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苏杰:爆款产品是把基本动作做到位的结果

发布于: 4 小时前

PCon 全球产品创新大会将在 2021 年 11 月 26-27 日落地北京,会议设置了 9 大专题,涉及产品创新、用户增长、经典产品案例等话题方向。

会前 infoQ 采访了「产品创新」专题的出品人苏杰老师。这次访谈中,苏杰老师非常诚恳地分享了他对产品创新、产品经理的理解,更分享了十多年来他个人的认知提升和心路历程。那些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苏杰老师都聊了他的看法,我们一起来聆听。


---正文---

InfoQ:先和大家聊聊你现在在做什么,当下都关注哪些东西?

苏杰:我现在主要是在给一些企业做产品创新的顾问,做一些咨询,包括零零碎碎的一些培训工作。然后自己的公司其实分成两块,我刚才说的这一块,它是一个工作室的形式在运作,还有一家公司形式在运作的是良仓孵化器,也做了 6 年多了,日常主要是一些合伙人在打理,为初创企业做一些全方位的服务。

我们说的创业公司三大需求:找人、找钱、找方向。我自己在其中主要是负责跟找方向有关的事情,主要是产品创新相关的一些咨询。

当下关注的东西,特别是最近一年以来,我开始渐渐地关注到一些大事,也就是大的趋势对行业、企业和产品的影响,这个是我原来比较少关注到的。

我相信大家也都有体会,比如说教育行业、房地产行业还有互联网平台,都受到了政策、还有一些大环境的影响。

这些变化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其实我们做事情还是要找到那个“势”。在你顺风的时候,你可能感觉不到这个势的影响,但是一旦开始有一点点逆风,你就能感觉到这个影响其实是非常大的,远远大于个人的努力。

另外就是这两年疫情对我们的整个生活状态都有很大影响,所以我自己也会花一点时间在用心生活上。从更长期主义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工作不是最关键的事情,因为在你整个一辈子中,工作的时间其实也就一小半。

比如说我们从 25 岁工作到 65 岁,假设活到 80 岁的话,工作时间就正好一半,而另外一些事情其实是贯穿更长时间的,比如说自己的身体、家人、一些理财、提升自己的读书写作这样的事情。我觉得这些事情其实是更长期更重要的事情,所以也会在这些事情上更用心一点,多花一点时间。

InfoQ:关于产品创新,结合你的实践和观察,当下我们可以努力的方向有哪些?

苏杰:我自己一直还是坚持说,从很长期主义的角度去看,去找那些几十年都不会变的需求,比如说像教育、医疗、金融、娱乐这样的行业。这几个行业,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它都是人最底层的一些需求。比如我们都希望自己身体健康,开心快乐,有花不完的钱,希望自己的下一代比我们更好。

但是在这些行业选定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再加上一些硬科技,让硬科技去给这些行业赋能,我觉得才是更有门槛、更有竞争力的。

在我看来,其实所有的竞争优势无非就是领先多少时间的问题。

领先三个月你就一直过得战战兢兢,领先三年你就可以沉下心来做一些事情,领先十年其实感觉就很稳了。领先三十年呢,那就是一代啊,想要做到领先一代,可能就只能靠整个教育机制的改革了。

如果我们以十年这个尺度来衡量的话,我觉得其实还是要做偏技术的一些东西,才能实现,这就是为什么我刚才说要加硬科技。如果你只是一些商业模式上或者运营手段上的领先,甚至是产品创新上的领先的话,其实最多也就领先两三年时间。

所以我现在会觉得有机会做得重一点反倒是一种运气。就是有一些硬科技的因素,或者是一些看起来是脏活累活的事情,看能不能找到这样的运气去做这样的事情。

小结一下,几十年不变的需求,加上硬科技赋能,我觉得就是一个好方向。

InfoQ:说起产品创新,好像大家都知道他的重要性,但是怎么做呢,又好像很难说清楚,能分享下自己的方法论吗?做这事儿的心得有哪些?

