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建设知识管理系统
知识管理系统有着明显优势:传承企业宝贵的知识财富;提升企业运行效率;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占尽先机......企业该如何搭建知识管理系统,其中也是有经验门道的。
老板想做知识管理的目的,总结一句话就是:靠系统、靠平台、不靠个人。打造学习型组织,也就是希望经验可以复用。公司的运作不依靠特定的人来运作,而是依靠一个成熟的系统或者平台来沉淀知识和经验,包括各种成果、案例等等。这样对于后来者,就可以快速融入到这个系统或者平台当中。
我们首先来看传统的知识管理系统是什么样的:传统的知识管理平台做的事情是把知识存起来了,在建设初期也有分类梳理,而使用者在这些海量的数据中去查找他想要的知识,还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那理想中的知识管理是什么样的?笔者及其团队在多方调研和实际项目实践中发现,认为理想的知识管理系统是基于公司业务价值流程、场景化的、可进化的、可开放的一个生态运营系统。
下面我们来看如何建设这样的生态运营系统。
首先企业需要梳理公司有哪些业务板块,每个板块对应的一级流程、二级流程、三级流程是哪些。然后对其中的流程节点,具体落位到详细的知识点。包括配套制度、具体标准、审批流程、主责职能、系统支撑、成果案例等。
当然,除了业务流程之外,还有支持流程,例如:人力、财务、行政、数字化、品牌文化等等,均可按此方法进行梳理落位。
如何将知识场景化?
所有的知识只有在实际的业务场景中才会有价值,这些需知识平台有强大的场景化能力,实现知识找人,而不是人找知识。这一点需要结合岗位角色,而岗位落位到具体部门职能上,这样将相关知识点与岗位进行绑定,再看这个岗位日常的核心工作场景是什么。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场景化知识。
举个数字化项目建设的场景,其中一个重要的角色是项目经理,那项目经理所对应的场景是需求评估、立项、供应商选型、系统开发、实施、培训、上线、运营。在每一个事项场景下,都有对应的相关的知识点,包括制度、流程、标准、模板、工具、考核要求等等。在一家公司里面,这样场景会很多,在建设初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梳理,这就需要相关领域的专家一同参与梳理,各部门职能负责人可设置为第一责任人。以保证梳理的场景的是高质量的,可为后来者带来使用价值的。
系统可进化如何实现
一些常见的传统知识平台问题:
分类过多,不够清晰,更新不及时;
上传,更新不及时,发现困难,系统分类不统一;
检索维度单一的知识搜索困难;
质量问题,内容多而杂。
新的知识库搭建方式:
Baklib 是一款在线的帮问文档 &知识库制作的 SaaS 软件,帮助企业在线制作知识库,协助企业进行知识库管理,并且通过系统的知识管理体系,减少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成本、劳动时间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使用像 Baklib 这样的软件就可以帮助企业轻松搭建知识库,并且作为一个 SaaS 平台也更加符合未来行业的发展态势。
从知识的储存,到知识的更新,到知识的运用,最后到知识的废除,这些问题都体现了系统模型需要完善的操作机制,需要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知识库建立起来相对容易,管理起来更难,以下是一些实战经验供参考:
1、先人后事:有一定的组织来维护系统。这里可以是公司的培训部门,也可以是类似总裁办公室的部门,也可以是信息化建设组织,最好是合起来推进。
2、分层分级分结构的赋能平台:打细网络,不同层级,不同组织可独立运营。在大门户下面,有子门户,有子子门户。
3、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例如一个新的制度产生,来源于 OA 系统流,流程审批后自动进入知识平台。同样,在该制度更新的时候,同样通过流程自动更新至知识平台。
4、具备完善的反馈更新机制: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反馈。后台在收到反馈后有一个完整的跟踪流程,这样后续进行持续优化。
5,开放的知识服务系统:上游是知识来源的接入,下游是提供开放的知识服务接口。只有极致的开放,才有完美的用户体验。比如公司一个标准制度,下游 ERP 或者 BPM 系统可以直接引入此制度接口链接,此制度发生版本更新后,此接口也会同步更新推送至下游系统。知识服务系统会自动记录使用次数与时间,以方便进行数据分析以为了后续更好的知识服务改善。
最后,分享罗振宇 2021 跨年演讲中讲的一个故事:
他说有一位大学校长,问图书管理员如何才能管好图书?答案:不是把图书管理好,而是应该把图书送到教室去。如果仅仅只是把图书本身管理好就行,那最好是没有人来借。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让图书真正地用起来,让学生和老师能够快速使用到自己想看的图书。如果按这样来想,就会发现要做好图书管理,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