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数据洞察怎么驱动实际的改进?
数据洞察可以帮助识别研发过程的关键问题,而问题的识别将对实际效能改进提供有力支持。在识别关键问题后,需要联合相关人员对具体问题进行根因分析,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改进举措、实现改进闭环。具体可通过下面的实例进一步了解。
某软件开发团队项目连续多个迭代的交付周期明显超出预期。项目核心成员对项目进行了复盘,首先分析了可能影响项目周期的重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数据分析,发现了以下洞察点:
需求各环节耗时分析:数据显示在项目的不同阶段,特定任务的平均完成时间明显高于预期。进一步 Review 发现涉及第三方的任务互依赖导致过多等待。
需求返工率分析:数据显示在测试阶段发现的缺陷数量较高,导致了大量的返工。这表明了在前期的开发阶段可能存在一些质量管理的问题。
项目成员负荷分析:数据显示某两位成员在项目中承担了过多的任务,而其他成员的工作负荷相对较轻。任务分配不均衡导致项目关键链上的任务延期。
项目团队基于以上分析的结果,结合问题的根因制定并实施了以下的改进措施,
管理协作依赖:针对需求耗时较长的阶段,管理关键依赖,优化计划和协作流程。
加强质量管理:在开发阶段针对复杂模块增加了更严格的代码审查和单元测试,减少测试阶段的缺陷数量。
关键链任务拆分:拆解项目关键链上的任务,将任务相对均衡的分配给项目成员。
项目管理者在下一次项目迭代时执行了以上改进措施,并连续三个迭代及时复盘改进的有效性,项目交付周期逐渐符合预期。
以上的方法是一个改进的闭环案例。也可以参考 MARI 方法(https://www.openmari.dev/)帮助了解更多的效能度量关键指标及持续改进思维。
同时,在数据驱动改进过程中也需要强调数据的质量,客观准确的数据才是基于事实的依据。例如,在度量代码工作量时采用“代码当量”(思码逸研发效能度量分析平台基于深度代码分析技术的度量指标)相较于“代码行”则更为科学。
本文整理自《研发效能100问》,原作者: 张超,思码逸咨询顾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