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阿里前端常见面试题(附答案)

作者:loveX001
  • 2022 年 9 月 12 日
    浙江
  • 本文字数:12175 字

    阅读完需:约 40 分钟

settimeout 模拟实现 setinterval(带清除定时器的版本)

题目描述:setinterval 用来实现循环定时调用 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能用 settimeout 解决吗


实现代码如下:


function mySettimeout(fn, t) {  let timer = null;  function interval() {    fn();    timer = setTimeout(interval, t);  }  interval();  return {    cancel:()=>{      clearTimeout(timer)    }  }}// let a=mySettimeout(()=>{//   console.log(111);// },1000)// let b=mySettimeout(() => {//   console.log(222)// }, 1000)
复制代码


扩展:我们能反过来使用 setinterval 模拟实现 settimeout 吗?


const mySetTimeout = (fn, time) => {  const timer = setInterval(() => {    clearInterval(timer);    fn();  }, time);};// mySetTimeout(()=>{//   console.log(1);// },1000)
复制代码


扩展思考:为什么要用 settimeout 模拟实现 setinterval?setinterval 的缺陷是什么?


答案请自行百度哈 这个其实面试官问的也挺多的 小编这里就不展开了

哪些情况会导致内存泄漏

以下四种情况会造成内存的泄漏:


  • 意外的全局变量: 由于使用未声明的变量,而意外的创建了一个全局变量,而使这个变量一直留在内存中无法被回收。

  • 被遗忘的计时器或回调函数: 设置了 setInterval 定时器,而忘记取消它,如果循环函数有对外部变量的引用的话,那么这个变量会被一直留在内存中,而无法被回收。

  • 脱离 DOM 的引用: 获取一个 DOM 元素的引用,而后面这个元素被删除,由于一直保留了对这个元素的引用,所以它也无法被回收。

  • 闭包: 不合理的使用闭包,从而导致某些变量一直被留在内存当中。

懒加载的概念

懒加载也叫做延迟加载、按需加载,指的是在长网页中延迟加载图片数据,是一种较好的网页性能优化的方式。在比较长的网页或应用中,如果图片很多,所有的图片都被加载出来,而用户只能看到可视窗口的那一部分图片数据,这样就浪费了性能。


如果使用图片的懒加载就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在滚动屏幕之前,可视化区域之外的图片不会进行加载,在滚动屏幕时才加载。这样使得网页的加载速度更快,减少了服务器的负载。懒加载适用于图片较多,页面列表较长(长列表)的场景中。

介绍下 promise 的特性、优缺点,内部是如何实现的,动手实现 Promise

1)Promise 基本特性


  • 1、Promise 有三种状态:pending(进行中)、fulfilled(已成功)、rejected(已失败)

  • 2、Promise 对象接受一个回调函数作为参数, 该回调函数接受两个参数,分别是成功时的回调 resolve 和失败时的回调 reject;另外 resolve 的参数除了正常值以外, 还可能是一个 Promise 对象的实例;reject 的参数通常是一个 Error 对象的实例。

  • 3、then 方法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 实例,并接收两个参数 onResolved(fulfilled 状态的回调);onRejected(rejected 状态的回调,该参数可选)

  • 4、catch 方法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 实例

  • 5、finally 方法不管 Promise 状态如何都会执行,该方法的回调函数不接受任何参数

  • 6、Promise.all()方法将多个多个 Promise 实例,包装成一个新的 Promise 实例,该方法接受一个由 Promise 对象组成的数组作为参数(Promise.all()方法的参数可以不是数组,但必须具有 Iterator 接口,且返回的每个成员都是 Promise 实例),注意参数中只要有一个实例触发 catch 方法,都会触发 Promise.all()方法返回的新的实例的 catch 方法,如果参数中的某个实例本身调用了 catch 方法,将不会触发 Promise.all()方法返回的新实例的 catch 方法

  • 7、Promise.race()方法的参数与 Promise.all 方法一样,参数中的实例只要有一个率先改变状态就会将该实例的状态传给 Promise.race()方法,并将返回值作为 Promise.race()方法产生的 Promise 实例的返回值

