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回“疫”录(26):终篇

用户头像
小天同学
关注
发布于: 2020 年 07 月 15 日
回“疫”录(26):终篇

【一】



回“疫”录系列文章是我在写作平台写的第一个主题的系列文章,从4月份《开篇》开始,但是这个终篇拖到了现在,距离上一篇《被颜色攻占的地方》已经快有两个月了。从疫情缓和开始到前一段时间的北京小高峰,从股市2900点开始到现在3400点左右,从寒冷的冬天到炎热的夏天,从干涸禁锢的大地到现在阴雨造就的洪水汛情……这些都在佐证着我拖了很久。[捂脸]🤦‍♂️



“回疫录”,记录的是从国内疫情初期爆发、到国内全面爆发、到国内大部分地区稳定,到国外全面爆发、到国内严防输入,再到最近北京小规模局部的上升。这一系列的疫情关键的时间点,我通过回忆的方式,从事后的角度记录下关于我们国家抗疫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我们普通人在抗疫中的点点滴滴。



其实这篇《终篇》的草稿一直躺在草稿箱里,只是拖着没有修改发布,现在是时候给这个系列画上一个句号了。



有人说2020年我们最大的KPI就是“活着”,多灾多难的一年也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的疫情让我们见证了历史参与了历史。现在梅雨季节,整天的阴雨让江河的水都满满当当,随时有决堤的危险,已经有一些地区被洪水淹没,原本绿油油的农田变成一片汪洋,原本温馨的家变成了水中的孤岛,原本宽阔的马路变成了海底世界…又一次参与见证历史。无论什么灾难,都希望大家能坚持活着。



今年的雨水比往年多比往年大,但是面对洪水,这一切与1998年那次的洪水比起来,我们的损失得到了控制,这都得归功于我们以往的经验。我们之所以能发展的越来越好是因为我们懂得总结和学习,我们每一次的成长和进步都是站在无数先驱的身体上,所以我们才能越来越强大。



【二】



疫情已经被有效的控制,但我们能从疫情中学到什么呢?



世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把别人口袋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还有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我们也许一生都在为了这两件事不断的奋斗和努力。



学习历史,是我们从过去汲取教训、获得经验的一种方式。从疫情开始到现在,我们从漆黑的路上逐渐点亮灯火,看清楚方向,最终冲破迷雾,这一段路程值得我们铭记,值得我们学习。



国外疫情爆发时,大家都在指责国外说:让你们抄作业都抄不好。其实我们自己称之为教科书式的防疫方法,我们自己过了5年、10年后还会清晰的记得吗?



总有人说:普罗大众的记忆只有7天,就是一件事情从铺天盖地的刷屏到被大众忘记只需用一个礼拜的时间。不是我们像鱼一样只有7秒的记忆,是现在发生的事情和热点太多,不断的冲刷着我们的缓存区域,新的热点会取代旧的热点,最终会成为被尘埃淹没的记忆。



而这次抗疫,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也做出了很大的牺牲。这些都是教训,我们不停的写作业,临时抱佛脚来应对这突如其来的不速之客。我们的抗疫过程就是不断的学习的过程,我们把这次疫情称之为一次大考,把我们应对的方法称之为答案,目前来看,我们做的还算不错。



答完了试卷,躺过了坑,我们不能就甩开膀子开始庆祝,我们要善于总结,把我们抗疫过程中的好的做法记录下来,完善成一种处理这种事件的标准或者制度;把我们在此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复盘分析,想办法弥补,甚至受此启发能够衍生出有预见性的能指导未来我们处理同样问题的方法,也不能流于表面,要认真踏实的细化每一点每一滴的细节,这些都是我们牺牲了同胞的生命和国家发展换来的,都是血的教训啊。



现在我们经历过的人都知道如何应对和怎样处理,但是如果瘟疫在10年20年后再发生,那时我们的子孙后代还会记得这些经验吗,还会知道这些教科书式的范本吗?



就像我们程序员做项目一样,只有出现了bug我们才会反过来复盘分析,然后修正并沉淀为文档供后来者学习和以此为戒。



无论是在家的自我隔离,还是戴口罩;无论是病毒研究,还是治疗方法;无论是隔离措施,还是疫情宣传;无论是大家的相互支援,还是出现的短板…这些都只有经历过才能知道。这些都是我们写过的作业,希望我们写过的作业,最终能内化成我们自身的知识,伴随着我们一生,陪伴着子子孙孙。



