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疫情下,每个职场人都要思考这 4 点,有了这些中高端面试专题 - 大厂还会远吗

用户头像
Android架构
关注
发布于: 3 小时前

01 每个人都要学会演练“自我攻击”


自我攻击,这不是自虐么,为什么还要刻意主动去演练?


因为如果你身上有漏洞,迟早别人会来攻击你,如果你经常演练自我攻击,就可以在别人攻击你之前发现漏洞,然后自我修复。


这是我从企业经营中得到的启示。


罗振宇在一期音频中提到,他们公司后台有个软件,叫“混沌猴”,之所以起这个名字是基于它的工作原理。“混沌猴”每天的工作就是快速随机点击得到 APP 的所有按钮,就像一只上蹿下跳、毫无章法的猴子那样给得到 APP 的系统制造各种混乱,直到把软件搞崩溃。而后它会自动生成系统故障报告发送给程序员,程序员第二天上班时就会根据报告内容修补漏洞、完善系统。


无独有偶,阿里巴巴也有类似举措。他们专门组建了一支蓝军程序员队伍,日常工作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攻击自家公司的系统,找到 bug,而后修复。


无论得到还是阿里巴巴,他们企业中存在的漏洞,如果不是自己及时发现,那么一定是被别人发现,被用户发现,这样的话不如自己发现,然后自我修复,这就是通过刻意自我攻击的演练在周而复始的“自我攻击-发现漏洞-修补完善”中不断提高内部系统的稳定性与体验感。


每个人做事,也是如此。


比如写文章,我经常跟我们的编辑说,一篇逻辑清晰、表达顺畅的文章必然是经得起推敲、承受得住拷问的。所以,你写完一篇文章时,不妨做一遍自我攻击,刻意质疑自己,这样你就会发现:我这个观点可能会让人觉得很绝对/我这个案例可能读者看了会觉得我以偏概全/我这个说法别人看了可能会说我格局不高....


然后怎么办?你就去做针对性的修改。


我写的很多文章,逻辑都很严密,很少出现被读者发现很多漏洞的情况,因为我习惯了自我攻击。


做训练营也是如此,我


《Android学习笔记总结+最新移动架构视频+大厂安卓面试真题+项目实战源码讲义》
浏览器打开:qq.cn.hn/FTe 免费领取
复制代码


们也会考虑,如果我是一个学员,我进来后,体验完整个营,我可能会质疑或者攻击哪些地方,那我就直接去改进了。


做好任何事都是如此,你要在别人攻击你之前,演练自我攻击,然后修复,自我完善,这样留给别人攻击你的地方会大大减少,这本身也是一种持续进步的方式。


还有种说法叫“挫折演习”:就是通过模拟自己遇到麻烦,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处置,锻炼自己“扛事”的能力。


为什么要进行「挫折演习」?


因为打倒一个人的往往不是挫折,而是**“我没想到”****。**


比如,几乎没人会去想赛场上能出现泳镜进水这样的意外,因为这几率很低很低。可概率低不代表不会发生,一旦发生,对运动员造成的影响,就是 100%。而菲尔普斯通过日常训练中的「挫折演习」,早已经历了无数次这样的“意外”,所以就算发生了几率几乎为 0 的意外,他也能从容应对,因为他早就做好了 100%的准备。


心理咨询师李松蔚说过:


**黑色的想象是一个友好的忠告,提醒我们有些事情要准备好。**你有没有想过它,并不会改变它未来出现的概率,而你有没有做好准备,却足以影响你遇到之后的遭遇。


人生本就充满了不确定性,倒霉的事情总会发生,学会「挫折演习」,让自己提前做好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准备,总比意外到来时,自己手无足措的要好。


02 越是非常时期,职业精神越重要


疫情之下,大部分公司的经营都会受影响,哪怕已经开工的,也基本都是在家远程办公。


这种特殊时期,员工的职业精神就会格外被看重。


什么是职业精神?


