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bbo 为什么要用 Go 重写?
先说两句
我常常在散步时思考很多技术上的「为什么问题」,有时一个问题会想很久,直到问题的每一个点都能说服自己时,才算完结。于是想把这些思考记录下来,形成文章,可以当做一个新的系列。这些文章中你可能看不到代码,但能窥探到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以及问题更深层次的「为什么」。
今天带来第1
篇,Dubbo 为什么要用 Go 重写?
诞生于阿里巴巴,2011 年开源的 Dubbo 已经走过了 10 个年头。在 2019 年,它被用 Go 重写并开源,如今两年过去,已经从当初的V1.0.0
版本发展到了V3.0.0
,截止目前 star 数 3.8K。
有一次同事问我,为什么 Dubbo 这么"老"的项目还要用 Go 重写,有什么现实意义吗?
今天就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连接过去和未来
我觉得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得从 Dubbo-go 的初衷谈起,github 主页上它是这样介绍自己的:
官方给出的中文翻译是
Apache Dubbo Go 语言实现,架起 Java 和 Golang 之间的桥梁,与 gRPC/Dubbo 生态互联互通,带领 Java 生态享受云原生时代的技术红利。
我再通俗地翻译一下:一个公司或部门内有人用 Java 版 Dubbo,有人用 Go,这两者需要通信,于是就有了 Dubbo-Go,用来解决通信问题。
所以第一个问题来了,为什么一个公司用了 Java,又用了 Go?
编程语言的抉择
对于编程语言的选择,在商业公司里,我觉得最最主要考虑的点就是效率,至于其他的点都是次要。因为商业公司的主要目的就是盈利,不管什么语言,只要能用最低的成本拿到相等的收益就是好语言。
效率又包含了好几个方面:
开发效率。开发效率高,项目能早日上线,占领市场,也能节约人力成本
运行效率。运行效率高,能省下服务器成本
纵观国内很多商业公司的选择都是如此考虑,比如阿里。
阿里早期是 PHP,选择 PHP 的考量点主要是开发效率,但随着业务的发展,PHP 的性能无法支撑,必须得换一个运行效率高的语言。
运行效率高自然想到 C/C++,但这两个语言的开发效率低,得在开发效率和运行效率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于是阿里选择了 Java。
阿里官方在知乎上回答为什么选择 Java 时,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性能、简单易学、生态丰富、社区活跃
把性能放第一位,简单易学、生态丰富、社区活跃其实也都是说的开发效率,正是有了这些优点,开发效率才高。
当阿里巴巴选择 Java 后,自研了大量的 Java 中间件,培养了大量的 Java 人才,所以其他公司在技术选型时,也参考了阿里巴巴,导致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了 Java。
而选择 Go 也是如此,一些年轻的公司早期可能是 PHP、Python 等脚本语言,等发展壮大后,不得不面临和阿里一样的问题:性能问题。
在 2012 年 Go 发布了,大家又多了一个选择,Go 既有很高的性能,又非常地简单易上手,像字节跳动这类新公司就以 Go 为主。
所以综合来看,选择 Java 或者 Go 都是合理的,存在即合理。
为什么有公司选择了 Java,又想用 Go 呢?
