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此时此刻
在当下这个物质丰富但内心空虚的时代,我们往往迷失于对物质的追求,而忘记了内心真正的需求。我们不断地工作、挣钱,却失去了曾经的快乐和内心的平静。这种状态下的我们,就如同在激流中挣扎的船只,始终无法找到一个宁静的港湾。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焦虑、忧愁和孤独在困扰着人们的心灵。我们过于关注未来的生活,而忽视了眼前的美好时光。这种心态让我们无法真正地享受生活,也无法获得内心的平静和丰盛。
我们沉迷于工作,不仅是因为我们需要钱,更因为我们不知该如何处理内心的痛苦与孤独,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寻找庇护。有时,我们不知该拿内心的孤独、痛苦和绝望怎么办。我们试着寻找某个事物来将它掩盖。
如果继续如此卖力地工作,我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生活,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接触生命的奇迹,去获得我们所需的滋养和治疗。我们必须有这样的见悟,将我们自己从不安中释放出来。在“此刻”这个国度里,我们将接受我们所需的治疗。
当我们身处繁重的工作,感到焦虑或内心迷惘,无法获得平静与归宿的时候,不妨来看一看一行禅师写的自传——《活在此时此刻》将使我们思绪清晰,安住当下,获得生命的平静和此刻的丰盛。
一、活在当下,知足常乐
我们总是会患得患失,为未来发生的事情而担忧,落入未来牢笼,脱离当下实际。比如说明天就是周一了,周日的我们就会开始焦虑,不想上班,不想面对工作。就这样内耗过了一天,反而忽视了周日这美好的一天。
既然未来还未降临,何不活在此时此刻?一行禅师在书中讲到了他专注于洗碗的故事。面对艰苦的条件和数量众多的碗筷,一行禅师在洗碗时候确实愉悦的。他喜欢感受碗筷、清水和双手在一起的每一刻。不急于求成,而是静下心来慢慢地认真洗碗。碗盘在此,而他在洗碗,这本身就是奇迹。如果着急洗完碗筷只为早点休息,那只会落入未来的陷阱中,不论当下做什么都会思考接下去做什么,哪怕是休息的愉悦也将消失殆尽,而无法感受此时此刻。
不管是洗碗、扫地、吃点心,我们所做都是为了这件事本身而非其他目的,为了完全感受做事时候的每一刻,为了真实感知生命与生活的存在。如果心在别处——在过去,或在未来,被愤怒、沮丧、希望或梦想所占据,说明我们并没有真正地活在,没有完全地存在,如同幽灵一般。
虽然活在当下听上去很容易,但是做起来很难。长久的思维惯性很难发生改变,当我想要专注做事的时候,脑子里总是会浮想联翩,很多杂念如泉水般涌出,包括当下写作的时候就会想着手机里的消息、中午的午饭、明天的工作等等。它们在脑海中游荡,就像蚊子一般发出嗡嗡的声音,令人讨厌却又无可奈何。
我们应该如何摒除杂念,专心于当下的每一件事?
