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论现象背后的驱动结构

作者:凌晞
  • 2022 年 5 月 11 日
  • 本文字数:1096 字

    阅读完需:约 4 分钟

论现象背后的驱动结构

古人常教导我们,做一个聪明人,必须学会“察言观色”,同时,也必须学会如何理解别人的“话外之音”。

近代唯物主义思想家,也广泛强调“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事物分析方法。

哪怕是行走于乡野的赤脚医生,也懂得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需要分析病症背后的根源。


古今中外的先哲们早就意识到,现象万万千千,纷繁复杂。如果我们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和掌握只是停留在现象层面,轻则略显肤浅,缺乏统一的有内在联系的思维框架和逻辑体系;重则可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无法把握真实脉络而判错方向,做出错误决定。


那么现象的海面之下,在不同深度到底隐藏着什么驱动力量呢?



首先,外在行为表现,即表现层。很多的行为、语言,方案都出现在这一层面,表现层也是最显而易见的,因此最有可能出现“路灯下的醉汉”式笑料。因此,对于表现层的一切行为,我们都需要特别慎重,尽可能的避免直接依照表现层行为下结论。


海平面之下,就是方法层。方法层决定了执行的具体方案、执行细节、执行标准、遵循的流程等,因此他是决定表现层各种现象的直接原因。


方法层之下,就是计划层。计划层是一个谋篇布局的参谋型层级,根据具体的环境情况,进行阶段的划分、组织结构的适配、以及资源的整合与供应。


计划层之下,是战略选择,即方略层。他的目的是综合内外短中长等多方位因素,选择一条最合适的战略路线。


方略层之下,是目标 &禀赋层。他关注的是组织当前目标、组织的资源禀赋、组织的优劣势、宏观环境的有利因素和不良因素。


最后,动机 &秉性层。动机主要是组织负责人的愿景、使命;而秉性主要是组织负责人的价值观以及由此决定的组织文化。


我们再试着从原点出发,正向串联整个关注点和逻辑的变化。


任何一个组织的成立,都是受到负责人的动机驱动,同时负责人的秉性也会决定组织的价值观。

动机和秉性决定了目标,同时动机也一定程度决定了组织所进入的行业,也就受到行业所属宏观环境的影响。而秉性很大程度决定了组织自身的资源来源。

目标和禀赋又决定了组织的战略选择。

战略选择决定了实施计划。

计划决定了方法。

方法最终定型了行为。


就好比一栋建筑,我们看到的或辉煌或简陋的建筑物不过是现象。

建筑的样式受到建筑采用的施工方法和工艺。

施工方法和工艺受到规划部门的影响。分几期,每一期包括哪些内容,游乐设施什么时候安装。

规划又受到建筑机构自身的战略所左右。走刚需型小区?还是高端小区模式?

建筑机构的经营目标、资金储备、社会资源、国家城市更新的政策,等等都会影响战略的选择。

而建设机构的使命和价值观,往往是一切的起点。


建立深度结构化的体系性思维,对于我们深刻理解这个繁杂世界种种现象,是一把卓有成效的金钥匙,愿我们大家都培养 TA,拥有 TA,善用 TA。

发布于: 刚刚阅读数: 2
用户头像

凌晞

关注

一枝有思想有深度的芦苇 2011.02.27 加入

一名有文化素养的IT从业者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论现象背后的驱动结构_结构化思维_凌晞_InfoQ写作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