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亚马逊 4.5 高分的领域经典,首次落地中国
给中国软件工程师的寄语
(节选)
致我的兄弟姐妹们:
和你们一样,我的职业生涯始于软件工程师,那是 1975 年,将近半个世纪之前。我认为我们在时间和国家方面的差异相当微不足道。所以,我像和我的朋友、我的同龄人一样与你交谈。
26 年后的今天,当我审视 201 Principles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中的这 201 条原则时,我很高兴地宣告,几乎所有的原则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就像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一样。
当你做软件架构设计或“抛出代码”时,不要忽视真正重要的事情。那是什么呢?是你的正直,这是你对自己的看法。如果有人要求你做一些你知道是错误的事情,你有义务阻止它。
软件工程是一个美妙的职业,它使你能够进入数百个以软件为支柱的专业领域。
“生生不息,繁荣昌盛。”好好享受!
201 Principles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作者 Alan M.Davis
2021 年 9 月
软件与芯片是电子信息领域的核心技术。当前,我国正面临核心关键技术上的挑战。而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所有软件开发者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有些人重视代码编写技巧,而轻视软件开发的工程属性。
有些人在对需求缺乏真正理解的时候就急于编写代码。
有些人重视软件的功能实现,轻视文档对于软件开发和软件作品的重要性。
这些问题导致软件宕机、返工等质量问题时有发生。
01
了解基本原则的工程师,代码质量和开发效率更胜一筹
关于软件质量,业界普遍认为有 3 个决定性要素:人、过程和工具。如何基于这些要素提升代码的质量和开发效率,是软件工程研究者和实践者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虽然开发不同的软件项目有不同的实践过程,但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都是一样的。大量实践证明——
了解软件开发基本原则的工程师,比那些不了解基本原则的,编写代码的质量和开发效率明显胜出一筹。
02
一部亚马逊评分 4.5 分的领域经典著作,用【原则】讲透软件研发重要思想
对于一个软件工程师,具备正确的意识比掌握具体的知识更重要。如果有正确的意识,即使不记得具体的知识点,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查阅相关资料,而反过来则不是这样的。
畅销全球 26 年、软件开发领域经典著作 201 Principles of Software Development,就是第一本以“原则”形式讲透软件研发重要思想,并影响无数从业者的传世宝典。
(亚马逊官网评分 4.5 分)
这本书沉淀了大量软件工程领域的理念及洞察,它们不是最新的,却是最稳定的那部分。书中每一个原则短小精悍,既独立成文,又相互联系,全面覆盖软件工程生命周期中的需求、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
2017 年,由于篇幅短小、覆盖全面,这本书成为百度技术学院【指定教材】,并影响了数万名国内软件开发从业者。
由于之前没有中文版,对于部分英文基础不太好的读者来说,阅读有些困难。在 2019 年年底,十多名百度技术学院毕业生自发组织起来,开始了对此书的翻译工作。
03
《软件开发的 201 个原则》中文版正式出版
经过两年多的打磨,《软件开发的 201 个原则》中文版终于落地中国。
本书的英文版写于 1995 年,距今已经有 26 年。这也是很多人担心的地方——计算机技术发展得如此之快,这本书是不是已经过时了?正如译者所说,
是软件研发的方法变化太慢,还是书的内容太深刻?我想两者兼而有之。
内容介绍
本书汇总了软件工程原则。原则是关于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规则或假设,不管所选的技术、工具或语言是什么,这些原则都有效。
全书共 9 章,第 1 章为引言,后面 8 章将 201 个软件工程的原则划分为 8 个大的类别:一般原则、需求工程原则、设计原则、编码原则、测试原则、管理原则、产品保证原则和演变原则。
用【原则】讲透软件研发底层方法
从需求分析到产品演进,覆盖产品研发全流程。
首本实现【轻阅读】的研发工具书
201 个原则独立成文,简练深刻,轻松阅读。
互联网大厂技术学院【指定用书】
掌握科学的方法,效率提高不止 100%。
中文版采用【精装珍藏版】设计,向经典致敬。
业内专家联袂推荐
百度技术委员会理事长陈尚义说,
这本书的中文版出版对于提升国内软件工程师的素养、学习国外先进的软件工程理念,必将做出积极的贡献。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生导师裴丹说,
这样一本书,能够让软件工程师在实践过程中时不时拿出来翻阅(而不是去翻查大量大部头的图书或课件),一方面检验自己前一阶段的实践是否遵循或违背了软件工程的重要原则,另一方面为下一阶段的实践提供方向性的指导。
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首席科学家钱岭说,
未来,软件新技术、新架构和新业务还会不断涌现,软件工程仍然会变革,但不变的是 Alan 这本书中介绍的 201 个原则。
适读人群
1.软件工程师和管理者。
2.软件工程方向的学生。
3.软件研究人员。
4.软件研发训练营。
一经上市,读者热情反馈:
献给每一位追求卓越的软件工程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