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 150 亿后,腾讯继续加码「智元机器人」
温馨提示: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运营团队 2025 年最新原创报告(共 210 页)
说明:欢迎约稿、刊例合作、行业人士交流,行业交流记得先加入“机器人头条”知识星球,后添加(微信号:lietou100w)微信;若有侵权、改稿请联系编辑运营(微信:li_sir_2020);
——
正文:
据查查显示,国内头部人形机器人创企[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智元机器人)于 4 月 17 日发生工商变更,腾讯集团旗下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由约 2.06%增加至 2.6975%。


2025 年 3 月 24 日,[智元机器人]官宣完成由腾讯领投 B 轮融资,至此,公司经历七轮 A 轮融资后,正式开启 B 轮融资,成为首家开启 B 轮融资的国内人形机器人创企;据悉,公司将以 150 亿元的估值接洽新一轮融资。
B 轮融资官宣同时,公司法人从舒远春变为华为公司原副总裁、计算产品线原总裁“邓泰华”,后者将担任智元董事长兼 CEO,“华为系”大佬正式进入大众视野,也标志智元将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值的注意的是,这是[腾讯集团]在这波具身智能浪潮中,首次入局。
2025 年以来,谷歌、OpenAI、Meta 等国外科技大厂率先从大模型赋能、投资形式转变为躬身入局本体制造,国内大厂随后跟进,如华为、蚂蚁集团、京东集团等;相较于字节、阿里巴巴、百度、美团等科技大厂,作为最早入局具身智能机器人赛道的腾讯,在这波具身智能赛道中接近隐形。
有关腾讯早期机器人领域布局以及科技大厂入局现状更多详细解读,查看往期文章:【原创】多家顶尖科技大厂,进军人形机器人整机制造
[智元机器人](公司全称“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于 2023 年 2 月上海成立,明面创始人包括:“创始人”彭志辉、“联合创始人”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的院长宋海涛和“联合创始人”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教授闫维新。
全方位产品矩阵:作为国内人形机器人 TOP1,公司于 2024 年 8 月 18 日召开 2024 年度新品发布会,发布“远征”与“灵犀”两大系列共计五款商用人形机器人,涵盖仿生机器人领域全方位产品矩阵,包括交互服务机器人「远征 A2」、柔性智造机器人「远征 A2-W」、重载特种机器人「远征 A2-Max」、全栈开源机器人「灵犀 X1」和专业数采机器人「灵犀 X1-W」。
目前设立远征、Genie 和灵犀三大产品线,其中远征产品线在上海,Genie 产品线在北京,灵犀产品线在深圳。
2025 年 3 月 11 日,公司发布其最新研发的全能探索机器人—灵犀 X2;灵犀 X2 具备完善的运动、交互及作业能力,展示了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完美融合;未来几个月,新的人形机器人也即将亮相。

核心技术层面:机器人本体、小脑到大脑的全栈布局
2025 年 3 月 10 日,公司发布首个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智元启元大模型 GO-1(Genie Operator-1),它开创性地提出了 Vision-Language-Latent-Action (ViLLA) 架构,开启国内自研基础大模型先河;
2025 年 4 月 2 日,公司挖来具身智能领域大牛、伯克利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BAIR)博士后研究员罗剑岚,担任首席科学家,全面领导智元具身智能研究中心,主导前沿算法研发与工程化落地;同时宣布与拥有全球具身智能领域“最强创始团队的具身智能大模型初创公司[Physical Intelligence](简称 PI 或 π )携手,在具身智能领域展开深度技术合作;
目前已携手均普智能、数字华夏、科大讯飞、北电数智、软通动力等商业伙伴一起,面向不同场景打造商用落地的解决方案,同时,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等顶尖科研机构紧密合作,聚焦多模态大模型和机器人操作系统的技术研发;
商业化和量产进展层面:于 2024 年 12 月 16 日公司宣布正式开启通用机器人商用量产,并视频展示智元临港量产工厂运营情况;并在 2025 年 1 月 6 日宣布量产的第 1000 台通用具身机器人下线,其中双足人形机器人远征 A2/灵犀 X1 为 731 套,轮式通用机器人远征 A2-D/A2-W 为 269 套。
从产品、技术、基础设施到商业化进展,[智元机器人]处在在国内人形机器人头部;但值的注意的是,目前为止,智元机器人没有展示交付情况,目前还处于视频中场景展示阶段,目前还没有线下实操演示(类似优必选 Walker S 系列线下场景演示),实际应用效果还需要进一步验证;而且量产产品更多是服务于数据采集需求;公司有接到国地共建创新中心数据采集机器人订单。
具身智能机器人是一个复杂的 AI+机器人+自动驾驶的系统性学术+工程问题,远期 AGI 的物理世界载体,受算力、软件算法、数据、硬件、工程化等多面因素影响。长周期是人形机器人赛道发展共识,需要我们保持耐心,期待[智元机器人]在内的国内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在技术和场景上持续突破,期待国内人形机器人引领全球的一天。
.. ... ...
接下来,小编从算力、软件算法、数据、硬件(核心零部件)、工程化等多层面,详细盘点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卡点;并从人形机器人企业产品(进展)、硬件设施(生产能力)、产品落地场景、企业官方宣布量产时间、实际商业化进展、具身智能大模型技术等方面,盘点全球(含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现况以及国内人形机器人发展乱象。
... ... ...
本文内容仅展示一部分,更多详细解读,点击查看完整版文章:【原创】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卡点(人形机器人创企九死一生),加入知识星球“机器人头条”,与近 900 位行业从业者一起,深度探讨“具身智能 &人形机器人”赛道;

注:深度了解“具身智能 &人形机器人”赛道,加入知识星球“机器人头条”交流学习

——
具身智能赛道更多解读(星球会员可查看完整版):
1、黄仁勋:人形机器人在内,仅有三种机器人有望实现大规模生产!马斯克:YES!!
5、马斯克:相较于软件算法,本体结构设计才是人形机器人规模量产关键!!
9、ToB、ToC or ToG,全球人形机器人产品优选落地场景梳理!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机器人头条】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fa7df480dfee16164cd6e765f】。
本文遵守【CC-BY 4.0】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