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整合机器人零部件供应商,进军人形机器人整机制造!
温馨提示:点击下方图片,查看公众号“Robot 猎场备忘录”运营团队(10 月整理)原创报告(共 182 页)
说明:欢迎约稿、刊例合作、行业人士交流,行业交流记得先加入“机器人头条”知识星球,后添加(微信号:lietou100w)微信,备注“称呼+所在公司+职位”或者“已加入星球”(非备注,不添加);若有侵权请联系编辑运营(微信:Anna_J100)删除,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
正文:
全球科技大厂入局具身智能赛道典型代表:[英伟达]和[特斯拉]也的确大力布局具身智能赛道。
[特斯拉]被称为人形机器人赛道引领者,旗下人形机器人 Optimus 更是行业标杆;[英伟达]从芯片和中间件层面入局,核心目的是打造底层开发生态,成为具身智能领域当之无愧最强“卖铲人”。
近日最新消息,英伟达开始整合机器人核心键零部件供应商,甚至有计划切入人形机器人整机制造。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 12 月 3 日报道,英伟达已接触多家台湾机床和关键零部件制造商,目标包括征求关键零组件的技术与规格,并探索合作企业加入其人形机器人供应链的可能性。甚至有消息称,英伟达正考虑在台湾设立组装基地。
在此同时,特斯拉也稍早发表人形机器人“Optimus”,对关键零组件需求强劲,不约而同也瞄准台厂供应链。
业界透露,英伟达已锁定包括和大(1536)、盟立、盟英、罗昇、上银、直得、所罗门等企业作为潜在合作伙伴;这些企业在精密机械、减速机、轴承等核心技术领域具有优势,为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关键支持。
据悉,盟立去年便加入英伟达 Omniverse 技术平台成为其合作伙伴,在该平台上建构虚实整合智能工厂,并在半导体智能物流系统市场,已偕同做减速机的子公司盟英量产出货。接下来要朝很夯的人形机器人市场迈进。
盟立采用盟英的减速机,应用在半导体物流产业已经出货。盟立可为客户提供智能工厂应用的机器人的选型及配置;并且可供应一体型“驱动器”,整合马达、减速机的产品。
所罗门则是老牌英伟达机器人协力厂。所罗门的 AI 视觉技术,堪称是机器人的眼睛与大脑,并将英伟达的平台导入其解决方案中,可协助客户快速完成自动化。
上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同时拥有谐波减速机、交叉滚柱轴承、微形螺杆等关键元件开发生产能力,上银董事长卓文恒也说,“台面上的国外人形机器人大厂,都有和上银接触,洽谈合作机会”。
业内预计到明年,这一计划将逐渐明朗,并启动相关产品认证流程;未来,英伟达不仅计划打造高性能人形机器人,还将目标延伸至专业型机器人领域。
黄仁勋同马斯克一样,都是人形机器人赛道拥护者,在多个重大场合,表达了对人形机器人未来美好畅想;曾表示:“机器人时代已经带来,人工智能的下一波浪潮是机器人技术,其中最令人兴奋的发展之一是人形机器人。”
近日(11 月 23 日),黄仁勋在香港科技大学被授予工程学荣誉博士学位;并与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沈向洋展开深刻对话,对话中,提到机器人时,“黄教主”黄仁勋表示:有三种机器人有望实现大规模生产,而且几乎仅限于这三种;这三种机器人分别是:汽车、无人机和人形机器人,其中产量最大的将是人形机器人。
详细介绍,查看往期文章:黄仁勋:人形机器人在内,仅有三种机器人有望实现大规模生产!马斯克:YES!!
英伟达(NVIDIA )在机器人领域的核心目标是打造底层开发生态;NVIDIA 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布局主要围绕着大模型、数据、开发平台三大核心领域展开,其终极目标是借助芯片等核心产品,为打造机器人底层开发生态,抢占产业链价值制高点并赋能其他主机厂、加速产业落地。
接下来小编详细盘点英伟达在具身智能赛道布局:
注:本内容仅仅是概括,各节点详细介绍,加入“机器人头条”知识星球查看完整版文章。
NVIDIA:芯片和中间件层面入局
2018 年,英伟达推出全新硬件、软件、虚拟世界机器人模拟器的 NVIDIAIsaac,同时还推出专为机器人设计的计算机平台 Jetson Xavier 和相关的机器人软件工具包,正式布局智能机器人领域;
2019-2022 年,英伟达从底层芯片、到计算平台、到训练与验证,开启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全方位布局:
2019 年,推出 lsaac 软性开发套件(SDK),为机器人提供更新的 AI 感知和仿真功能;
2021 年,英伟达推出 Omniverse 平台,支持机器人的协作和模拟,对协作机器人影响深远;
2022 年,英伟达推出 IsaacNova Orin,其配置的计算和传感器参考平台旨在帮助 AMR(自主移动机器人)制造商缩短开发时间并降低成本;
2022 年 10 月,英伟达发布基于 Transformer 架构的支持多模形态的(仿真)智能体 VIMA;
2022 年 11 月 22 日,英伟达发布具有互联网规模知识的开放式具身智能体-MinDojo;
2023 年 5 月,英伟达发布全新 JetsonAGXOrin 工业级模块;
2023 年 5 月 25 日,英伟达发布 VOYAGER 智能体,这是第一个由 LLM 驱动的可以终身学习的智能体,为具身控制生成可执行代码;