苏杰:个人的心得,最重要的一点我觉得其实就是去降低失败的成本。

今天大家都知道我们已经是在一个乌卡时代了(VUCA:Volatile,Uncertain,Complex,Ambiguous),其实谁都看不清前景,谁能够把犯错的成本降到最低,能够尽早地发现错误,然后调整方向,这个其实就是核心竞争力,是方法论角度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从长期来看,我个人是坚持说我们不要去追求爆款。不要去追求爆款,爆款是一种结果,是一种把基本动作做到位的结果。

我们更应该追求什么,更应该追求的是一种方法论,把下限提高,做标准每一个标准动作。就是把每一个基本动作都给它做好了,做到位,然后长期来看,从概率上讲,我们一定能更有可能做出厉害的产品。

极客时间的四周年活动,让我写一句话,我写的就是:方法论没有办法帮我们提高上限,但是可以帮我们提高下限。

其实就是想表达同样的意思,就是我们把基本功练好,把这个动作做好,尽量低成本地发现错误,从而提高我们做出牛逼产品的概率,而不是去追求说我下一个就要做牛逼的产品,其实也有一点点像“因上努力果上随缘”这样的一个态度。

InfoQ:在做创业者服务的过程中,见过的创业项目里,有没有你觉得产品创新做得特别好的案例,和大家分享下?

苏杰:我分享一个医疗行业公司的案例,简单讲讲他的路径,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他原来是一家做医疗器械的公司,很传统的做生产制造医疗器械,加一点研发。ToC 呢,通过药店的渠道去卖家用仪器;ToB 呢,卖给医院一些大型的设备。

他这个是慢性病相关的这么一个设备,主要是和血压和血糖相关。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看过数据,有高血压、血糖疾病的人其实非常多,有高血压的人大概 4 亿,有糖尿病的人大概有将近 1 亿。你看,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但是他原来只是卖这个设备,所以他就在想说怎么去转型,怎么去创造更大的价值。

那么接下来他做了这么几件事,首先他把他的家用硬件给联网,本来他卖出去的是终端,这个终端是断开的,是一个单机版的,所以他先把它联网,然后联网了以后数据就能收集上来了,然后就再结合它的一个软件端,小程序、App 或者网页的形式,把它本来的硬件变成了一个慢病服务,然后再把慢病服务再变成慢病社区。

一个社区服务,就是在融合呀,融合患者的家人和社区医生、家门口的药店以及他定期就医的医院,这些就是我们说的用户生态网络里面的节点,把这些节点都给它结合在一起,就做出了一个慢病服务的社区形态的产品。

有了这个产品,他想象的空间就非常大了,他后面可以做很多增值服务,比如说一些健康餐、辅助用品等等,然后还可以收年费、服务费,成为他的一个商业模式的探索,跟他原来只是卖硬件就很不一样了。

我们总结下这个产品创新是怎么发生的?其实就是基于对用户的理解,然后把它做深做透做重,一步一步地去给用户创造越来越多的价值。

InfoQ:这次 PCon,你出品了【产品创新】这个专题,这个专题的策划思路是怎样的?你希望能给用户交付哪些东西? 

苏杰:产品创新这个词有一点虚,我们怎么能够更全面地感知到呢,我的思路就是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看这件事,所以我提了四个视角。

第一个视角是用户视角。我们设想一下自己是用户,那么基于用户的微观的这么一个视角,我们怎么洞察需求分析痛点,找到突破,然后去做出一种产品的创新,这其实是一种典型的视角。

第二个视角是技术视角。就是如何建立各种数据工具、AI 工具,一些硬科技的工具来促进产品创新,用技术上的突破把一个原来服务用户的事情给他做得更高效,或者是有更多价值。

第三视角是产业视角。基于对产业的理解,去优化产业中各种角色之间的关系,从而创造价值增量。比如说有一些传统行业,我们的一些新玩法进去以后,是不是能提高效率。

第四个视角是公司视角。就是公司内部如何通过软的文化机制去促进产品创新,这其实是一个组织支撑,用组织的一些创新变革来去支撑产品创新。

当然这四个视角并不完备,可能还会有其他的视角。产品创新这个课题非常大,我们有点像盲人摸象,我们多听几个人说说他们看到的,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经验努力去拼出一个产品创新的全貌。希望这个专题能够帮助你拼出自己的产品创新全貌。

InfoQ:回到产品经理这个角色,如果现在再给产品经理来个定义,你觉得是什么?这十多年有啥变化?

苏杰:我觉得从广义上来讲,其实没有太大的变化,产品经理就是组织内负责产品创新的人。

只是说 10 年前我对产品经理的理解可能更狭隘一点,更偏写文档,更偏管产品研发过程。今天我觉得他就是一个端到端负责创造价值的角色,更广泛一点。

并且我会觉得“产品经理”这个岗位 Title,它其实并不是本质,因为任何一个岗位 Title,或者说任何一个职位,都是一个组织里为了解决阶段性问题而设置的一种解决方案。所以到若干年之后,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可能会被解构,但是产品创新这个事情一定是任何一家组织永恒的追求。

InfoQ:11 年前你在书里分享到的思维方式、做事方式,到现在有哪些变化吗?

