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TCP 拥塞控制算法

  • 2021 年 12 月 14 日
  • 本文字数:2805 字

    阅读完需:约 9 分钟

TCP 拥塞控制算法

最近花了些时间在学习 TCP/IP 协议上,首要原因是由于本人长期以来对 TCP/IP 的认识就只限于三次握手四次分手上,所以希望深入了解一下。再者,TCP/IP 和 Linux 系统层级的很多设计都可以用于中间件系统架构上,比如说 TCP 拥塞控制算法也可以用于以响应时间来限流的中间件。更深一层,像 TCP/IP 协议这种基础知识和原理性的技术,都是经过长时间的考验的,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可以给大家很多启示和帮助。


 本文中会出现一些缩写,因为篇幅问题,无法每个都进行解释,如果你不明白它的含义,请自己去搜索了解,做一个主动寻求知识的人。


 TCP 协议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控制算法,一个是流量控制,另一个就是阻塞控制。


 TCP 协议通过滑动窗口来进行流量控制,它是控制发送方的发送速度从而使接受者来得及接收并处理。而拥塞控制是作用于网络,它是防止过多的包被发送到网络中,避免出现网络负载过大,网络拥塞的情况。


 拥塞算法需要掌握其状态机和四种算法。拥塞控制状态机的状态有五种,分别是 Open,Disorder,CWR,Recovery 和 Loss 状态。四个算法为慢启动,拥塞避免,拥塞发生时算法和快速恢复。

Congestion Control State Machine

 和 TCP 一样,拥塞控制算法也有其状态机。当发送方收到一个 Ack 时,Linux TCP 通过状态机(state)来决定其接下来的行为,是应该降低拥塞窗口 cwnd 大小,或者保持 cwnd 不变,还是继续增加 cwnd。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丢包或者超时。

1 Open 状态

 Open 状态是拥塞控制状态机的默认状态。这种状态下,当 ACK 到达时,发送方根据拥塞窗口 cwnd(Congestion Window)是小于还是大于慢启动阈值 ssthresh(slow start threshold),来按照慢启动或者拥塞避免算法来调整拥塞窗口。

2 Disorder 状态

 当发送方检测到 DACK(重复确认)或者 SACK(选择性确认)时,状态机将转变为 Disorder 状态。在此状态下,发送方遵循飞行(in-flight)包守恒原则,即一个新包只有在一个老包离开网络后才发送,也就是发送方收到老包的 ACK 后,才会再发送一个新包。

3 CWR 状态

 发送方接收到一个拥塞通知时,并不会立刻减少拥塞窗口 cwnd,而是每收到两个 ACK 就减少一个段,直到窗口的大小减半为止。当 cwnd 正在减小并且网络中有没有重传包时,这个状态就叫 CWR(Congestion Window Reduced,拥塞窗口减少)状态。CWR 状态可以转变成 Recovery 或者 Loss 状态。

4 Recovery 状态

 当发送方接收到足够(推荐为三个)的 DACK(重复确认)后,进入该状态。在该状态下,拥塞窗口 cnwd 每收到两个 ACK 就减少一个段(segment),直到 cwnd 等于慢启动阈值 ssthresh,也就是刚进入 Recover 状态时 cwnd 的一半大小。 发送方保持 Recovery 状态直到所有进入 Recovery 状态时正在发送的数据段都成功地被确认,然后发送方恢复成 Open 状态,重传超时有可能中断 Recovery 状态,进入 Loss 状态。

5 Loss 状态

 当一个 RTO(重传超时时间)到期后,发送方进入 Loss 状态。所有正在发送的数据标记为丢失,拥塞窗口 cwnd 设置为一个段(segment),发送方再次以慢启动算法增大拥塞窗口 cwnd。

 Loss 和 Recovery 状态的区别是:Loss 状态下,拥塞窗口在发送方设置为一个段后增大,而 Recovery 状态下,拥塞窗口只能被减小。Loss 状态不能被其他的状态中断,因此,发送方只有在所有 Loss 开始时正在传输的数据都得到成功确认后,才能退到 Open 状态。

四大算法

 拥塞控制主要是四个算法:1)慢启动,2)拥塞避免,3)拥塞发生,4)快速恢复。这四个算法不是一天都搞出来的,这个四算法的发展经历了很多时间,到今天都还在优化中。

慢热启动算法 – Slow Start

 所谓慢启动,也就是 TCP 连接刚建立,一点一点地提速,试探一下网络的承受能力,以免直接扰乱了网络通道的秩序。

 慢启动算法:

