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业务配置选型的一些小 Tips
在实践中对云上配置选型的一些小 Tips
一、业务评估
PV 访问量、IP 访问量、用户数、活跃用户数等都是常见衡量业务访问量大小的指标。通过合适的指标来评估及衡量业务量,是我们做容量配置规划的基础也是第一步。
把业务量的数据指标,最终转换成对系统的每秒请求数(某一秒内同时向服务器发送的请求数量)这个指标,进而评估对应业务量,究竟产生了多少性能压力,最终设计出合理的架构,及要用多大规模的服务器及配置。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实际的业务特点不同,采用的开发语言及数据库技术也不同,所以这个转换以及要用多少规模的服务器及配置,只是一个估算的参考值,并不是最终的真实值。
在 B/S 架构的 Web 类应用的实践中,常见的做法是把 PV 转换成每秒请求数,或者把用户数最终转换成每秒请求数。通常一般的做法都是将其转换成自己所熟悉的 PV 指标。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量增加对系统的压力可能不是呈线性级关系,而是指数级的关系,所以这个估算只是在做容量规划、成本预算规划时的主要参考值。最终需要看实际业务情况,同时还要结合监控看资源的具体使用时的性能情况。
在实践中可以发现,一天中的 80%业务请求量主要发生在 40%的时间内,这成为我们计算 PV 值对应请求压力的重要依据。24 小时的 40%是 9.6 小时,即 80%的请求发生一天的 9.6 个小时当中。基本与绝大多数的业务场景吻合,业务请求主要集中在白天,晚上则相对较少。
有一些计算模型可供参考:
每秒处理请求的数量=(80%×总 PV 量)/(24 小时×60 分×60 秒×40%)
下载类业务 PV 量=IP 量/活跃用户量*(2-5 倍)
音视频类业务 PV 量=IP 量/活跃用户量*(5-10 倍)
电商/论坛/资讯类业务 PV 量=IP 量/活跃用户量*(10-30 倍)
用户数×业务因子(10%~30%)=活跃用户数
活跃用户数×业务因子(10%~30%)=在线用户数
在线用户数×业务因子(10%~30%)=并发用户数≈每秒请求数
二、服务器配置
PV 量和服务器配置/RDS 配置性能对应表
实践中最为常见的服务器配置都存在着一个规律,即 CPU 与内存资源配比一般都是 1∶1、1∶2、1∶4、1∶8,这是服务器配置中的标配。
CPU 与内存资源配比 1∶1,适用于个人网站、官网等小型网站部署,一般在低配机器中,如 1 核 1GB、2 核 2GB。
CPU 与内存资源配比 1∶2 的配比适用于绝大部分业务场景部署,尤其是需要消耗高资源的计算。这个配置特别适合游戏类应用,如端游、页游、手游等。当前在电商类高并发、秒杀活动类应用中使用得也特别广泛。4 核 8GB 偏向中小型 Web 服务/应用类部署,8 核 16GB 偏向中大型 Web 服务器/应用类部署。
CPU 与内存资源配比 1∶4,这类配比的配置偏向内存,特别适合部署数据库类的应用。数据库对服务器性能的需求首先是 I/O,因为数据库是个存储类应用,涉及数据持久化,所以对 I/O 性能的要求是最高的。其次才是内存,因为高内存会有效提升数据库的缓存性能,很大程度上提升数据库的性能。
处理器与内存资源配比为 1:8,这类是高内存资源占比。尤其适用于数据库类中的内存型应用,比如,Redis、Memcache 的部署。
通过实践发现,100GB、300GB、500GB 存储空间是企业对服务器磁盘配置的标配,但同时 80%的企业服务器的磁盘利用率仅在 20%~30%。
三、带宽配置
如果需求只是入口流量,带宽一般采用 SLB,带宽性能、架构扩展、安全性都比 ECS 直接绑定公网带宽要好。
如果需求是出口流量,需要主动去访问公网服务,需要配置公网带宽。
带宽配置=每秒请求数量×每次请求传输的数据量=(80%×总 PV 量)/(24 小时×60 分×60 秒×40%)×X Mbps/s
经实践发现,在 Web 类的应用中,80%的带宽会被静态资源传输占用,如果采用 CDN,能够有效减小后端服务器的带宽配置。假设每个请求页面平均传输数据是 20KB(不包含图片等静态资源,否则流量更大),则针对 100 万 PV 和 500 万 PV 的网站,要选择的带宽配置如下:100 万 PV 带宽配置(平时访问量)=(80%×100 万)/(24 小时×60 分×60 秒×40%)×20KB/s=23.1 个请求/秒×20KB/s=462KB/s(大 B 的单位)=3696bps/s(转换成小 b),即 3.5Mbps。
在云端带宽配置的选择中:
80%的应用默认选择按量带宽,即按量带宽是云端带宽类型选择的最佳实践。
20%的应用选择固定带宽。这个特定的条件就是,如若每天按量下载的量合计费用超过带宽平均每天费用,则使用固定带宽。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穿过生命散发芬芳】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1f1a3f3f7b0d14767d4274602】。
本文遵守【CC-BY 4.0】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