苏杰:我觉得做产品创新实际上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内核还是这个。我们要去思考要解决什么人的什么问题?做一个什么东西?等等。

对于一些破圈的人,现在我可能找到了一种更精炼的表达方式,产品的思维方式、做事方式其实就 6 个字:用心听,不照做。用心听是面对用户需求、面对问题领域的一个态度。不照做是对解决方案、对产品功能领域的一个心态。

InfoQ:最后,聊点成长话题。最近几年,有遇到过大的挫折或者挑战吗?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下你的心路历程。

苏杰:大的挫折谈不上,但是确实心路历程还是有一些变化的,特别是这两年,疫情影响,政策影响,让我看到一个大家在讨论的课题,我们改革开放 40 年、加入 WTO20 年以来的这个高速增长,是否还可持续?这也让我意识到,一个社会、一家公司、一个人不可能总是高速增长吧?

我自己也从业 15 年了,渐渐地意识到不可能总是高速增长,它其实和一个产品一样,有高速增长期也有平台期,而且一定会在某个程度进入平台期。

每个人必须面对的,就是不同的阶段,要有不同的应对,有不同的心态。

在高速成长期,你能够预测到平台期,或者你能够提前思考平台期怎么应对,其实就是一种更加成熟的心态。

我到今年是 40 岁整,其实那个平台期绝对是可见的。碰到平台期,我会想更长远一点的事情。我会去设想,我到了 50 岁的时候会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到了 60 岁的时候会是个什么样的状态。你加入这种长时间尺度的思考以后,就会有一些心态的变化,一定会为更长久的事情做一些准备。

InfoQ:最近在看什么书吗?给大家推荐一本?

苏杰:我最近在看的一套书给我的收获还挺大的,作者是彼得·沃森。大部头的两本,第一本是《思想史:从火到佛罗伊德》,第二本是《20 世纪思想史:从弗洛伊德到互联网》。这两本书讲了整个人类诞生以来一直到 20 世纪末整个思想的演化,把好多事情都串起来了,让我大脑中的很多碎片思想都给拼起来、串起来了,这种梳理和打通让我觉得特别有收获。

我觉得这本书可以结合另外一本一起来看,书名是《世界观》,会对一个人整体的大局观有很大帮助,不论是空间上的还是时间上的。

我们其实会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渺小,意识到自己其实只是很局限很狭隘的,但你至少认识到这一点,我觉得就已经超过很多人了。

InfoQ:最后的最后,咱收个尾,2021 年其实也快要结束了,给自己的今年做个复盘,你觉得今年最大的一个认知是啥?

苏杰:其实前面陆陆续续都有提到,我觉得这个最大的认知就是“天下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个人很渺小,很多你人生中的重要节点其实并不是深思熟虑的,而是很随机的一个决定。

我回顾一下自己过去的很多重要决策,其实都是这样的。好像是罗曼·罗兰说过一句话,“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觉得确实还是要热爱,还是要努力地去过好每一天,这才不枉此生。

AUTHOR

作者介绍

苏杰

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于 2006 至 2014 年,供职于阿里巴巴集团,一直担任产品经理,集团产品大学负责人。写过《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淘宝十年产品事》、《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2.0》广为人知的书本。目前在做创业者服务,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




想了解更多关于产品经理人的干货内容,来 PCon 全球产品创新大会现场交流学习吧!来自腾讯、字节、美团、小米等一线大厂 30+在各领域深耕并卓有成效的产品专家,将围绕产品层面全方位、多维度传递自己丰富的产品工作经验和成功案例。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查看上线日程,感兴趣的同学联系票务小姐姐:13269078023(同微信)



苏杰老师《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完整版(4 册)



随着产品经理概念的扩散,我们已经从“产品经理”时代进入了“泛产品经理”时代,因此,了解产品经理、读懂产品经理、创新产品经理、分析产品经理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你我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本套书从入行版、思维版、创新版以及案例版四个版本依次带领读者了解产品经理的那些事,在帮助读者了解产品经理的基础上使读者更好地走进产品经理,最终成为出色的产品经理。

用户头像

还未添加个人签名 2019.10.21 加入

还未添加个人简介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苏杰:爆款产品是把基本动作做到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