  1. 连接建好的开始先初始化拥塞窗口 cwnd 大小为 1,表明可以传一个 MSS 大小的数据。

  2. 每当收到一个 ACK,cwnd 大小加一,呈线性上升。

  3. 每当过了一个往返延迟时间 RTT(Round-Trip Time),cwnd 大小直接翻倍,乘以 2,呈指数让升。

  4. 还有一个 ssthresh(slow start threshold),是一个上限,当 cwnd >= ssthresh 时,就会进入“拥塞避免算法”(后面会说这个算法)

拥塞避免算法 – Congestion Avoidance

 如同前边说的,当拥塞窗口大小 cwnd 大于等于慢启动阈值 ssthresh 后,就进入拥塞避免算法。算法如下:

  1. 收到一个 ACK,则 cwnd = cwnd + 1 / cwnd

  2. 每当过了一个往返延迟时间 RTT,cwnd 大小加一。

 过了慢启动阈值后,拥塞避免算法可以避免窗口增长过快导致窗口拥塞,而是缓慢的增加调整到网络的最佳值。

拥塞状态时的算法

 一般来说,TCP 拥塞控制默认认为网络丢包是由于网络拥塞导致的,所以一般的 TCP 拥塞控制算法以丢包为网络进入拥塞状态的信号。对于丢包有两种判定方式,一种是超时重传 RTO[Retransmission Timeout]超时,另一个是收到三个重复确认 ACK。

 超时重传是 TCP 协议保证数据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机制,其原理是在发送一个数据以后就开启一个计时器,在一定时间内如果没有得到发送数据报的 ACK 报文,那么就重新发送数据,直到发送成功为止。

 但是如果发送端接收到 3 个以上的重复 ACK,TCP 就意识到数据发生丢失,需要重传。这个机制不需要等到重传定时器超时,所以叫做快速重传,而快速重传后没有使用慢启动算法,而是拥塞避免算法,所以这又叫做快速恢复算法。

 超时重传 RTO[Retransmission Timeout]超时,TCP 会重传数据包。TCP 认为这种情况比较糟糕,反应也比较强烈:

  • 由于发生丢包,将慢启动阈值 ssthresh 设置为当前 cwnd 的一半,即 ssthresh = cwnd / 2.

  • cwnd 重置为 1

  • 进入慢启动过程

 最为早期的 TCP Tahoe 算法就只使用上述处理办法,但是由于一丢包就一切重来,导致 cwnd 又重置为 1,十分不利于网络数据的稳定传递。

 所以,TCP Reno 算法进行了优化。当收到三个重复确认 ACK 时,TCP 开启快速重传 Fast Retransmit 算法,而不用等到 RTO 超时再进行重传:

  • cwnd 大小缩小为当前的一半

  • ssthresh 设置为缩小后的 cwnd 大小

  • 然后进入快速恢复算法 Fast Recovery。

快速恢复算法 – Fast Recovery

 TCP Tahoe 是早期的算法,所以没有快速恢复算法,而 Reno 算法有。在进入快速恢复之前,cwnd 和 ssthresh 已经被更改为原有 cwnd 的一半。快速恢复算法的逻辑如下:

  • cwnd = cwnd + 3 * MSS,加 3 * MSS 的原因是因为收到 3 个重复的 ACK。

  • 重传 DACKs 指定的数据包。

  • 如果再收到 DACKs,那么 cwnd 大小增加一。

  • 如果收到新的 ACK,表明重传的包成功了,那么退出快速恢复算法。将 cwnd 设置为 ssthresh,然后进入拥塞避免算法。


 如图所示,第五个包发生了丢失,所以导致接收方接收到三次重复 ACK,也就是 ACK5。所以将 ssthresh 设置当当时 cwnd 的一半,也就是 6/2 = 3,cwnd 设置为 3 + 3 = 6。然后重传第五个包。当收到新的 ACK 时,也就是 ACK11,则退出快速恢复阶段,将 cwnd 重新设置为当前的 ssthresh,也就是 3,然后进入拥塞避免算法阶段。

后记

 本文为大家大致描述了 TCP 拥塞控制的一些机制,但是这些拥塞控制还是有很多缺陷和待优化的地方,业界也在不断推出新的拥塞控制算法,比如说谷歌的 BBR。这些我们后续也会继续探讨,请大家继续关注。

发布于: 1 小时前阅读数: 5
用户头像

程序员历小冰 2018.04.28 加入

历小冰的技术博客,专注于探讨后端生态的点点滴滴,内容包括微服务、分布式、数据库、性能调优和各类源码分析。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TCP 拥塞控制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