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郭东白的架构课》:08|架构师如何在一定时间内最大化自己的增量价值?
🤔☕️🤔☕️🤔
📖:无论公司是否给营收的压力,作为架构师,都要主动思考,如何能够帮助公司挣得更多
🤔:这句话听起来不错,做起来极难。回想我自己的所作所为,在给别人讲道理的时候,也会搬出类似的话,在自己做事的时候,总算在懒惰成性和内心各种小啾啾之间游荡。为何如此之难?猜测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效果起得太慢,或者很不明显,等这么久才来反馈,实在等得心焦,耐心被磨尽;另一方面是没有足够的监督,没人发现我的这些小心思,也没人挥着鞭子追问我这些问题。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因素,那就是自己的热爱没有被唤醒,自然就缺乏追逐热爱的步伐。最近几年一直在问自己,做技术,持续做技术,到底是来自内心的喜欢,还是仅仅在这个行当而已。哪些事情,自己做起来是不由自主进入心流,哪些事情,听到都嫌烦,更别说做出自己满意的成果。有一件事情似乎很合我的胃口,那就是学新技术,时间后思考技术的原理,迫不及待要告诉身边的小伙伴。不知道做技术的人是否都如此,不知道这个潜质是否会成为架构师的加分项。
🤔:话说普通人的思考,必须遇到变化才能触发,主动思考只发生在思考者的身上。我作为普通人,如何才会有思考者般的主动思考,这是个问题。到目前为止,自己的经验里,有一点比较显著,那就是要主动接触新鲜的东西,不只是技术方面的新鲜东西,更是各式各样的新鲜东西,尤其是各种通识类知识的新鲜东西。如果不是新鲜东西主动送上来,那就要主动定期去接触。只有这些接触到这些有的没的,才能够带来变化,才能够触发思考。而且接触越多,越会点燃自己的好奇心,亲测有效。
📖:“在小数据里看大机会,在大数据里看小机会”
🤔:看一个人代码水平如何,只要看他如何写分行代码,看一个人设计做的如何,只要看他配图所用的字体,看一个系统的代码质量如何,只要看系统跑起来调用时间类函数的频率。别问我为何这么俗气,别问我是否真的有效,反之我的经验范围内狠准快。
🤔:一个软件系统的质量,是每个清爽易懂的代码角落。只有把代码写的简洁明了,显而易见,瞄一眼就懂,才能让缺陷在很早的阶段就暴露无遗。对于每个开发而言,从自己的手里敲出来的每行代码,能够让比自己经验略不丰富的工程师看懂,就是一个团队代码质量的小数据。每次排查设备的故障,找到缺陷代码点的时候,都会有种一言难尽和如梦初醒的恍惚感,只需要修改几行代码,就能修正这个缺陷,可问题就在于当时写这行代码的人自己没想清楚,评审这行代码的人也没特别懂。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自己在这个坑里有多久都已经有点忘记了。
🤔:一个好的优化,往往来自吃自己那个啥粮的经历。有本书,中文名《利益攸关》,英文名《Skin in the Game》,其中有个观点说:“要推荐给别人,我得自己出点血,我得利益攸关”。所以现在我推荐给别人的书或文章,至少是我自己看过,而且能触发我点思考的东西,否则绝对不会因为听别人说好书,然后我也推荐这本书值得读。就像我现在推荐郭老师这门课程给同事,我的推荐理由是这门课程触发我很多思考,每节课程我都会认真写留言。同样道理,自己做的软件或设备,如果自己都没有爱不释手的样子,怎么可能让别人爱不释手,简直就是胡思乱想。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术子米德】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3f9897315db5c17a09608cb79】。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