最近北京部分地区又出现局部疫情的小爆发,政府很快的做出反应,一套套防疫措施立即启动,这是对于之前作业的复习,让我们能更牢固的掌握这些知识。



【三】



虽然,这套方法很奏效,虽然我们每一次处置都在迭代,但是还是有很多环节和细节可以优化和调整。



上周(6月21日),家中小宝宝发烧,去南京市儿童医院,听说是发烧,进门时被拦下,专人引导到发热门诊,发烧,处于谨慎去发热门诊可以理解,我们也很配合,在进到发热门诊之前一切都很让人放心,但是到了发热门诊后,心中有一丝的紧张。



里面有一个穿着电视上那种全封闭的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开门,让我们进去,进去后又赶紧把门锁起来。里面有几对同样境况的家庭,都是父母陪着小孩子看发烧,被送到这里。里面的医护人员都穿着防护服、带着口罩和护目镜,全副武装,直接在这种环境接触还是有点点心慌的,这种场景把氛围承托的很紧张。但是进来看病的人,没有任何社交距离的控制,自由的在门诊区域内走动,那天儿童医院发热门诊人不是很多,如果人多的话,这种筛查的方式仍旧会造成本来没有感染的人被感染的。那天在医院才知道,感冒发烧只要不是真的有嫌疑,真不能去医院啊,有风险。



这些也是我们应该好好去反思和优化的地方,诸如此类,也许还有很多,不经历过不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也许不会发现。



学无止境,没有那种方式是最好的,只有不断优化成为更好的。



长期与疫情共存的状态,也可以让我们持续的更新我们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方式,也能让我们普通人有这种危机意识,也能有自我保护意识,无论是这次的疫情,还是未来更强大的病毒,我们都可以在此基础上来应对。



经历过,体验过,才能成为遇事不慌的资本。



希望,这段时间中国的抗疫作业,最终都能内化为国家和国民的知识,让我们成长和强大。



【四】



可能有同学会好奇,为什么是回忆录而不是日记呢?



最后稍微解释下,主要是因为等我有时间静下来写这些关于疫情的文字的时候,已经是3、4月份,那时候疫情已经过了最初最凶猛的时间点,恰巧那时候是我最想用文字记录关于疫情点滴的时期。于是,就从2020年1月21日开始边回忆边思考边记录,所以就用回忆录的方式记录了。



网上也有很多关于疫情的回忆录,有医护人员写的,有作家写的,有当时处在疫情中心的武汉人写的。他们都有他们的思考和视角。而我就从我处于不是疫情中心的中国乡村和城市的关于疫情所作所为,以及身边人们的一些状态。这些都是历史的一部分,值得我们铭记。





如今,疫情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了,与我们日常生活共存已经常态化,在当下曾经空旷的街道热闹了起来,曾今的平凡与普通又回来了,人间又充满了烟火的气味,真好。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回“疫”录》系列,第二十七篇

作者/小天同学

2020年6月28草稿(2020年7月15完稿)

于南京

PS:终于算是给这个系列画上了一个句号,做什么事情我都会坚持有头有尾,只不过这次的尾巴拖的有点长,主要是在思考经过这些记录收获了什么,尽管从这篇文章中看到的收获不多,但是我自己知道,我正在慢慢的找回曾经那个少年般的我身上的状态。



系列文章目录:

1、回“疫”录:开篇

2、回"疫"录(1):口罩危机也许是一种进步

3、回"疫"录(2):不知者无畏

4、回"疫"录(3):让人怀念的普通一天

5、回"疫"录(4):见证历史

6、回"疫"录(5):不见面,云拜年

7、回"疫"录(6):致敬最美逆行者

8、回"疫"录(7):关键时刻稳住别浪

9、回"疫"录(8):我怀疑我病了

10、回"疫"录(9):守住我们自己的净土

11、回"疫"录(10):危机与希望

12、回"疫"录(11):别让善良寒了心

13、回"疫"录(12):一“罩”难求

14、回"疫"录(13):不信谣,不传谣

15、回"疫"录(14):跨越时空的相同选择

16、回“疫”录(15):在家SOHO,是你想要的工作方式吗?

17、回“疫”录(16):管控更加严格了

18、回“疫”录(17):返宁的前一天

19、回“疫”录(18):536公里的路

20、回“疫”录(19):都什么时候了,还在搞“填表抗疫”

21、回“疫”录(20):世界从来不会欺负听话的人

22、回“疫”录(21):你这样做的样子真丑

23、回“疫”录(22):我以为结束了,其实才开始

24、回“疫”录(23):如果岁月可回头

25、回“疫”录(24):开始了就不算晚

26、回“疫”录(25):被颜色攻占的地方

27、本篇就是终篇

发布于: 2020 年 07 月 15 日阅读数: 89
用户头像

小天同学

关注

喜欢简单 2017.11.13 加入

文艺青年,爱好读书、码字和摄影。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回“疫”录(26):终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