在腾讯从事 Android 开发 8 年的老王,尽然在一轮裁员风暴中绊了跟头!
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 80 后群体,饭碗第一位。脾气、心情都不重要。丢了饭碗,请问每天如何迈着沉重的步伐回家?
**裁员这件事,永远没有对错,只有立场,就看你站在谁的立场来看问题。**我们尝试站在企业老板的角度来思考:为何要裁员 80 后员工:
[](
)原因:01 精力不够用,个人成长速度滞后
很多 35 岁及以上的职场老鸟开始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问题是:“精力有限”这件事是真的。35 岁,在其他行业还属于一个黄金年龄段,但放在快速发展的各大行业,你的思维活跃度、创作效率、加班频率都已经远远比不上那些刚出社会的年轻人了。
年轻时你说加班就加班,撸起袖子就是干,就算是一夜不睡,第二天补一觉就满血复活了。到了 35 岁,家庭琐事一大堆不说,身体各部位的零件也不如过去好使。你发现无论你效率有多高,总会有你无法在 8 小时内做完的工作任务。
除了精力不够用,你的个人成长速度也大大停滞,刚入职的前两年,你不断提升岗位技能,不断了解行业趋势,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各方各面的知识。
再过两年,你对工作已经驾轻就熟,原先需要干一天的活,现在可能只需要半天就能完成,能提升的地方好像只剩下了沟通、组织
这样的软技能。
再到后来,你发现自己俨然成为了一根职场老油条,年轻人的世界你已经完全融入不了、也不想融入了。
雷军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是不能推着石头往山上走的,这样会很累,而且会被山上随时滚落的石头给打下去。要做的是,先爬到山顶,随便踢块石头下去。
可惜,大部分人往往还没爬到山顶,就自己放手滑坡了。
[](
)原因:02 潜力不足,混不到中层管理者的出局
中年职场人最大的优势有三个:经验、人脉、资源。
没有哪个企业会死板到,只要超过 35 岁就不坚决聘用了,只要你有足够的能力,年纪大小其实不是关键。任正非 43 岁才创立了华为,褚时健 85 岁才开始卖橙子,他们不也干出了一番了不起的事业吗?
但尴尬的是:很多工作了十年的人,他们往往是将一两年的工作经验重复用了十年而已。
在 35 岁这个人生关键节点的他们,连个中层管理者都还混不上,这就让很多公司对他们的潜力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有一个不成文的 35 岁职场定律,准确率惊人。**那就是过了 35 岁后,在职场中混得好的人将越来越好,而混得差的人,只能越来越差。**为什么?
因为这两者之间的差距会越拉越大。已经混到管理层的大佬月薪过万,他们花在提升自我上的金钱和精力是不可计数的,而连管理层都未曾染指的初级员工,还得对每个月的租金、生活费等鸡毛蒜皮的生活细节斤斤计较。
35 岁是职场分水岭。能者上,中庸者原地踏步,无能者直接被裁。
[](
)原因:03 各个行业的快递迭代
互联网作为近年才兴起的特殊行业,它对创新的要求可以说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行业。你想想看你每天上网冲浪,会遇到多少你看不懂的网络词汇、多少你不认识的网络红人,你就知道这个行业的更新速度是多么惊人了。
要想抢先占领市场份额,就要抓住新一代的用户,要去“懂”用户,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了解他们喜欢什么。
谁最了解年轻人?那当然是年轻人自己啊!他们之间往往通过一个梗、一个手势、甚至一个表情包就能互相确认身份。但是同样的信息你传递给 35+的人,他们很有可能完全 get 不到你的意思。
就像老板发给你微笑的表情,他觉得他是在表达友好,你却觉得你的后脊梁瑟瑟发抖,是不是又有什么工作出了纰漏?
35+的职场人,论资排辈已经可以算是互联网的“老人”了,他们引以为豪的是经验,但是对于互联网行业,经验的作用正逐渐在弱化,创新才是重中之重。而哪个群体才是创新的源泉?自然是年轻人!
看看数据吧,苹果员工的平均年龄是 31****岁,腾讯、华为员工的平均年龄是 29 岁,滴滴打车员工平均年龄 27 岁。在阿里巴巴 8 万多员工里,90 后也将近 3 万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