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企业制定碳排放额度?
制定了交易市场,还需要让很多企业参与。商人逐利,有利可图,企业会积极地参加,但如果无利可图,大部分企业是不愿意参加的。而碳交易市场对大部分企业来说不但没有利润,反而会增加很多成本。
那怎样才能让大家有意愿交易呢?
首先,确定行业,强制交易。
因为原来碳排放是免费的,现在收费,企业肯定不会主动去承担。所以只有强制,才能保证市场的有效运作。而确定行业是现在通用的稳妥的方法。欧盟碳市场第一阶段就覆盖了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第二阶段纳入了航空业,第三阶段又纳入了建筑业,这些行业都是排放大户,光电力和热力生产行业的碳排放量就占全部行业的一半以上。所以这些企业必须参与,减碳才会有效果。
其次,为了保证碳排放额度的稀缺,要限制碳排放的配额总量。
因为配额太多,大家都用不完,就不会拿去交易。市场就起不来作用。配额太少,那也不行。很多企业会因为承受不了碳排放的价格而破产。所以这个总量要低于实际的排放量,这样才能保证配额的稀缺性,同时又不能限制得太厉害。这样才交易市场的健康运行。
目前,我国的配置额度的总量是每年制定一次,为了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个额度每年都在下降。也因为是每年核对,所以很多企业到年底发现额度不够,就会被强制减少生产,导致一些社会问题。
那具体怎么分额度给的企业呢?
欧盟一开始采用免费分配的方法,只留出 5%的份额进行拍卖。至于每个企业发多少,欧盟采用了一个叫做“祖父法”的分配方法,根据企业历史的排放水平来确定,也就是以前排得多,现在分到的也多。但实践中效果很差。后来,从 2013 年开始,欧盟改用了“基准线法”,根据行业确定一个排放基准线值,比如火电是每度电排放 900 克二氧化碳。那一家火电厂每年的配额,就等于他年度计划发电量乘以 900。
在实践中还遇到过很多问题,比如企业今年的配额没用完,明年是不是能用。最开始欧盟规定不行,这就导致年底大量的抛售,导致市场失灵。后来欧盟才改为配额可以积累。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还有很多制度需要完善。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石云升】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24f39dcacb1a19e58ae274fd5】。
本文遵守【CC-BY 4.0】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