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学习笔记:读写分离
高性能数据库集群的第一种方式是“读写分离”,其本质是将访问压力分散到集群中的多个节点。
读写分离原理
读写分离的基本原理是将数据库读写操作分散到不同的节点上。
读写分离的基本实现是:
数据库服务器搭建主从集群,一主一从、一主多从都可以。
数据库主机负责读写操作,从机只负责读操作。
数据库主机通过复制将数据同步到从机,每台数据库服务器都存储了所有的业务数据。
业务服务器将写操作发给数据库主机,将读操作发给数据库从机。
读写分离的实现逻辑并不复杂,但主从复制延迟和分配机制引入设计复杂度。
复制延迟
解决主从复制延迟有几种常见的方法:
1. 写操作后的读操作指定发给数据库主服务器
2. 读从机失败后再读一次主机
3. 关键业务读写操作全部指向主机,非关键业务采用读写分离
分配机制
将读写操作区分开来,然后访问不同的数据库服务器,一般有两种方式:程序代码封装和中间件封装。
1. 程序代码封装
程序代码封装指在代码中抽象一个数据访问层,实现读写操作分离和数据库服务器连接的管理。
程序代码封装的方式具备几个特点:
实现简单,而且可以根据业务做较多定制化的功能。
每个编程语言都需要自己实现一次,无法通用,如果一个业务包含多个编程语言写的多个子系统,则重复开发的工作量比较大。
故障情况下,如果主从发生切换,则可能需要所有系统都修改配置并重启。
2. 中间件封装
中间件封装指的是独立一套系统出来,实现读写操作分离和数据库服务器连接的管理。中间件对业务服务器提供 SQL 兼容的协议,业务服务器无须自己进行读写分离。对于业务服务器来说,访问中间件和访问数据库没有区别,事实上在业务服务器看来,中间件就是一个数据库服务器。
数据库中间件的方式具备的特点是:
能够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因为数据库中间件对业务服务器提供的是标准 SQL 接口。
数据库中间件要支持完整的 SQL 语法和数据库服务器的协议(例如,MySQL 客户端和服务器的连接协议),实现比较复杂,细节特别多,很容易出现 bug,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稳定。
数据库中间件自己不执行真正的读写操作,但所有的数据库操作请求都要经过中间件,中间件的性能要求也很高。
数据库主从切换对业务服务器无感知,数据库中间件可以探测数据库服务器的主从状态。例如,向某个测试表写入一条数据,成功的就是主机,失败的就是从机。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风翱】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30b2353dd63c068bfc81dd13a】。
本文遵守【CC-BY 4.0】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