有一期写作训练营,刚好跟我很多工作时间重叠了,所以那段时间经常熬夜,精神状态不好。


有一次晚上给高阶训练营做了一场 95 分钟的改稿直播,讲完感觉整个人就蔫了,特别疲惫,其实直播之前人也是蔫的,因为那几天做了 500 页的 PPT,实在是累,直播前后都是蔫的,但整个直播的过程中,其实一直保持着很不错的状态,这是我对自己一直以来的要求,要有职业精神,你可以跟大家说自己状态不好,因为你忙这忙那,但话说回来,这跟听你课的人啥关系呢,又不是他们导致的,所以你没有理由。


我一直都这样要求自己,之前我因为写薇娅和李佳琦,经常看他们直播,我在他们身上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们始终如一的职业精神,这给我很大的力量。


双十一期间,薇娅每天都直播六七个小时,状态却能做到始终如一。不累么?肯定累,可能她做完直播也会蔫掉,但我跟朋友说,你看人家,不管什么时候你打开她的直播,看到的都是永远是积极的、正向的情绪,她从来不给你展示疲惫的状态。


有一天她粉丝问她是不是感冒了,因为她的声音有点哑,她特别阳光的笑着说:我没有感冒,我没有感冒,就是最近直播多了,嗓子有点哑。


你看李佳琦,很多时候,无论他的妆画的有多好,都难以掩盖他的劳累,黑眼圈特别严重,一看就很疲惫,但是你也能看到,他一直试图让自己保持兴奋,热情洋溢的给大家讲产品。说实话,真的佩服。


疫情这段时期,很多人在家办公,肯定状态不够好,很多人每天在焦虑中渡过,工作效率也不高,工作响应不够快速。


所以,越是这段时间,越是看一个人是否有职业精神的人。


没有职业精神是怎样的?


你是什么状态,就呈现什么状态,你不开心,就是不开心的样子,你状态差,就表现状态差的样子,这就是没有职业精神,有职业精神的人都是,装也要装出应该有的样子,你有你的理由,但别人并没有义务体谅你,因为那就是你的工作。


希望每个人这段时期,在自己的工作上都保持职业精神,加油。


这样说来,这段时期也是你为未来赢得“追认升职”的时期,越是这时候,越是领导认人选人的时候。


03 越学会向老板提供“可感知价值”,你会更值钱,更安全


洗衣粉如果想起到更好的去污效果,就得添加“活性酶”。可是“活性酶”是看不见的,你在广告宣传中怎么更好的告诉消费者呢?


聪明的厂商就在洗衣粉里掺入了很多五颜六色的小颗粒,同时在广告宣传中大力宣传自己产品添加了活性酶,很多消费者看到这些五颜六色的小颗粒,再加上广告,就自动认为这些小颗粒就是活性酶,以此达到宣传效果。


我之前春节去云南,在一个小县城的集市上,看到一个穿着朴素的老奶奶,提着一个篮子卖鹅蛋,旁边站着一个满脸脏兮兮的小男子,是她的孙子。


我过去看了一下,鹅蛋上有干巴巴的鹅粪,老奶奶说自己养的几只鹅攒下的,我就都买下来了。理论上,她应该把鹅蛋洗得干干净净的再出来卖,但要是洗干净了,她说这是自家养的,我可能会怀疑一下。


所以,鹅粪虽脏,但起到了宣传作用。


讲上面两个例子,其实是在讲一个词「可感知价值」。


什么意思?


就是很多东西有价值,但别人不好感知,要通过某种方式提供出可感知性来。


人在职场也是如此,你创造了价值和别人能否很好的感知到你创造的价值,是两码事。同样是认真做事,能力相当,有的员工在公司就存在感很弱,有的员工就存在感很强,其实两个人创造的价值可能差不多,只不过后者提供了更多的可感知性。


如何让你创造的价值更可感知呢?每次当你辛苦的做了一件有价值的事,同时领导、老板和大部分同事可能都不太知道的话,你就多想想办法经意或不经意的在合适的时机、场合,讲出来或者侧面展示出来。总之,你得想办法让别人感知到。


疫情这段时期,这件事更重要,因为远程办公,可感知性更差。


04 想稳定,你得有铁饭碗


**讲一个词:**虚实。


2016 年准备换工作,每次面试我就特别关心:


请问能给我什么 title?


