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做通才还是专才,你会怎么选?

发布于: 2021 年 06 月 08 日

许多人深受“木桶理论”的影响,于是会花费大精力去弥补自己的短板,甚至让短板成为长板、中长板,这其实并不是一种高效的方法。短板是相对而言,并且每个不同的阶段都会有新的短板出现,再怎么补也成不了通才,一味地补短反而是下乘。

能力提升一直都是职场中的热门话题,普遍的认知是,工作能力当然是越专业越好,俗话说“样样通,样样松”。

但是在真实的职场中,你会发现你的老板或上司并不是这样想的。

虽然你可能是以某个专业岗位的身份入职的,一旦开始工作,上司恨不能你什么都能做,什么都能做好。我就曾听过一位创业公司的老板激励下属,言之凿凿地说:“不懂财务的人力不是好行政。”

 

万一不幸遇到一个挑剔的上司,很容易得到一个“你哪哪都不行,啥也不是”的评价。时间久了你可能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一无是处。职业能力的提升,努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有自己客观的判断标准,不能被他人带偏了。



在能力提升这个问题上,我有以下三点要强调。

01 小心能力成长的误区

谈能力提升,不可避免地得谈木桶理论,木桶理论也很简单: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很长一段时间,木桶理论在个人成长领域非常流行,于是乎很多人都热衷于寻找自己的能力短板,看各种书,上各种课,努力把自己变成一个“满水桶”。结果往往是努力半天才发现,自己的短板不是一般的多,越补越觉得自己和别人能力差距很大。这是因为,把木桶理论放在个人能力提升领域是完全错误的。

 

木桶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他当年提出这个理论的时候,是为了解决公司的管理问题。

原话是: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原话其实说得很清楚,这是用来解释组织配合问题的。但是不知道怎么搞的,传播的时候大家就默默忽略了后半句,只告诉你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听着也很有道理的样子,但真照着做你就掉坑里了。

 

如果你按照木桶理论的指导去提升自己的能力短板,最可能的结果是你不会成为一个“满水桶”,而是会变成一个“满水盆”。因为每天只有 24 个小时,除去工作和休息的时间,能用在能力提升上的时间非常有限。

短板是永远也补不完的,无论你能力有多强,总会有自己不满意的能力。补短板很容易让自己处在“能力永远很差”的状态里。时间久了,自然就是个“满水盆”。

 

02 提升能力的正确姿势

不知道你是否注意过前几年国内山寨手机的现象。



中国的山寨手机最大的特点就是功能强大,价格便宜。四卡四待、超长待机 180 天、太阳能充电等各种黑科技层出不穷。更夸张的是,在智能手机普遍几千元的大环境下,山寨手机这么多功能通常也只卖 998 元。

山寨手机的宗旨就是:花最便宜的钱,所有的功能我都要。但问题是手机的大小无法改变,所有功能都要有,则所有功能都很差。

 

苹果的 iPhone 系列完全是山寨手机的反面,只能装一张卡,待机时间最多一天,不能换电池,拍照效果一般,不耐摔,价格昂贵。

 

在产品设计领域有一个铁律,叫“一专多能零缺陷”。“一专”是指产品本身有一项特别突出的功能,“多能”是指兼顾多项基础功能,“零缺”陷是指产品没有无法忍受的致命缺陷。

 

苹果的 iPhone 系列就是对一专多能零缺陷的彻底实践。

 

一专:系统流畅度和工业设计做到最好;

多能:续航,拍照,易碎达标;

零缺陷:没有致命缺陷。

这个规律在个人能力成长上也是通用的,一项专长能力,多项辅助能力,没有致命的能力缺陷。

 

要补上自己的能力缺陷,但是同时要允许自己有能力缺点。什么时候需要专门去补足某一种能力呢?只有一种情况,就是这个能力已经成了你的缺陷,严重影响到了工作。

除此之外都不需要专门去补充某个能力。比如,你觉得自己沟通能力不好,如果不是已经影响到了人际关系,就没有必要专门去训练沟通能力。用补能力的时间和精力去强化自己的强项,更容易维持自己的竞争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能力的一专多能零缺陷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时间去逐步实现。

 

如果你大学刚毕业进入公司,这个时候最重要的任务是先补上自己的零缺陷,快速适应职场。这个时候的你,遇到的最大挑战可能是怎么做上司都不满意。

尤其遇到一个挑剔的上司肯定会非常痛苦,今天说你执行力不行,明天又觉得你沟通能力也欠缺,这个月盯着你改文件里的错别字,觉得你不细心,下个月又嫌你汇报工作没重点。

 

