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 Go 中将 []byte 转换为 io.Reader?
原文链接: 如何在 Go 中将 []byte 转换为 io.Reader?
在 stackoverflow 上看到一个问题,题主进行了一个网络请求,接口返回的是 []byte。如果想要将其转换成 io.Reader,需要怎么做呢?
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并不复杂,简单几行代码就可以轻松将其转换成功。不仅如此,还可以再通过几行代码反向转换回来。
下面听我慢慢给你吹,首先直接看两段代码。
[]byte 转 io.Reader
输出:
这段代码先将 []byte 数据转换到 reader 中,然后再从 reader 中读取数据,并打印输出。
io.Reader 转 []byte
输出:
这段代码先创建了一个 reader,然后读取数据到 buf,最后打印输出。
以上两段代码就是 []byte 和 io.Reader 互相转换的过程。对比这两段代码不难发现,都有 NewReader 的身影。而且在转换过程中,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 NewReader 到底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通过源码来一探究竟。
源码解析
Go 的 io 包提供了最基本的 IO 接口,其中 io.Reader 和 io.Writer 两个接口最为关键,很多原生结构都是围绕这两个接口展开的。
下面就来分别说说这两个接口:
Reader 接口
io.Reader 表示一个读取器,它将数据从某个资源读取到传输缓冲区。在缓冲区中,数据可以被流式传输和使用。
接口定义如下:
Read() 方法将 len(p) 个字节读取到 p 中。它返回读取的字节数 n,以及发生错误时的错误信息。
举一个例子:
输出:
这段代码从 reader 不断读取数据,每次读 4 个字节,然后打印输出,直到结尾。
最后一次返回的 n 值有可能小于缓冲区大小。
Writer 接口
io.Writer 表示一个编写器,它从缓冲区读取数据,并将数据写入目标资源。
Write 方法将 len(p) 个字节从 p 中写入到对象数据流中。它返回从 p 中被写入的字节数 n,以及发生错误时返回的错误信息。
举一个例子:
输出:
bytes.Buffer 是一个结构体类型,用来暂存写入的数据,其实现了 io.Writer 接口的 Write 方法。
WriteTo 方法定义:
WriteTo 方法第一个参数是 io.Writer 接口类型。
转换原理
再说回文章开头的转换问题。
只要某个实例实现了接口 io.Reader 里的方法 Read() ,就满足了接口 io.Reader。
bytes 和 strings 包都实现了 Read() 方法。
在调用 NewReader 的时候,会返回了对应的 T.Reader 类型,而它们都是通过 io.Reader 扩展而来的,所以也就实现了转换。
总结
在开发过程中,避免不了要进行一些 IO 操作,包括打印输出,文件读写,网络连接等。
在 Go 语言中,也提供了一系列标准库来应对这些操作,主要封装在以下几个包中:
io:基本的 IO 操作接口。io/ioutil:封装了一些实用的 IO 函数。fmt:实现了 IO 格式化操作。bufio:实现了带缓冲的 IO。net.Conn:网络读写。os.Stdin,os.Stdout:系统标准输入输出。os.File:系统文件操作。bytes:字节相关 IO 操作。
除了 io.Reader 和 io.Writer 之外,io 包还封装了很多其他基本接口,比如 ReaderAt,WriterAt,ReaderFrom 和 WriterTo 等,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这部分代码并不复杂,读起来很轻松,而且还能加深对接口的理解,推荐大家看看。
好了,本文就到这里吧。关注我,带你通过问题读 Go 源码。
推荐阅读:
热情推荐:
技术博客: 硬核后端技术干货,内容包括 Python、Django、Docker、Go、Redis、ElasticSearch、Kafka、Linux 等。
Go 程序员: Go 学习路线图,包括基础专栏,进阶专栏,源码阅读,实战开发,面试刷题,必读书单等一系列资源。
面试题汇总: 包括 Python、Go、Redis、MySQL、Kafka、数据结构、算法、编程、网络等各种常考题。
参考文章:
https://books.studygolang.com/The-Golang-Standard-Library-by-Example/chapter01/01.1.html
https://www.cnblogs.com/jiujuan/p/14005731.html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5591319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AlwaysBeta】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42b61992563ae5dfbdbc7252f】。
本文遵守【CC-BY 4.0】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