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学会这种能力,让你收益终生!
也许你的家长和老师不止一次地“激励”你:“高中对自己狠一点,等高考结束了就轻松了!”
所以,当你在高三这一年的“尾巴”,手握换了无数笔芯的签字笔,在堆积如山的卷子上奋笔疾书的时候,你的内心对即将到来的暑假一定无比憧憬:没有作业和学业压力,终于可以去做自己想做但一直错过的事情了!
你可以去旅行、可以去游戏、可以去社会实践、可以学习做饭,甚至学习开车……你在心里列出了一张无限长的列表,作为你从应试回到青春的圣旨,等待颁发给这个盛夏里属于你最闪耀的光阴。
但是,随着高考最后一科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你紧绷的心突然松弛下来,面对着熟悉的笔袋和文具,你的冲动或许会变成疲惫。睡了几天之后,疲惫又变成了空虚。为了赶走空虚,你找出心里的那张无限长的列表,开始逐一去实现。
在接下去半个月里,在疯狂聚餐、玩耍和游历之后,当你回到自己的房间坐下来,看着眼前熟悉的环境,回想即将物是人非的青春,更大的空虚涌上心头。
高考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梦,这场梦占据了你至少两年的青春;梦里的你不属于你自己,你以光阴和青春为“药引”,服下一剂让自己半睡半醒的猛药,换来一张梦醒的出场证。
你错过的难道仅仅是几次聚餐和玩耍?仅仅是一千公里的旅行?仅仅是那几道青春期躁动不安的霓虹?
你错过的最珍贵而不自知的东西——无论你是否承认——也许是你那颗被“标准答案”几近磨平了的好奇心,是那份被即时评价差点儿吓跑了的、想去尝试的勇气——当然,违法乱纪的事情,再好奇也绝不能尝试。
用十九世纪世界数学领袖庞加莱的话说,你错过的,是那份“面向心智的雅致统一的追求”。
什么是“面向心智的雅致统一的追求”?这大约是所有人类文明先驱共同的目标。
如果放到一个普通的现代知识分子的大学生涯中,那就是:做你真正想做的事,看最好能做到多好。
有些人可能会说:“我在大学里最想做的就是睡觉,就是谈恋爱,就是玩游戏。”
这都很正常,说明你是一个真实的、忠于身体感受的人。
但是否有可能,我是说,仅仅是那么一秒钟的可能,就是当你打游戏打累了,和恋人吵架了,或者睡觉睡饱了的那一秒钟,你恰好抬头看到了头顶的漫天繁星,看到了几亿光年之外辗转涌来的宇宙文明的回望,你陷入了一秒钟的沉思:“我作为一个人类,我的来路和去向又在何方?”
这一秒钟的沉思也许会让你抽出书架上落满灰尘的一本哲学著作,或翻起尘封于抽屉底部的一本人文小说,或双击电脑桌面上安装之后就从未打开的编程软件,或拿起那本用来压泡面、垫桌底的草稿纸,写下关于人类文明的一丝点滴的思考,给即将于夜晚睡去的自己,熏染一炉专属于大学“象牙塔”内的求知之香。
哪怕有过这样一秒钟,你的大学生涯,就是被点燃的。当初,耗费了你 500 天的青春才扛过的那场高考之梦,那张以你半个青春时光为代价换来的出场券和入场券,就是值得的。
但是,当你的眼中闪过了这一秒钟的光,却发现自己抓不住这种美好,又让它在虚空中梦幻般渐渐消散,你是否感到有那么一点儿可惜?
你是否会想:“如果能有机会再来一次,我是不是可以在遇到‘那一秒钟’之前,就已经用某些素养和思想装备了自己,让自己得以在‘那一秒钟’之后,以梦为马,肆意驰骋,酣畅四季?”
如果你这样想了,那么这篇文章就作为一份礼物真正送到了你手里。
朋友,你好,我们在这里刚刚相见,在一个最恰当的时间。
我将这“一秒钟”的可能播种在你的心里,但你大可不必去做“如果能有机会再来一次”的后悔之举。
实际上,我想推荐你掌握一种能力,无论你选择了文、理、工、商中的哪类专业,它都足以“装备”你,去无限探索——这就是数学建模。
无论你打算做一名文学评论家,对不同风格作家的词频进行分析;还是梦想做一名化学家,对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进行分类和预测;还是梦想做一位工程师,自己设计并建造“大国重器”;还是梦想做一位刑警,从罪犯散落的零星轨迹中定位其邪恶的巢穴;还是梦想做一名天文学家,探寻闪耀于繁星背后的时间起源,你都需要装备数学建模,作为你强有力的支撑。
数学建模,不是知识,不是方法,甚至不是数学的分支。事实上,广义的数学建模包括数学,因为所有数学都是数学建模的产物,也曾经并正在为其他的科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和力量。
数学建模也不一定要从现实出发,它可以从最抽象的结构出发,达到更深刻的维度彼岸。数学中抽象的顶点,例如概型,就是一种数学模型。
数学建模是一套从古希腊延续下来的思维路径,它教会你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分析问题,如何将问题通过假设和公理演化为若干对象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人类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对其解构,从而达成超越人类直觉的预测、推断和对于规律的挖掘。
为此,我向你推荐一本书——《数学建模 33 讲:数学与缤纷的世界》。这不是一本数学教材,也不是一本常规的数学科普书。它更像是一本体验集,通过对来自学科、社会、生活中的 33 个现象的分析,展开成 33 个话题。
这本书将许多现代科学思想,如关系本体论、奥卡姆剃刀、涌现性理论、微观动机与宏观现象等,以高中的知识为预备基础,融入这 33 个韵味各异的话题中,从无到有地引领读者进行一次饶有趣味,并略带挑战的创造之旅。
书中不少内容都是原创,读者得以体验如何从无到有地去使用最基本的科学范式,去搭建一个原创理论,进而解释和指导你的发现和思考。
这本书的内容积累就花了 6 年时间,撰写又花了 2 年时间,我希望它能成为帮助你将那“一秒钟”的可能扩展成一生梦想和事业的伙伴之一。当然,你的梦想也许需要更多的伙伴,但至少,这本书会从数学和科学的角度给你一个“广交善友”的机会。
最后我想以吴军先生对本书的书评作为结尾,感谢你和我一起度过了这十分钟的珍贵的阅读时光:
今天大家都在感叹人工智能无所不能,其实人工智能只不过是一些特殊的进行数学计算的程序,只不过它们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变成了数学问题。现实生活中问题和计算机能解決的问题之间存在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就是数学模型。
今天,但凡一个人掌握了建立数学模型的技巧,就能做出超出常人的贡献。《数学建模 33 讲》这本书写得非常及时。这本书全面地、通俗地讲述了数学建模的理论,是我见到的同类图书中最容易阅读、最具有完整性的一本。相信大家读了这本书,一定能在职业发展上更进一步。
朱浩楠
2022 年 6 月 6 日
于北京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图灵教育】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2f37c0c520c5c86b83c69f0ba】。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