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爱赢才会拼——目标梯度效应

用户头像
Justin
关注
发布于: 2021 年 03 月 14 日
爱赢才会拼——目标梯度效应

记得读大学的时候,每年都需要测试 3000 米长跑,据说不达标不能毕业。刚开始用稳定的速度去跑,试图让自己保持在队伍当中,至少不要落后太多,也要为整个长跑保存体力。过了半程,疲惫感就不断增强,速度会慢下来。到最后三圈的时候,大概就会责怪自己平时训练不够。不过到最后半圈,不管已经累成了什么样,呼吸已经成了驴叫,还是会疯狂地开始冲刺。特别是最后一百米,看到终点线,是拿出短跑的劲头来拼


发生了什么事?研究表明,即便是训练有素的专业长跑运动员,非常清楚自己在赛程中的哪个阶段,也会仅仅因为观众一句“快到终点了”而收到轻微干扰,忍不住加快步伐,从而花费更多精力。以至于巴尔的摩马拉松比赛中,是禁止观众大喊这句话的。


这就是所谓目标梯度效应,当我们接近自己的目标时就会更有动力,加快行动。其实,这一效应是特别喜欢研究动物的 Carl Hull 博士,在 20 世纪 30 年代从老鼠身上首先发现的,老鼠越接近迷宫出口,就会跑得越快。在 2006 年,Ran Kivetz 博士把这一理论扩展到人类身上。


上篇说到的人为推进效应,表明相对于完全没开始的任务,略有进展的任务对人类来说,更有驱动力去完成。说的是,前半程如何让事情开始;而目标梯度效应说的是,后半程如何让事情完成。2010 年 Minjung Koo 和 Ayelet Fishbach 的研究表明,在后半程,关注还剩多少没完成,要比关注已经完成了多少,更让人有完成的欲望。也就是,要说“你离目标只剩 20%了”,而不是“你已经完成 80%了”。


感觉到目标近在眼前,才会有去拼的动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利用这个特点。比方说,这个月写 28 篇文章的目标,就远不如日更 28 天有效。日更会增强我们去完成的动力,而且每一天都在向自己证明,我们有能力完成目标。另外,也会强迫我们减少拖延,试想,如果目标放在一个月,恐怕最后一周得写十几二十篇。


大多数人都不擅长推迟满足感,对即时回馈的需求,远高于延迟回馈。游戏是特别典型的增强及时回馈的产品,不断设定一环套一环、触手可及的目标,驱动玩家前进。这是游戏世界和真实世界相比,让人欲罢不能的核心原因之一。


在游戏设计中,需要用各种方式让玩家感受到离目标越来越近,比如无处不在的进度条。这里有一个技巧,可以通过一些随机事件,合情合理地大幅度推动进度条,让进度直接进入后半程,引发强烈地目标梯度效应。如果达成目标的回馈还是不确定的,玩家这时候往往会疯狂地和系统进行互动。


->点这里传送到本系列序章和目录


参考文献:


发布于: 2021 年 03 月 14 日阅读数: 49
用户头像

Justin

关注

对世界好奇,对自己好奇 2018.04.14 加入

TGO 北京会员,乐城堡联合创始人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爱赢才会拼——目标梯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