如果你给我高级编辑、新媒体主管、新媒体运营经理之类的,那都免谈,因为我已经是新媒体运营经理了。那时候真的特别注重这个,而且还会假想出很多外部评价。


回首过往,只觉得自己太**“虚”**荣。


很多人都如此**“虚”**荣过,费尽心机,辗转跳槽,追逐什么主管、总监、副总裁、总裁等各种虚头巴脑的东西。


很多人对外做介绍时、出现在海报上时,也喜欢给自己罗列一大堆标签,XXX 第一人,XXX 达人,XXX 狂人,曾担任 XXX。


这些 title,本质上是没有力量的,是一个人没实力、不自信却又很虚荣的表现。


我曾追逐过那样的东西,所以 2017 年我有了个副总裁的 title,写文章时也在标题里加过「90 后副总裁」「毕业两年半做到副总裁」。


副总裁,title 是真的,但背后是虚的,我 80%的时间都在写课和讲课。


什么是「实」的,是真正有力量的?


比如给公司赚钱的能力。


我用「90 后副总裁年薪 50 万」这个 title 写文章时,有用户留言:这是什么副总裁?年薪才 50 万?真够低的。


读者眼睛是雪亮的,「副总裁」这个 title 是没有力量的,你也叫「副总裁」,别人也叫「副总裁」,你年薪 50 万,人家年薪 500 万,你管仨人,人家底下 300 人都不止。


为什么?人家能为公司一年赚几个亿。


所以你要敬畏背后的东西。


毕竟这年头,老板们学聪明了,你要什么给你什么,不就是一个 title 么,你想要,我给你。所以你看,现在大大小小的互联网公司里,总监、副总裁遍地都是,领导比员工都多。


再反过来说,我不算牛逼,但毕业两年多混到那样,至少不也算差,至少老板还愿意给我这么一个 title,也没随便给别人,为什么?


同上。老板愿意给我个「虚」的东西满足我,是因为我有「实」的东西满足他,即我有帮他赚钱的能力,一年给公司贡献一千多万收入。


什么是真正的铁饭碗?


很多人在职场上追求 title,各种 title 往身上挂,殊不知,行情不好的时候,先干掉的就是你。


**为什么?**因为你没搞明白「title 的名头」和「title 背后的力量」。


你的一切价值,来自于你是一个高素质的人才,来自于你能为公司赚到钱,而且能持续的创造价值,这是你能领高工资、且一直能领高工资的原因,而不是因为你是「总监」或「副总裁」。


我在第一个部分讲到了「土壤」,现在我要说:「虚名」一文不值,「土壤」才是力量,才是你的铁饭碗。


什么是「土壤」?就是「title 背后的力量」。


要培养「土壤」,而不是追逐「虚名」。


比如我不再在乎自己是小编、新媒体运营经理、内容副总裁还是自媒体人等等,我一心培养自己的写作和传播能力,这就是「土壤」,有了这个实的东西,我就可以不用怕没饭吃,不用怕没钱赚。


我也不再怕什么公众号衰落,衰就衰呗,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总归需要优质内容,公众号完蛋后,必然有别的再长出来,到时候我依靠「土壤」可以让自己再长出来。


**如果没长出来呢?**那就说明「土壤」没培育好。


公众号长出来时,很多传统媒体人大喊日子不好过,为什么?因为这些人在那个位置上时,没有花大力气培育能让自己长盛不衰、驾驭变化的「土壤」,不信你盘点一下,公众号的头部公司里,有多少是曾经的传统媒体人在主导着,这些人就是培育好「土壤」的那批人。

用户头像

Android架构

关注

还未添加个人签名 2021.10.31 加入

还未添加个人简介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疫情下,每个职场人都要思考这4点,有了这些中高端面试专题-大厂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