书中一行禅师反复提及了一个办法:正念。正念就是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关注、觉察当下的一切,而对当下的一切又都不作任何判断、任何分析、任何反应,只是单纯地觉察它、注意它。它包括多种行为:行禅、偈颂、呼吸、饮茶、行走、静坐等等。
通过正念,我们能够专注于当下,活在此刻。书中提到了苹果汁的故事。瓶底的苹果汁往往有果肉漂浮不太好看,但是等待它静静“坐”一会,等到果粒都沉下去,果汁又会变得清澈起来。
同一杯果汁在放置前和放置后会有不一样的变化,人亦是如此。当我们静坐一会也能变得头脑清醒,这种清晰能够让我们恢复精神,并给予我们力量和平静。当我们感觉恢复了精神时,周围的一切也将变得清新。头脑清醒反过来将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让我们更容易发现快乐,享受生活与当下。这就是正念的力量。
当然,快乐的前提是被我们所感知,如果我们没有发现快乐的存在也就自然不会感到快乐。而快乐又是需要我们的欲望与现实所匹配产生的,这意味着知足常乐必不可少。
我们渴望的目标总是不断变化,而我们对消耗目标的渴望也总是时刻在变。一味地追逐新鲜事物往往会使我们永不知足,空虚消费带不来持续的快乐而是痛苦。懂得知足常乐并不容易,学会如何控制自己内心的欲望,不被它牵着走,这需要我们耐得住性子,三思而后行。
二、理解彼此,学会爱
书中第二大的主题就是爱。在之前的读后感《幸福之道,就在其中》中也提到关于爱的定义:不再区分自我,建立起“我们的幸福”。
在一行禅师看来,爱是相互理解、莫强求。
爱一个人时,我们总希望他们快乐;他们不快乐,我们也不会快乐。但快乐并不是一个人的事,真爱应能相互理解。爱,实际上是“理解”的别称。如我们无法理解他人,也就无法正确地去爱。缺少了理解,我们的爱只会让他人痛苦。
就像书里提到关于榴莲的故事,如果强求不喜欢榴莲的人吃榴莲,哪怕是因为我们喜欢他,想让他快乐,却让他吃榴莲,这就是缺少理解的爱。本意虽好,却没有正确理解他人。
爱还有一种意义:合而为一。当我们爱上某个人时,我们希望像照顾自己那样照顾好他们。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的选择。如同左右手一样,所做的一切都像是它为自己做的一样。左手永远不会与右手作对。两只手相处和谐、相互理解,当一只手痛苦时,两只手都痛苦;当一只手快乐时,两只手都快乐。
三、触碰宁静,回归内心之家
总有些日子让我们感觉不是日子,一切都不顺利,并且我们越努力,情况就变得越加糟糕,每个人都会有那样的日子。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烦恼总是会伴随我们一生,如影随形。我们对烦恼感到恐惧、感到厌烦、感到无奈,叹息一声这就是人生。这就像是恶性循环,我们永远被困其中。
是时候停下一切,回家去,关上所有的窗户,回归自己的内心。
当我们感觉一切都成了一团乱麻时,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和思惟便是我们关闭心识的六扇窗户。关闭一切,以阻止强风吹进来,让我们受苦。关闭窗户,关闭门,生一堆火。
通过练习正念呼吸,营造一个温暖、安逸、舒适的感觉。重新布置一切——我们的感觉、我们的认知、我们的情绪——它们散落在各处,这是我们内心的混乱。
认识和拥抱每一种情绪,像我收集散落在居所各处的纸张一样收集它们;练习正念和专注,将内心的一切清理整洁,这将会帮助我们恢复平静和安宁。
如果我们仅依赖外部条件,那么我们就会迷失。我们需要一个可以一直依赖的庇护所、一座内心的岛屿。只要牢牢地安顿在内在岛屿上,我们就会非常安全。我们可以花时间重新发现、重新恢复自我,变得更加强壮,直到我们准备好再次出行。
这便是我们的锚点:内心之家,让我们回归最真实的自我,恢复宁静、理解和见悟。
我们真正的家便是此时此刻,无论此时此地正在发生什么。真正的家是一个没有歧视,没有仇恨的地方;我们在真正的家中不再寻觅任何事物,不再渴求任何事物,不再遗憾任何事物。当我们带着正念之力量回归此时此地时,我们将能在此时此刻建立真正的家。
这并不是一个抽象概念。它是我们的双脚、双手和我们的心在每时每刻都能触碰到的实实在在的现实。我们也许想知道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是否已经在身后;我们也许会认为它们尚未到来,但终将到来。但这一刻,才是我们一直等待的时刻。
佛陀有云:你必须将此时此刻变成你人生之中最美好的一刻。
万物都在假装出生、假装死亡。佛陀有云:“当条件充分时,身体便会显现,于是我们就会说‘身体在了’;当条件并不充分时,身体就无法被我们感知,我们便称‘身体不在’。”
我们所谓的“死亡”之日,便是我们以许多其他形式开始延续的时日。
涅槃意味着所有观念和概念的寂灭,包括生和死、有和无、来和去的概念。涅槃是生命的究竟实相,是清凉、安宁及快乐的状态。这并非死亡之后才可获得的状态,只要你在此刻正念呼吸、行走及饮茶,你就能接触涅槃。
一切的行为将成为我们的延续,我们永存于此,不生不灭,活在此时此刻。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少油少糖八分饱】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cabf3874331aabb2fce810352】。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