Go 语言相比 Java 有启动快,编译速度快、占用内存小、擅长高并发(协程)的特性,所以在已经有 Java 的公司,也会考虑 Go,只不过目前这类公司占比不多。
某些公司没有强制的技术栈,所以新部门新业务可以摆脱束缚,选择新语言 Go 来进行开发。
小结
综上看来,选择 Java 或选择 Go 都合理,一个公司内两者都选择,也有合理之处,虽然占比不多,但还是有 Java 和 Go 通信的需求。
Dubbo 在 RPC 框架中的胜出
公司早期通常是单体服务,在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单体应用无法支撑业务发展时,会选择微服务架构,这时就需要一个好用的 RPC 框架。
能适配 Java 语言的 RPC 框架中,Dubbo 是国内最早开源,于 2011 年开源。
而和他类似的竞品如 Spring Cloud 在 2014 年开源,微博的 Motan 在 2017 年开源,跨语言的 gRPC 在 2015 年开源,Thrift 2007 年开源。
只有 Thrift 比它早,但 Thrift 只是个 RPC 框架,Dubbo 可是包含了开箱即用的服务治理能力,如服务注册与发现、负载均衡、容错、动态配置等等。
可以说早期 Java 的 RPC 框架没得选。
就算到了 RPC 框架百花齐放的时代,这么多公司的使用加上阿里的背书,Dubbo 也有它的一席之地。
小结
当一个公司选择了 Java 编程语言和 Dubbo 框架(这种选择还是挺多的),后来又想尝试 Go,或者一些新业务、新部门想尝试 Go 时,他们就面临了一个难题,Go 如何跟 Java 的 Dubbo 通信。
由于 Dubbo 协议是私有协议,用 Go 重新实现一遍的代价还是挺大。于是 Dubbo-Go 应运而生,从这个角度看,Dubbo-Go 在连接 Java 和 Go 的通信这条路上还是具有相当大的价值的。
终结与线程池的斗争
如果使用了 Dubbo 框架,很多时候需要一个 Dubbo 网关,关于 Dubbo 网关可以参考我这篇文章:《微服务网关演进之路》。
在这篇文章中,详细介绍了一款 Dubbo 网关的背景、难点、选型、设计、演进以及踩坑经历,其中我花了大篇幅介绍了「与线程池所做的斗争」,在 Java 中,线程是很宝贵的,但 Dubbo 网关如果是同步调用,必须一个请求占用一个线程,这就导致并发上不去,而且线程池打满后,会影响其他请求。
所以解决方案要么是隔离线程池,要么改成异步调用。隔离线程池只解决了请求不相互影响,但并发还是上不去,改成异步调用可以完美解决,但是编码实在是太复杂。
而 Go 的协程可以刚好解决这个问题,Go 的协程很轻量,调度效率也更高,所以我们可以用简单的代码写出非常高效率的网关。
举个例子可以直观感受一下,Nginx 的性能大家有目共睹,但如果用 Java 来实现,不知道得堆多少机器才能达到 Nginx 的性能,但百度在反向代理上使用了 Go 写的 BFE 来代替 Nginx,可见其性能有多夸张。
关于协程的介绍和原理,可以参考我这篇文章:《写了一年golang,来聊聊进程、线程与协程》。
小结
所以在 Dubbo 网关上,Dubbo-Go 也提供了一种新的解法,已经有用于线上的 Dubbo-Go 网关,开源项目参考 Dubbo-go-pixiu。
为 Dubbo Mesh 铺路
Service Mesh 也渐渐成为了下一代微服务架构,Go 在 Mesh 上也绝对是一个闪亮的明星语言,无论是 K8S、Docker 等云原生基础设施都采用 Go 编写,还是 Go 的开发速度以及协程的高并发能力,都使它成为了 Mesh 的首选语言。
基于此,Dubbo 的 Mesh 化,Dubbo-Go 也为其铺平了道路,但目前 Dubbo Mesh 还处于小面积阶段,完整落地的方案并没有开源,从这点上来说,如果某公司想走 Dubbo Mesh 化之路,Dubbo-Go 可能也是他们要着重考虑的点之一。
总结
说了这么多,该正面回答 Dubbo 为什么要用 Go 重写,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官方给出的那句话:架起 Java 和 Golang 之间的桥梁。至于为什么要「架起这座桥梁」,有如下几个关键点:
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捉虫大师",回复关键字「Nacos」送你一本《Nacos 架构与原理》电子书,Dubbo 资料也在准备中,不想错过可以点个关注。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捉虫大师】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2328635efd73cb85818bd4a6d】。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