  • 8、Promise.resolve()将现有对象转为 Promise 对象,如果该方法的参数为一个 Promise 对象,Promise.resolve()将不做任何处理;如果参数 thenable 对象(即具有 then 方法),Promise.resolve()将该对象转为 Promise 对象并立即执行 then 方法;如果参数是一个原始值,或者是一个不具有 then 方法的对象,则 Promise.resolve 方法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 对象,状态为 fulfilled,其参数将会作为 then 方法中 onResolved 回调函数的参数,如果 Promise.resolve 方法不带参数,会直接返回一个 fulfilled 状态的 Promise 对象。需要注意的是,立即 resolve()的 Promise 对象,是在本轮“事件循环”(event loop)的结束时执行,而不是在下一轮“事件循环”的开始时。

  • 9、Promise.reject()同样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 对象,状态为 rejected,无论传入任何参数都将作为 reject()的参数


2)Promise 优点


  • ①统一异步 API

  • Promise 的一个重要优点是它将逐渐被用作浏览器的异步 API ,统一现在各种各样的 API ,以及不兼容的模式和手法。

  • ②Promise 与事件对比

  • 和事件相比较, Promise 更适合处理一次性的结果。在结果计算出来之前或之后注册回调函数都是可以的,都可以拿到正确的值。 Promise 的这个优点很自然。但是,不能使用 Promise 处理多次触发的事件。链式处理是 Promise 的又一优点,但是事件却不能这样链式处理。

  • ③Promise 与回调对比

  • 解决了回调地狱的问题,将异步操作以同步操作的流程表达出来。

  • ④Promise 带来的额外好处是包含了更好的错误处理方式(包含了异常处理),并且写起来很轻松(因为可以重用一些同步的工具,比如 Array.prototype.map() )。


3)Promise 缺点


  • 1、无法取消 Promise,一旦新建它就会立即执行,无法中途取消。

  • 2、如果不设置回调函数,Promise 内部抛出的错误,不会反应到外部。

  • 3、当处于 Pending 状态时,无法得知目前进展到哪一个阶段(刚刚开始还是即将完成)。

  • 4、Promise 真正执行回调的时候,定义 Promise 那部分实际上已经走完了,所以 Promise 的报错堆栈上下文不太友好。


4)简单代码实现最简单的 Promise 实现有 7 个主要属性, state(状态), value(成功返回值), reason(错误信息), resolve 方法, reject 方法, then 方法


class Promise{  constructor(executor) {    this.state = 'pending';    this.value = undefined;    this.reason = undefined;    let resolve = value => {      if (this.state === 'pending') {        this.state = 'fulfilled';        this.value = value;      }    };    let reject = reason => {      if (this.state === 'pending') {        this.state = 'rejected';        this.reason = reason;      }    };    try {      // 立即执行函数      executor(resolve, reject);    } catch (err) {      reject(err);    }  }  then(onFulfilled, onRejected) {    if (this.state === 'fulfilled') {      let x = onFulfilled(this.value);    };    if (this.state === 'rejected') {      let x = onRejected(this.reason);    };  }}
复制代码


5)面试够用版


function myPromise(constructor){ let self=this;  self.status="pending" //定义状态改变前的初始状态   self.value=undefined;//定义状态为resolved的时候的状态   self.reason=undefined;//定义状态为rejected的时候的状态   function resolve(value){    //两个==="pending",保证了了状态的改变是不不可逆的     if(self.status==="pending"){      self.value=value;      self.status="resolved";     }  }  function reject(reason){     //两个==="pending",保证了了状态的改变是不不可逆的     if(self.status==="pending"){        self.reason=reason;        self.status="rejected";       }  }  //捕获构造异常   try{      constructor(resolve,reject);  }catch(e){    reject(e);    } }myPromise.prototype.then=function(onFullfilled,onRejected){   let self=this;  switch(self.status){    case "resolved": onFullfilled(self.value); break;    case "rejected": onRejected(self.reason); break;    default:   }}
// 测试var p=new myPromise(function(resolve,reject){resolve(1)}); p.then(function(x){console.log(x)})//输出1
复制代码


