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如何避免企业在碳排放数据上造假?

作者:石云升
  • 2021 年 11 月 11 日
  • 本文字数:1327 字

    阅读完需:约 4 分钟

如何避免企业在碳排放数据上造假?

其实我一直也有这个疑惑,有什么科学的手段来检测企业的碳排放?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监测手段,企业一定会去造假或瞒报,整个碳交易市场就会失灵。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先量化碳排放的指标。跟公司考核员工一样,无量化不考核。目前国际上有三种量化方式,分别是排放因子法、质量平衡法和实测法。目前大家都普遍采用的是前两种,但以后肯定采用的是实测法。


第一种方法是排放因子法。

简单说就是根据企业的经营设置几个关键活动制定多个碳排放源。然后再针对性地给每个碳排放源设定一个单位碳排放量。这里面的计算很复杂,需要有碳排因子数据库。数据越多,测算时间越长,制定的碳排放因子就越准确。有了碳排放因子和碳排放源统计,企业就可以根据日常生产活动中的耗能量,得出自己的碳排放数据。


第二种方法是质量平衡法。

这个是基于能量守恒定律来测算。比如对火电厂来说,只要知道发电前煤炭中的碳质量,还有发电后剩余煤炭中的碳质量,就可以算出来排了多少碳。


这两种方法相对简单、省事。但缺点也有,就是很难做到精准。比如有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找不到对应的碳排放因子,或者说生产活动特别复杂,如何拆分成数据库里能够查找到的标准生产活动呢?特别是早期我国排放因子数据库几乎没有什么排放基础数据,就算是借用他国数据也不会很准确。


而使用质量平衡法就需要把各种各样的排放过程都纳入考量,每个环节都要测算。这个过程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不论是对企业,还是对监管结构,这个成本都负担不起。


而且这个数据如果做不到准确,就会给造假提供空间。(当然,很多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不会尽善尽美,对于一些造假也只能忍受,如果想要完美解决,那业务上就推进不了了,想想信用卡业务,目前依然还有很多问题。扯到这里是想跟程序员同学说一下,不要太过于追求完美。)


目前业务已经产生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质量平衡法更适用于量化一个城市的碳排放,而排放因子法更适用于全球、国家、地区,或者特定区域的宏观数据测算。总体上来说,碳排放因子法的适用范围最大,质量平衡法适用于边界明确的城市和周边地区。


面对更细化的区域,就要使用到实测法,也叫直接测量法。通俗点说就是给碳排放设备装一个检测机器,实时的采集碳排放量。比如目前用得最多的是 CEMS,全称是”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工厂里接上它,排放物的浓度、排放量就可以做到实时监测。数据也还可以实时传输到监管部门那里。


上面讲的是测量方法。那如何保证企业给出的数据不造假呢?


最简单的就是抓住了给予高额惩罚。


那怎么抓呢?首选可以采用监测对比的方法。


在一个成熟的碳市场里会有四大系统:数据报送、交易、等级、计算系统。其中数据报送系统是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对数据进行监测比对。比如说同样是烧煤发电的企业,技术、管理水平相对,发电量也差不多,那么 A、B 两个企业的排放量就会差不多。差距太大,那就很可能有企业造假。


当然就算两家都一样也不一定是真实的。所以还需要第三方来核查。碳市场上就叫碳核查,主要就是对企业提交上来的数据进行复核、检查。目前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都是由发改委指定的。


未来,随着技术的提升,不仅可以把数据和同类型企业去对比。还可以和工厂附近的环境数据对比。这样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去核查,就会减少大量人力成本。


内容参考:

得到《碳交易前沿课》

发布于: 2021 年 11 月 11 日阅读数: 11
用户头像

石云升

关注

做时间的朋友,用文字记录成长。 2017.11.30 加入

InfoQ首批签约作者、年度最佳内容作者、年度功勋人物。 微信公众号:石云升SYS 职场、成长、学习等相关问题,欢迎你和我交流。 PS:很多文章的内容来源于我在得到、混沌、极客时间的学习笔记。欢迎你和我一起学习。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如何避免企业在碳排放数据上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