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算法:内控控制点
人生算法二段介绍了大脑的两套思维系统,并要求我们在二者之间自如切换,三段的学习则会更进一步地拆解大脑的认知,帮助我们在思考过程中建立内部控制点。
内部控制点,我自己的理解就是要主动控制在关键时刻的决策点。跟二段相比,就是我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自动驾驶模式,也知道在关键时刻能够主动启用主动控制模式。
作者把人从信息采集到行动的过程分为了,感知、认知、决策、行动。称之为“认知飞轮”。理解为一场 4×100 米的接力赛跑:“感知”跑完了把接力棒交给“认知”, “认知”跑完了交给“决策”,并由“行动”完成最后一棒。事实上,我们的认知经常在这些“交棒”时刻出现问题。例如,扮演情报员角色的“感知”获取了某条信息,但因为掉棒了,没能将信息交由扮演分析师角色的“认知”处理。“感知”本身因为有敏感、情绪化的特质,所以在此环节我们很难对信息做出客观的评估分析。于是,认知飞轮的接力赛跑就无法继续下去。
而前面讲的内部主动控制的关键时刻就是在交棒的时刻。不过这 4 个阶段如何界定,什么情况下控制,并不容易。需要勤加练习,有个比较好的方法是,给一些关键决策加一个强加一个思考时间。比如巴菲特在投资之前,必须要写下买入的理由。理由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强迫自己思考了。
再比如,孩子不吃饭,这是感知层。到认知是你很生气,暂停一下,为什么你要生气?他贪玩。贪玩不对吗?为什么贪玩就不吃饭,因为他不饿。他等着你喂他。接下来就是决策。思考下,如果按照原来的惯例,你应该去喂他了。主动控制下,这可能不对,饿一顿没事,下次就知道不准时吃饭就没得吃了。所以你选择了告知,再过一会爸爸妈妈吃完了,就收碗了,收了后你就没得吃了。最后一步,行动。按照既定的决策行动。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石云升】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43891bde4ad39080b75be04b5】。
本文遵守【CC-BY 4.0】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