6)大厂专供版


const PENDING = "pending"; const FULFILLED = "fulfilled"; const REJECTED = "rejected";const resolvePromise = (promise, x, resolve, reject) => {  if (x === promise) {    // If promise and x refer to the same object, reject promise with a TypeError as the reason.    reject(new TypeError('循环引用'))  }  // if x is an object or function,  if (x !== null && typeof x === 'object' || typeof x === 'function') {    // If both resolvePromise and rejectPromise are called, or multiple calls to the same argument are made, the first call takes precedence, and any further calls are ignored.    let called    try { // If retrieving the property x.then results in a thrown exception e, reject promise with e as the reason.      let then = x.then // Let then be x.then      // If then is a function, call it with x as this      if (typeof then === 'function') {        // If/when resolvePromise is called with a value y, run [[Resolve]](promise, y)        // If/when rejectPromise is called with a reason r, reject promise with r.        then.call(x, y => {          if (called) return          called = true          resolvePromise(promise, y, resolve, reject)        }, r => {          if (called) return          called = true          reject(r)        })      } else {        // If then is not a function, fulfill promise with x.        resolve(x)      }    } catch (e) {      if (called) return      called = true      reject(e)    }  } else {    // If x is not an object or function, fulfill promise with x    resolve(x)  }}function Promise(excutor) {  let that = this; // 缓存当前promise实例例对象  that.status = PENDING; // 初始状态  that.value = undefined; // fulfilled状态时 返回的信息  that.reason = undefined; // rejected状态时 拒绝的原因   that.onFulfilledCallbacks = []; // 存储fulfilled状态对应的onFulfilled函数  that.onRejectedCallbacks = []; // 存储rejected状态对应的onRejected函数  function resolve(value) { // value成功态时接收的终值    if(value instanceof Promise) {      return value.then(resolve, reject);    }    // 实践中要确保 onFulfilled 和 onRejected ⽅方法异步执⾏行行,且应该在 then ⽅方法被调⽤用的那⼀一轮事件循环之后的新执⾏行行栈中执⾏行行。    setTimeout(() => {      // 调⽤用resolve 回调对应onFulfilled函数      if (that.status === PENDING) {        // 只能由pending状态 => fulfilled状态 (避免调⽤用多次resolve reject)        that.status = FULFILLED;        that.value = value;        that.onFulfilledCallbacks.forEach(cb => cb(that.value));      }    });  }  function reject(reason) { // reason失败态时接收的拒因    setTimeout(() => {      // 调⽤用reject 回调对应onRejected函数      if (that.status === PENDING) {        // 只能由pending状态 => rejected状态 (避免调⽤用多次resolve reject)        that.status = REJECTED;        that.reason = reason;        that.onRejectedCallbacks.forEach(cb => cb(that.reason));      }    });  }
// 捕获在excutor执⾏行行器器中抛出的异常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 throw new Error('error in excutor') // }) try { excutor(resolve, reject); } catch (e) { reject(e); }}Promise.prototype.then = function(onFulfilled, onRejected) { const that = this; let newPromise; // 处理理参数默认值 保证参数后续能够继续执⾏行行 onFulfilled = typeof onFulfilled === "function" ? onFulfilled : value => value; onRejected = typeof onRejected === "function" ? onRejected : reason => { throw reason; }; if (that.status === FULFILLED) { // 成功态 return new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try{ let x = onFulfilled(that.value); resolvePromise(newPromise, x, resolve, reject); //新的promise resolve 上⼀一个onFulfilled的返回值 } catch(e) { reject(e); // 捕获前⾯面onFulfilled中抛出的异常then(onFulfilled, onRejected); } }); }) } if (that.status === REJECTED) { // 失败态 return new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try { let x = onRejected(that.reason); resolvePromise(newPromise, x, resolve, reject); } catch(e) { reject(e); } }); }); } if (that.status === PENDING) { // 等待态// 当异步调⽤用resolve/rejected时 将onFulfilled/onRejected收集暂存到集合中 return new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that.onFulfilledCallbacks.push((value) => { try { let x = onFulfilled(value); resolvePromise(newPromise, x, resolve, reject); } catch(e) { reject(e); } }); that.onRejectedCallbacks.push((reason) => { try { let x = onRejected(reason); resolvePromise(newPromise, x, resolve, reject); } catch(e) { reject(e); } }); }); }};
复制代码

手写发布订阅

class EventListener {    listeners = {};    on(name, fn) {        (this.listeners[name] || (this.listeners[name] = [])).push(fn)    }    once(name, fn) {        let tem = (...args) => {            this.removeListener(name, fn)            fn(...args)        }        fn.fn = tem        this.on(name, tem)    }    removeListener(name, fn) {        if (this.listeners[name]) {            this.listeners[name] = this.listeners[name].filter(listener => (listener != fn && listener != fn.fn))        }    }    removeAllListeners(name) {        if (name && this.listeners[name]) delete this.listeners[name]        this.listeners = {}    }    emit(name, ...args) {        if (this.listeners[name]) {            this.listeners[name].forEach(fn => fn.call(this, ...args))        }    }}
复制代码

什么是中间人攻击?如何防范中间人攻击?