2023 年 10 月,英伟达对 Jetson 平台上的 Metropolis 和 Isaac 框架进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软件扩展,用以来满足边缘 AI 的快速部署需求;与此同时,英伟达还宣布创建 Jetson 生成式 AI 实验室;另外宣布推出 IsaacROS 和 IsaacSim 软件的全新版本;
2023 年 10 月 20 日,英伟达发布了 Eureka(Evolution-driven Universal Reward Kit for Agent)智能机器人训练工具,本质是一种由大模型驱动的算法生成工具;
2024 年 2 月,英伟达成立通用具身智能体研究 GEAR(Generalist EmbodiedAgent Research)团队,目标是在虚拟和现实世界中建立具身智能体基础模型,致力于实现跨多模态、多场景的智能应用;
2024 年 3 月 19 日,GTC2024 大会上,英伟达发布了人形机器人通用基础模型 Project GR00T、基于 Thor SoC 的新型人形机器人计算机 Jetson Tho;对 Isaac 机器人平台进行了重大升级,包括生成式 AI 基础模型和仿真工具、AI 工作流基础设施,新功能将在下个季度推出;
2024 年 7 月 29 日,在丹佛 SiGGRAPH2024 大会上,英伟达携带自家生成式 AI 时代的新王牌-升级版“Nvidia NIM”(Nvidia Inference Microservices)云原生微服务亮相;Nvidia 布局的 NIM 生态系统已经可提供一系列预训练的 AI 模型。英伟达宣布,帮助开发者在多个领域加速应用开发和部署,并且重点在不同的领域(如理解、数字人、三维开发、机器人技术和数字生物学)中提供的具体 AI 模型:
在机器人具身方向,英伟达推出了 MimicGen 和 Robocasa 模型,通过生成合成运动数据和模拟环境,加速了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英伟达宣布为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制造商、AI 模型开发者和软件制造商提供一整套服务、模型及软件平台,以开发、训练并构建下一代人形机器人;整套产品包括用于机器人仿真和学习的 NVIDIANIM™微服务和框架,用于运行多阶段机器人工作负载的 NVIDIA OSMO 编排服务,以及支持 AI 和仿真的远程操作工作流,允许开发者使用少量人类演示数据来训练机器人;
推出新的 NVIDIA 人形机器人开发者计划,开发者可以抢先体验新产品以及最新版本的 NVIDIA Isaac Sim、NVIDIA Isaac Lab、Jetson Thor 和 Project GR00T 通用人形基础模型;首批参与机早期访问计划的机器人企业包括:1x、波士顿动力公司、字节跳动研究院(ByteDance Research)、Field AI、Figure、傅利叶、银河通用、逐际动力、Mentee、Neura Robotics、星动纪元和 Skild AI。
NVIDIA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现场表示:“我们正在推进整个 NVIDIA 机器人堆栈,为全球人形开发者和公司开放访问权限,以使用最适合他们需求的平台、加速库和 AI 模型。”
全球具身智能大模型(机器人通用“大脑”)公司背景大体可分为:科技大厂(英伟达、OpenAI 等)和科研院校背景创业团队(Physical Intelligence、Skild AI 等);国外科技大厂早已布局具身智能大模型方向研究(如谷歌、英伟达等;谷歌已完成多次技术迭代,从 Saycan 到 RT-H),目前处于领先地位;国内科技大厂目前也逐步切入具身智能赛道,推出相应具身智能大模型,但目前对具身智能大模型研发投入极其有限,更多以对外投资方式入局。
现阶段,[华为]是国内入局具身智能赛道佼佼者,并有意沿袭[英伟达]路线;[小鹏汽车]、[小米]作为车企,切入人形机器人本体制造,沿袭[特斯拉]路线。
... ... ...
本文仅展示极少部分,接下来,小编将详细盘点具身智能大模型领域,全球初创公司(PI、Skild AI、Covariant、有鹿机器人、X Square 等)介绍及产品进展、全球科技巨头/大厂(谷歌、英伟达、微软、OpenAI、华为、阿里、腾讯、字节等)现阶段产品进展、人形机机器人本体厂家与科技巨头/大厂合作现状。
... ... ...
本文内容仅展示一部分,更多详细解读,扫码加入星球,查看完整版文章:[原创]具身智能大模型赛道:科技巨头技术进展、初创公司盘点,第一款“机器人通用大脑”花落谁家(文字 5W+),并深度了解“具身智能 &人形机器人”赛道
注:深度了解“具身智能 &人形机器人”赛道,加入知识星球“机器人头条”交流学习
——
近期精选文章:
1、黄仁勋:人形机器人在内,仅有三种机器人有望实现大规模生产!马斯克:YES!!
4、马斯克:相较于软件算法,本体结构设计才是人形机器人规模量产关键!!
6、核心创始团队离开,「小米」、「小鹏」能否扛起国内人形机器人大旗
8、ToB、ToC or ToG,全球人形机器人产品优选落地场景梳理!
10、人形机器人构型之争:五指灵巧手 or 夹爪,双足 or 轮式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机器人头条】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4b4fd9cef0dcc7364208dd1d9】。
本文遵守【CC BY-ND】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