我给你的建议是,接受并尽快改掉这些问题。因为这每一项能力短板都有可能给你的工作造成大麻烦。

 

等你过了职场适应阶段,做事情终于能入上司的眼了,就要开始打造自己的“多能”,不要着急专注“一专”。因为这个时候,你的职场经历太少,过手的工作任务也不够丰富,很难确定自己的“一专”。

 

所以,在这个阶段里,最好的策略是别挑活,除了上司交代的工作任务外,可以主动承担一些岗位职责外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观察自己的能力优势:哪些任务自己专注、努力可能也只能做得一般;哪些任务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优势

这个过程就是不断地去寻找并强化自己“一专”的过程。最后,你会在反复的工作实践中,确定自己的“一专”,然后成为一个一专多能零缺陷的职场精英。

03 成为自信的人

中国人总说谦虚是美德,但很多时候我们在自我评估上很容易谦虚过头。

 

在咨询中有时候我会让来询者做一个自我评价,比如说说自己的优点或者分析一下自己的能力优势。很多来询者都会觉得很为难,思来想去都写不出几条。

但是如果我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缺点或者讲讲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他们几乎毫不犹豫的,很快就能写满一页纸。很多时候来询者也很无奈,因为我们的文化鼓励自省,这就给我们一种错觉:我还不够好,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提升。

 

但如果换个角度看,我们看到的东西可能完全不一样。

 

我家附近的商场里有一个很大的儿童乐园,里面有小火车、小海盗船、海洋球等各种游乐设施,当然价格也不便宜。有一次我和太太带 4 岁的女儿去里面玩,我的心思比较功利,花这么多钱,应该把所有的设施都玩一遍。


结果女儿进去后,转了一圈直奔一个简陋的转盘而去,然后在上面一坐半个小时都不挪窝。

 

我开始有些焦虑,和太太说,女儿需要好好教育,她一点探索精神都没有,这么大的游乐园,怎么都不好奇去玩玩别的,一个破转盘玩这么久。

我太太看了我一眼,意味深长地说:“她要是到处去玩,你也会抱怨的,你会说,你看,这孩子怎么没有一点专注力,玩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太太摸了摸女儿的头说,她挺好的,很有专注力,我们别去打扰她。

 

你看,在一个满眼是缺点的人眼里,你做什么都是有问题的,你做什么他都不会满意。因为他总是盯着你的缺点看,因为他总是觉得你还不够好。

 

这样的挑剔者可能是家里的父母,可能是学校的老师,也可能是单位的上司。如果你没有自己的判断,不断地在他们的评价里努力,最终你一定会在他们失望的眼神里筋疲力尽。

 

我们的优势很多时候就藏在我们的缺点里。你说自己做事鲁莽欠考虑,但却没有看到自己强大的执行力。你说自己做事优柔寡断很纠结,但却忽略了自己思考问题心思缜密,考虑周全。你说自己不会拒绝,是个老好人,但却没看到自己细腻的同理心和极强的共情能力。

 

当然,我并不是说,你不需要改变。而是这些你认为的缺点在没有成为缺陷之前,都没有必要费心费力地改变。无论是鲁莽、优柔寡断,还是不会拒绝,只要没有让自己的工作生活陷入麻烦,那就说明并不需要改变。

相反,你应该多去强化自己的执行力、考虑周全的能力和共情能力,让自己的优势更加明显。

04 总结

小心能力成长的误区:坑死人的木桶理论。

提升能力的正确姿势:一专多能零缺陷。

成为自信的人:多看自己的优势。

通才还是专才,你会选了么?


-- 来源:本文部分内容摘编自书籍《做出好选择》




作者:架构精进之路,十年研发风雨路,大厂架构师,CSDN 博客专家,专注架构技术沉淀学习及分享,职业与认知升级,坚持分享接地气儿的干货文章,期待与你一起成长

关注并私信我回复“01”,送你一份程序员成长进阶大礼包,欢迎勾搭。



Thanks for reading!

发布于: 2021 年 06 月 08 日阅读数: 714
用户头像

坚持分享接地气儿的架构技术文章! 2018.02.26 加入

同名微信公众号「架构精进之路」,专注软件架构研究,技术学习与职业成长!坚持原创总结、沉淀和分享,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引导和启发,感谢各位的支持(关注、点赞、分享)!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做通才还是专才,你会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