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系统数据备份不再头疼,Rdiff-backup 来帮忙!
数据备份是成功管理 Linux 的重要元素,这是大多数 Linux 用户和管理员掌握的技能,无论您是使用远程还是本地数据备份解决方案,重要的是要考虑 Rdiff-backup 等备份工具的效率。
Rdiff-backup 数据备份实用程序被认为是一个跨平台的数据备份解决方案,因此,它的可用性也扩展到了 FreeBSD 和 macOS 操作系统平台,这种跨平台的灵活性部分是由于 Rdiff-backup 工具是用 Python 编写的。
Rdiff 备份功能
这个本地和远程数据备份实用程序的两个特点很突出:
反向增量备份:如果您已经创建了文件的备份并且以后有更多文件可用于备份,Rdiff-backup 将仅使用新添加的备份文件更新备份目标。它优先考虑最新备份,而不是覆盖备份目标上的所有文件。
灵活的数据恢复:就像使用 Rdiff-backup 很容易实现本地或远程备份计划一样,您也可以使用它来访问您创建的备份并在需要时恢复它们。
SSH 协议支持:在网络下,您始终可以依靠 SSH 协议的灵活性和安全性来传输/备份您的数据。初始备份工作将源数据目录复制到指定的远程目标。之后,进一步的备份工作将逐步同步。
在本文中,您将学习如何在 RHEL、CentOS、Fedora 和 Rocky Linux / AlmaLinux 发行版中安装和使用 Rdiff-backup 数据备份实用程序。
在 RHEL 系统中安装 Rdiff-backup
要在 RHEL 上成功安装最新版本的 Rdiff-backup 工具,我们需要引用其支持的包管理器之一(来自 Python 的 dnf 或 yum 或 pip3)。
但是,您的系统首先需要满足以下依赖项:
对于远程备份,目标/目标备份系统应实施无密码 SSH 配置。
通过 Pyxatrr 扩展属性支持。
通过 pylibacl 支持可选的 ACL。
1.0.0 或更高版本的 librsync。
3.6 或更高版本的 Python。
为了在 RHEL 8 上轻松安装 Rdiff-backup 工具,我们将考虑 Python 包管理器 ( pip3 ) 的灵活性和实用性。这种方法使我们免于单独和强制安装 pylibacl 和 librsync 依赖项。
在通过这个包管理器安装 rdiff-backup 工具之前,您应该首先将它与它的一些依赖项一起安装。
我们现在可以通过 Python 的 pip3 包管理器继续安装 rdiff-backup 工具。
确认已安装的 rdiff-backup 工具版本。
如何在 RHEL 系统中使用 Rdiff-backup
rdiff-backup 工具的使用取决于您是要执行本地文件备份还是远程文件备份。本地文件备份意味着您要将特定文件目录内容备份到本地计算机上的分区或可移动媒体。远程文件备份意味着您要将文件从一台远程服务器备份到另一台服务器。
Linux 本地文件备份
确定您希望备份的目录文件的 pwd(父工作目录)和路径以及将存储文件备份的目标分区或可移动媒体。
我们将尝试备份/home/dnyce/Documents/Work 目录。您还需要确定目标分区或可移动媒体的路径。
备份目的地将是/media/dnyce/778302783FF74C6A/Backups。现在让我们执行以下 rdiff-backup 命令将文件备份到可移动媒体。
我们还可以验证备份文件目录的创建。
Linux 远程文件备份
安装了 rdiff-backup 的 RHEL 8 服务器将充当我们需要备份文件目录的机器。您可以通过 ifconfig 命令识别其 IP 地址。
相同的 ifconfig 命令还可以识别将保存我们的备份文件的远程机器的 IP 地址。
要将数据从 RHEL 8 机器备份到另一台远程服务器机器,首先,确定要备份的文件的路径/位置。
该路径可以表示为 192.168.xx::/home/dnyce/Desktop/shareable。您还需要确定其他远程服务器上的路径/位置,以妥善保管您的备份文件。
该路径可以表示为 192.168.xx::/home/ubuntu/Desktop/Backups。
根据此远程计算机上的 Linux 操作系统分发,使用适当的包管理器安装 rdiff-backup。就我而言,由于这台远程机器正在运行 Ubuntu,我将使用以下命令安装 rdiff-backup :
用于将 RHEL 8 上的可共享目录备份到 IP 地址为 192.168.xx 的远程服务器的关联 rdiff-backup 命令如下所示:
我们不需要指定 RHEL 8 IP 地址,因为我们已经在它的接口上。
验证您的文件是否已备份。
Rdiff-backup 是一个灵活且易于使用的工具。您可以从其手册页了解有关此命令用法的更多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