中间⼈ (Man-in-the-middle attack, MITM) 是指攻击者与通讯的两端分别创建独⽴的联系, 并交换其所收到的数据, 使通讯的两端认为他们正在通过⼀个私密的连接与对⽅直接对话, 但事实上整个会话都被攻击者完全控制。在中间⼈攻击中,攻击者可以拦截通讯双⽅的通话并插⼊新的内容。


攻击过程如下:


  • 客户端发送请求到服务端,请求被中间⼈截获

  • 服务器向客户端发送公钥

  • 中间⼈截获公钥,保留在⾃⼰⼿上。然后⾃⼰⽣成⼀个伪造的公钥,发给客户端

  • 客户端收到伪造的公钥后,⽣成加密 hash 值发给服务器

  • 中间⼈获得加密 hash 值,⽤⾃⼰的私钥解密获得真秘钥,同时⽣成假的加密 hash 值,发给服务器

  • 服务器⽤私钥解密获得假密钥,然后加密数据传输给客户端

对浏览器的理解

浏览器的主要功能是将用户选择的 web 资源呈现出来,它需要从服务器请求资源,并将其显示在浏览器窗口中,资源的格式通常是 HTML,也包括 PDF、image 及其他格式。用户用 URI(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 统一资源标识符)来指定所请求资源的位置。


HTML 和 CSS 规范中规定了浏览器解释 html 文档的方式,由 W3C 组织对这些规范进行维护,W3C 是负责制定 web 标准的组织。但是浏览器厂商纷纷开发自己的扩展,对规范的遵循并不完善,这为 web 开发者带来了严重的兼容性问题。


浏览器可以分为两部分,shell 和 内核。其中 shell 的种类相对比较多,内核则比较少。也有一些浏览器并不区分外壳和内核。从 Mozilla 将 Gecko 独立出来后,才有了外壳和内核的明确划分。


  • shell 是指浏览器的外壳:例如菜单,工具栏等。主要是提供给用户界面操作,参数设置等等。它是调用内核来实现各种功能的。

  • 内核是浏览器的核心。内核是基于标记语言显示内容的程序或模块。

Virtual Dom 的优势在哪里?

Virtual Dom 的优势」其实这道题目面试官更想听到的答案不是上来就说「直接操作/频繁操作 DOM 的性能差」,如果 DOM 操作的性能如此不堪,那么 jQuery 也不至于活到今天。所以面试官更想听到 VDOM 想解决的问题以及为什么频繁的 DOM 操作会性能差。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


DOM 引擎、JS 引擎 相互独立,但又工作在同一线程(主线程) JS 代码调用 DOM API 必须 挂起 JS 引擎、转换传入参数数据、激活 DOM 引擎,DOM 重绘后再转换可能有的返回值,最后激活 JS 引擎并继续执行若有频繁的 DOM API 调用,且浏览器厂商不做“批量处理”优化, 引擎间切换的单位代价将迅速积累若其中有强制重绘的 DOM API 调用,重新计算布局、重新绘制图像会引起更大的性能消耗。


其次是 VDOM 和真实 DOM 的区别和优化:


  1. 虚拟 DOM 不会立马进行排版与重绘操作

  2. 虚拟 DOM 进行频繁修改,然后一次性比较并修改真实 DOM 中需要改的部分,最后在真实 DOM 中进行排版与重绘,减少过多 DOM 节点排版与重绘损耗

  3. 虚拟 DOM 有效降低大面积真实 DOM 的重绘与排版,因为最终与真实 DOM 比较差异,可以只渲染局部

协商缓存和强缓存的区别

(1)强缓存

使用强缓存策略时,如果缓存资源有效,则直接使用缓存资源,不必再向服务器发起请求。


强缓存策略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设置,分别是 http 头信息中的 Expires 属性和 Cache-Control 属性。


