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系统性能典型案例分析:高性能队列 Disruptor,一文深入理解

用户头像
极客good
关注
发布于: 刚刚
  • 支持批量消费,消费者可以无锁方式消费多个消息。


今天我们先来聊一聊 Disruptor 怎么使用的,好让你们先对 Disruptor 有个提前的认识。


下面是官方出示的代码,我稍微修改了一下,相较而言,Disruptor 的使用比 Java SDK 提供 BlockingQueue 要难懂一些,但是总体上来说是差不多的,其大致情况如下:


  • 生产者生产的对象称为 Event,使用 Disruptor 必须自定义 Event,例如示例代码的自定义 Event 是 LongEvent,这是在 Disruptor 中的。

  • 需要传入一个 EventFactory 才能构建 Disruptor 对象除了要指定队列大小,还示例代码中传入的是 LongEvent::new;

  • 消费 Disruptor 中的 Event 需要通过 handleEventsWith() 方法注册一个事件处理器,发布 Event 则需要通过 publishEvent() 方法。


/* 自定义 Event */


class LongEvent {


private long value;


public void set( long value )


{


this.value = value;


}


}


/* 指定 RingBuffer 大小, 9 // 必须是 2 的 N 次方 */


int bufferSize = 1024;


/* 构建 Disruptor */


Disruptor<LongEvent> disruptor


= new Disruptor<>(


LongEvent: : new,


bufferSize,


DaemonThreadFactory.INSTANCE );


/* 注册事件处理器 */


disruptor.handleEventsWith(


(event, sequence, endOfBatch) - >


System.out.println( "E: " + event ) );


/* 启动 Disruptor */


disruptor.start();


/* 获取 RingBuffer */


RingBuffer<LongEvent> ringBuffer


= disruptor.getRingBuffer();


/* 生产 Event */


ByteBuffer bb = ByteBuffer.allocate( 8 );


for ( long l = 0; true; l++ )


{


bb.putLong( 0, l );


/* 生产者生产消息 */


ringBuffer.publishEvent(


(event, sequence, buffer) - >


event.set( buffer.getLong( 0 ) ), bb );


Thread.sleep( 1000 );


}


[](


)RingBuffer 是怎样提升性能的?


=======================================================================================


Java SDK 中 ArrayBlockingQueue 使用数组作为底层的数据存储,而 Disruptor 是使用 RingBuffer 作为数据存储。RingBuffer 本质上也是数组,所以仅仅将数据存储从数组换成 RingBuffer 并不能提升性能,但是 Disruptor 在 RingBuffer 的基础上还做了很多优化,其中一项优化就是和内存分配有关的。


在介绍这项优化之前,你需要先了解一下程序的局部性原理。简单来讲,程序的局部性原理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程序的执行会限定在一个局部范围内。这里的“局部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个是时间局部性,另一个是空间局部性。


首先是 ArrayBlockingQueue。生产者线程向 ArrayBlockingQueue 增加一个元素,每次增加元素 E 之前,都需要创建一个对象 E,如下图所示,ArrayBlockingQueue 内部有 6 个元素这 6 个元素都是由生产者线程创建的,由于创建这些元素的时间基本上是离散的,所以这些元素的内存地址大概率也不是连续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 Disruptor 是怎么处理的。Disruptor 内部的 RingBuffer 也是用数组实现的,但是这个数组中的所有元素在初始化时是一次性全部创建的,所以这些元素的内存地址大概率是连续的,相关的代码如下所示。



Disruptor 内部 RingBuffer 的结构可以简化成下图,那么数组中所有元素内存地址为什么能连续提升性能呢?因在消费者线程在消费时,遵循的是空间局部性原理的,消费完第 1 个元素,很快就会消费第 2 个元素;当消费第 1 个元素 E1 的时候,CPU 会把内存中 E1 后面的数据也加载进 Cache,如果 E1 和 E2 在内存中的地址是连续的,那么 E2 也就会被加载进 Cache 中,然后当消费第 2 个元素的时候,由于 E2 已经在 Cache 中了,所以就不需要从内存中加载了,这样性能就能提升了



除此之外,在 Disruptor 中,生产者线程通过 publishEvent() 发布 Event 的时候,并不是创建一个新的 Event,而是通过 event.set() 方法修改 Event, 也就是说 RingBuffer 创建的 Event 是可以循环利用的,这样还能避免频繁创建、删除 Event 导致的频繁 GC 问题。


[](


)如何避免“伪共享”


============================================================================


什么是伪共享


ArrayBlockingQueue 有三个成员变量: - takeIndex:需要被取走的元素下标 - putIndex:可被元素插入的位置的下标 - count:队列中元素的数量


这三个变量很容易放到一个缓存行中,但是之间修改没有太多的关联。所以每次修改,都会使之前缓存的数据失效,从而不能完全达到共享的效果。



如上图所示,当生产者线程 put 一个元素到 ArrayBlockingQueue 时,putIndex 会修改,从而导致消费者线程的缓存中的缓存行无效,需要从主存中重新读取。


这种无法充分使用缓存行特性的现象,称为伪共享。


对于伪共享,一般的解决方案是,增大数组元素的间隔使得由不同线程存取的元素位于不同的缓存行上,以空间换时间。



当 CPU 从内存中加载 takeIndex 的时候,会同时将 putIndex 以及 count 都加载进 Cache。下图是某个时刻 CPU 中 Cache 的状况,为了简化,缓存行中我们仅列出了 takeIndex 和 putIndex。



假设线程 A 运行在 CPU-1 上,执行入队操作,入队操作会修改 putIndex,而修改 putIndex 会导致其所在的所有核上的缓存行均失效;此时假设运行在 CPU-2 上的线程执行出队操作,出队操作需要读取 takeIndex,由于 takeIndex 所在的缓存行已经失效,所以 CPU-2 必须从内存中重新读取。入队操作本不会修改 takeIndex,但是由于 takeIndex 和 putIndex 共享的是一个缓存行,就导致出队操作不能很好地利用 Cache,这其实就是伪共享。简单来讲,伪共享指的是由于共享缓存行导致缓存无效的场景


ArrayBlockingQueue 的入队和出队操作是用锁来保证互斥的,所以入队和出队不会同时发生。如果允许入队和出队同时发生,那就会导致线程 A 和线程 B 争用同一个缓存行,这样也会导致性能问题。所以为了更好地利用缓存,我们必须避免伪共享,那如何避免呢?



方案很简单,每个变量独占一个缓存行、不共享缓存行就可以了,具体技术是缓存行填充


/* 前:填充 56 字节 */


class LhsPadding {


long p1, p2, p3, p4, p5, p6, p7;


}


class Value extends LhsPadding {


volatile long value;


}


/* 后:填充 56 字节 */


class RhsPadding extends Value {


long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


class Sequence extends RhsPadding {


/* 省略实现 */


}


【一线大厂Java面试题解析+核心总结学习笔记+最新架构讲解视频+实战项目源码讲义】
浏览器打开:qq.cn.hn/FTf 免费领取
复制代码


[](


)Disruptor 中的无锁算法

用户头像

极客good

关注

还未添加个人签名 2021.03.18 加入

还未添加个人简介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系统性能典型案例分析:高性能队列Disruptor,一文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