(1)服务器通过在响应头中添加 Expires 属性,来指定资源的过期时间。在过期时间以内,该资源可以被缓存使用,不必再向服务器发送请求。这个时间是一个绝对时间,它是服务器的时间,因此可能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客户端的时间和服务器端的时间不一致,或者用户可以对客户端时间进行修改的情况,这样就可能会影响缓存命中的结果。


(2)Expires 是 http1.0 中的方式,因为它的一些缺点,在 HTTP 1.1 中提出了一个新的头部属性就是 Cache-Control 属性,它提供了对资源的缓存的更精确的控制。它有很多不同的值,


Cache-Control可设置的字段:


  • public:设置了该字段值的资源表示可以被任何对象(包括:发送请求的客户端、代理服务器等等)缓存。这个字段值不常用,一般还是使用 max-age=来精确控制;

  • private:设置了该字段值的资源只能被用户浏览器缓存,不允许任何代理服务器缓存。在实际开发当中,对于一些含有用户信息的 HTML,通常都要设置这个字段值,避免代理服务器(CDN)缓存;

  • no-cache:设置了该字段需要先和服务端确认返回的资源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资源未发生变化,则直接使用缓存好的资源;

  • no-store:设置了该字段表示禁止任何缓存,每次都会向服务端发起新的请求,拉取最新的资源;

  • max-age=:设置缓存的最大有效期,单位为秒;

  • s-maxage=:优先级高于 max-age=,仅适用于共享缓存(CDN),优先级高于 max-age 或者 Expires 头;

  • max-stale[=]:设置了该字段表明客户端愿意接收已经过期的资源,但是不能超过给定的时间限制。


一般来说只需要设置其中一种方式就可以实现强缓存策略,当两种方式一起使用时,Cache-Control 的优先级要高于 Expires。


no-cache 和 no-store 很容易混淆:


  • no-cache 是指先要和服务器确认是否有资源更新,在进行判断。也就是说没有强缓存,但是会有协商缓存;

  • no-store 是指不使用任何缓存,每次请求都直接从服务器获取资源。

(2)协商缓存

如果命中强制缓存,我们无需发起新的请求,直接使用缓存内容,如果没有命中强制缓存,如果设置了协商缓存,这个时候协商缓存就会发挥作用了。


上面已经说到了,命中协商缓存的条件有两个:


  • max-age=xxx 过期了

  • 值为no-store


使用协商缓存策略时,会先向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如果资源没有发生修改,则返回一个 304 状态,让浏览器使用本地的缓存副本。如果资源发生了修改,则返回修改后的资源。


协商缓存也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设置,分别是 http 头信息中的 EtagLast-Modified 属性。


(1)服务器通过在响应头中添加 Last-Modified 属性来指出资源最后一次修改的时间,当浏览器下一次发起请求时,会在请求头中添加一个 If-Modified-Since 的属性,属性值为上一次资源返回时的 Last-Modified 的值。当请求发送到服务器后服务器会通过这个属性来和资源的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来进行比较,以此来判断资源是否做了修改。如果资源没有修改,那么返回 304 状态,让客户端使用本地的缓存。如果资源已经被修改了,则返回修改后的资源。使用这种方法有一个缺点,就是 Last-Modified 标注的最后修改时间只能精确到秒级,如果某些文件在 1 秒钟以内,被修改多次的话,那么文件已将改变了但是 Last-Modified 却没有改变,这样会造成缓存命中的不准确。


(2)因为 Last-Modified 的这种可能发生的不准确性,http 中提供了另外一种方式,那就是 Etag 属性。服务器在返回资源的时候,在头信息中添加了 Etag 属性,这个属性是资源生成的唯一标识符,当资源发生改变的时候,这个值也会发生改变。在下一次资源请求时,浏览器会在请求头中添加一个 If-None-Match 属性,这个属性的值就是上次返回的资源的 Etag 的值。服务接收到请求后会根据这个值来和资源当前的 Etag 的值来进行比较,以此来判断资源是否发生改变,是否需要返回资源。通过这种方式,比 Last-Modified 的方式更加精确。


当 Last-Modified 和 Etag 属性同时出现的时候,Etag 的优先级更高。使用协商缓存的时候,服务器需要考虑负载平衡的问题,因此多个服务器上资源的 Last-Modified 应该保持一致,因为每个服务器上 Etag 的值都不一样,因此在考虑负载平衡时,最好不要设置 Etag 属性。


总结:


强缓存策略和协商缓存策略在缓存命中时都会直接使用本地的缓存副本,区别只在于协商缓存会向服务器发送一次请求。它们缓存不命中时,都会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来获取资源。在实际的缓存机制中,强缓存策略和协商缓存策略是一起合作使用的。浏览器首先会根据请求的信息判断,强缓存是否命中,如果命中则直接使用资源。如果不命中则根据头信息向服务器发起请求,使用协商缓存,如果协商缓存命中的话,则服务器不返回资源,浏览器直接使用本地资源的副本,如果协商缓存不命中,则浏览器返回最新的资源给浏览器。

什么是作用域?

ES5 中只存在两种作用域:全局作用域和函数作用域。在 JavaScript 中,我们将作用域定义为一套规则,这套规则用来管理引擎如何在当前作用域以及嵌套子作用域中根据标识符名称进行变量(变量名或者函数名)查找

setTimeout 模拟 setInterval

描述:使用setTimeout模拟实现setInterval的功能。


实现


const mySetInterval(fn, time) {    let timer = null;    const interval = () => {        timer = setTimeout(() => {            fn();  // time 时间之后会执行真正的函数fn            interval();  // 同时再次调用interval本身        }, time)    }    interval();  // 开始执行    // 返回用于关闭定时器的函数    return () => clearTimeout(timer);}
// 测试const cancel = mySetInterval(() => console.log(1), 400);setTimeout(() => { cancel();}, 1000); // 打印两次1
复制代码

什么是文档的预解析?

Webkit 和 Firefox 都做了这个优化,当执行 JavaScript 脚本时,另一个线程解析剩下的文档,并加载后面需要通过网络加载的资源。这种方式可以使资源并行加载从而使整体速度更快。需要注意的是,预解析并不改变 DOM 树,它将这个工作留给主解析过程,自己只解析外部资源的引用,比如外部脚本、样式表及图片。

0.1 + 0.2 === 0.3 嘛?为什么?

JavaScript 使用 Number 类型来表示数字(整数或浮点数),遵循 IEEE 754 标准,通过 64 位来表示一个数字(1 + 11 + 52)


  • 1 符号位,0 表示正数,1 表示负数 s

  • 11 指数位(e)

  • 52 尾数,小数部分(即有效数字)


最大安全数字:Number.MAX_SAFE_INTEGER = Math.pow(2, 53) - 1,转换成整数就是 16 位,所以 0.1 === 0.1,是因为通过 toPrecision(16) 去有效位之后,两者是相等的。


在两数相加时,会先转换成二进制,0.1 和 0.2 转换成二进制的时候尾数会发生无限循环,然后进行对阶运算,JS 引擎对二进制进行截断,所以造成精度丢失。


所以总结:精度丢失可能出现在进制转换和对阶运算中

了解 this 嘛,bind,call,apply 具体指什么

它们都是函数的方法


call: Array.prototype.call(this, args1, args2]) apply: Array.prototype.apply(this, [args1, args2]) :ES6 之前用来展开数组调用, foo.appy(null, []),ES6 之后使用 ... 操作符


  • New 绑定 > 显示绑定 > 隐式绑定 > 默认绑定

  • 如果需要使用 bind 的柯里化和 apply 的数组解构,绑定到 null,尽可能使用 Object.create(null) 创建一个 DMZ 对象


四条规则:


  • 默认绑定,没有其他修饰(bind、apply、call),在非严格模式下定义指向全局对象,在严格模式下定义指向 undefined


function foo() {     console.log(this.a); }
var a = 2;foo();
复制代码


  • 隐式绑定:调用位置是否有上下文对象,或者是否被某个对象拥有或者包含,那么隐式绑定规则会把函数调用中的 this 绑定到这个上下文对象。而且,对象属性链只有上一层或者说最后一层在调用位置中起作用


function foo() {  console.log(this.a);}
var obj = { a: 2, foo: foo,}
obj.foo(); // 2
复制代码


  • 显示绑定:通过在函数上运行 call 和 apply ,来显示的绑定 this


function foo() {  console.log(this.a);}
var obj = { a: 2};
foo.call(obj);
复制代码


显示绑定之硬绑定


function foo(something) {  console.log(this.a, something);
return this.a + something;}
function bind(fn, obj) { return function() { return fn.apply(obj, arguments); };}
var obj = { a: 2}
var bar = bind(foo, obj);
复制代码


New 绑定,new 调用函数会创建一个全新的对象,并将这个对象绑定到函数调用的 this。


  • New 绑定时,如果是 new 一个硬绑定函数,那么会用 new 新建的对象替换这个硬绑定 this,


function foo(a) {  this.a = a;}
var bar = new foo(2);console.log(bar.a)
复制代码

<script src=’xxx’ ’xxx’/>外部 js 文件先加载还是 onload 先执行,为什么?

onload 是所以加载完成之后执行的

CSS 如何阻塞文档解析?

理论上,既然样式表不改变 DOM 树,也就没有必要停下文档的解析等待它们。然而,存在一个问题,JavaScript 脚本执行时可能在文档的解析过程中请求样式信息,如果样式还没有加载和解析,脚本将得到错误的值,显然这将会导致很多问题。所以如果浏览器尚未完成 CSSOM 的下载和构建,而我们却想在此时运行脚本,那么浏览器将延迟 JavaScript 脚本执行和文档的解析,直至其完成 CSSOM 的下载和构建。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浏览器会先下载和构建 CSSOM,然后再执行 JavaScript,最后再继续文档的解析。

浏览器资源缓存的位置有哪些?

资源缓存的位置一共有 3 种,按优先级从高到低分别是:


  1. Service Worker:Service Worker 运行在 JavaScript 主线程之外,虽然由于脱离了浏览器窗体无法直接访问 DOM,但是它可以完成离线缓存、消息推送、网络代理等功能。它可以让我们自由控制缓存哪些文件、如何匹配缓存、如何读取缓存,并且缓存是持续性的。当 Service Worker 没有命中缓存的时候,需要去调用 fetch 函数获取 数据。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在 Service Worker 命中缓存,会根据缓存查找优先级去查找数据。但是不管是从 Memory Cache 中还是从网络请求中获取的数据,浏览器都会显示是从 Service Worker 中获取的内容。

  2. Memory Cache: Memory Cache 就是内存缓存,它的效率最快,**但是内存缓存虽然读取高效,可是缓存持续性很短,会随着进程的释放而释放。**一旦我们关闭 Tab 页面,内存中的缓存也就被释放了。

  3. Disk Cache: Disk Cache 也就是存储在硬盘中的缓存,读取速度慢点,但是什么都能存储到磁盘中,比之 Memory Cache **胜在容量和存储时效性上。**在所有浏览器缓存中,Disk Cache 覆盖面基本是最大的。它会根据 HTTP Herder 中的字段判断哪些资源需要缓存,哪些资源可以不请求直接使用,哪些资源已经过期需要重新请求。并且即使在跨站点的情况下,相同地址的资源一旦被硬盘缓存下来,就不会再次去请求数据。


Disk Cache: Push Cache 是 HTTP/2 中的内容,当以上三种缓存都没有命中时,它才会被使用。并且缓存时间也很短暂,只在会话(Session)中存在,一旦会话结束就被释放。其具有以下特点:


  • 所有的资源都能被推送,但是 Edge 和 Safari 浏览器兼容性不怎么好

  • 可以推送 no-cacheno-store 的资源

  • 一旦连接被关闭,Push Cache 就被释放

  • 多个页面可以使用相同的 HTTP/2 连接,也就是说能使用同样的缓存

  • Push Cache 中的缓存只能被使用一次

  • 浏览器可以拒绝接受已经存在的资源推送

  • 可以给其他域名推送资源

写版本号排序的方法

题目描述:有一组版本号如下['0.1.1', '2.3.3', '0.302.1', '4.2', '4.3.5', '4.3.4.5']。现在需要对其进行排序,排序的结果为 ['4.3.5','4.3.4.5','2.3.3','0.302.1','0.1.1']


实现代码如下:


arr.sort((a, b) => {  let i = 0;  const arr1 = a.split(".");  const arr2 = b.split(".");
while (true) { const s1 = arr1[i]; const s2 = arr2[i]; i++; if (s1 === undefined || s2 === undefined) { return arr2.length - arr1.length; }
if (s1 === s2) continue;
return s2 - s1; }});console.log(arr);
复制代码


用户头像

loveX001

关注

还未添加个人签名 2022.09.01 加入

还未添加个人简介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阿里前端常见面试题(附答案)_前端_loveX001_InfoQ写作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