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卓越工作的 4 个特征

作者:凌晞
  • 2023-03-13
    广东
  • 本文字数:2801 字

    阅读完需:约 9 分钟

卓越工作的4个特征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我们都想将经手的事情做得顺畅自然,游刃有余,并希望达到「一切尽在掌控之中」的超脱感。然而,事实上,往往面临突如其来的意外打乱原本看似美好的节奏,也经常遇到自己负责的部分已经尽善尽美了,可是整个团队的工作却磕磕绊绊拉锯似的前进,也经常会发现进展到一个新阶段时,正准备磨拳擦掌大干一场,却发现连基本的条件都不具备,一盆凉水浇得通透……

事实上,这就是工作中的常态,不确定和变化始终充斥其中。我们要做的就是积极面对,并采取有效措施。


卓越工作的措施之一,便是掌控感,即追求一切尽在掌控之中的控制力。

要想实现掌控感,首先需要全面地思考,列出各种选项,并一一针对性地给出应对之策。以软件开发为例,假设我们请求第三方服务商的接口,对于一名初级工程师,他可能只会按照接口文档实现基本的功能;如果是一名中级工程师,在实现基本功能的前提之上,他可能还会增加网络异常捕获、请求重发等非正常控制逻辑;假设是已经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在上述基础上,一般还会记录完整的请求和响应日志、增加异常告警、为压测场景增加 Mock 能力,甚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时接入另一家供应商的能力……试想想,如果是三人分别负责这样的功能,一旦面临服务商网络超时、服务异常,谁会淡定而谁又会焦虑呢?还有,如果出现功能异常,需要联合供应商进行排查,谁又可以不慌不忙地提供数据支撑呢?


其次,掌控感还源自于尽可能多地自主控制,尤其是关键环节。工作中往往会存在分工,譬如前后端的分工、开发与测试的分工、开发与运维的分工。然而,分工并不意味着各扫门前雪,毕竟除了事故责任借鉴很可能是集体性的。假设你是一个核心功能的后端开发工程师,需要调用下游同事提供的接口,他告诉你他的接口本身做了异常控制,你可以忽略异常,你该相信吗?或者说前端/测试同事告诉你功能测试过了,没问题,又会怎么办?如果是我,首先,该做得异常控制我仍然会做,毕竟万一下游的控制存在不足,或者后期改动导致异常控制存在缺陷呢?还有,我一定会自己充分地测试,并采用一定的检验机制确保测试充分性和有效性,毕竟一项工作做了并不代表就一定达到了预期,否则豆腐渣工程是怎么来的呢?当然,这么说不是想传达不信任同事,而是强调一种自主可控性。


其次,掌控感还建立在科学充分的验证之上。所谓科学,是指不停留空想,而是有切实可靠的验证方案。


最后,掌控感往往还需要针对极限场景,涉及底线方案。即一旦出现最极端的情况,系统最差的情况会怎么样。这一条非常关键。因为极端场景虽然触发的时机较少,但还是存在发生的可能,如果我们没有底线方案,一旦出现,系统就像狂风暴雨中的小舟,前途未卜,这是何等恐怖。假设我们是做支付系统的,那么最极端的场景可能会很多,譬如 DDoS 攻击,譬如客户代码异常导致频繁请求,又譬如系统核心链路异常……那么我们的底线方案是什么?那就是对于支付这个环节,除非有明确的经过层层验证的校验机制,否则一笔钱发放请求都不会触发。这就是底线,相比于不发放或者发放缓慢,发放错误的危险无疑是最大的,且往往难以挽回。对于企业的负责人,一旦知道这个底线,并且知道底线方案是经过反复实验的,那么遇到何种问题,心态都会平和得多,毕竟心里有了底。


卓越工作的措施之二,便是整体观,即高屋建瓴眼见森林。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本以为自己的工作已经尽善尽美的,可是一旦与上游或下游的同事进行对接,就经常发现事情变样了。要么衔接不上,要么效果差强人意。为啥呢?大概率是缺乏整体观,即各自都是着眼于自己负责的小片段,而忽略了从全链路出发,端到端地去思考连贯性。这样的场面可谓司空见惯了。如果企业内部交流顺畅,参与的同事都热爱沟通,且经验老到知道实现约定,情况可能会好很多。因此,要想让我们每一项工作都达到卓越的状态,必须强迫自己从整体去看待问题,避免坐井观天,一叶障目。我们经常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


其次,要想具备整体观,还强依赖 Owner 意识。即将自己想象中升高到一个更高的位置,从而获得更广阔的视线。假设你是一名开发工程师,那么你不妨把自己当做是项目经理,然后以新的身份去思考你的工作,审视目前的安排和进展。原本你以为我的工作已经做完了,一旦切换新的身份可能会发现,马上就要上线了,我需要提前准备好上线部署清单,有可能会发现原来小明那里的工作有点滞后,如果我过去帮一把进度就可以回归正常……一旦视野打开,往往会发现许多之前无法关注到的问题,这样自己的工作成效自然提升了。


卓越工作的措施之三,便是前瞻性,凡是往前想两步,实际工作中就可以提前布局从而不迫。

前瞻性的实践方案之一,便是以终为始,预先制定全景的计划。当我们接手一项工作,不要理解动工,不妨先全盘思考下,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可以从终点出发到催,看实现目标需要哪些工作,这些工作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然后将这些思考按照时间维度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指导性的工作计划。有了这份完整的计划,剩下的就是按图索骥,有序开展即可。


前瞻性的另一个实践方案便是派遣先锋部队。古代新军打仗,往往会将部队划分为前锋、中军和后军。前锋的作用很多,包括勘测敌情、搭建营寨,此外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即扫清障碍,譬如「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描绘的就是这样的景象。现实工作中如果借鉴得当,或许可以收获奇效。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不少项目延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前瞻性,整个团队是同一个步伐的。譬如明天要上测试环境了,却发现原来测试环境只部署了一半,还需要 2 天的时间来完善;好不容易到了上线前两天,准备梳理部署清单,却意外发现需要一个资质,而这个资质的申请需要一个星期……这样的情形想必打击也是耳熟能详了。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前瞻性,没有及时派遣先锋部队,而且整体感似乎也需要提高。


卓越工作的措施之四,便是预见性,即算无遗策。

与前瞻性不同,前瞻性针对的是确切的事情只是需要提前看到并采取措施。而预见性往往针对的是概率性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有其客观规律性,需要我们在过往的工作中及时总结。假设我们正在参与的是一个紧急项目,业务方和产品经理都是仓促设计解决方案和产品逻辑,那么可以预见的是该产品开发过程中需求变更的比例肯定很多,对于开发管理就需要提前预备这部分工作所需人力,这背后的客观规律就是事缓则圆,反之则肯定有很多疏漏;又比如新项目是一个集成性系统,需要整合不同供应商将近十个系统的流程和数据,那么在制定方案时,就需要预见到供应商的配合程度,同时在项目周期上预留一定的缓冲空间。一旦我们预见到了可能发生的事情,就可以提前布局。


预见性的另一个途径,便是立足本质,洞察趋势并提前制定预案。



由上可见,一项卓越的工作,或许并非看上去的那么顺其自然,背后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布置和谋划。所幸的是,这样的布局和谋划,并非需要天赋异禀,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和刻意训练,相信假以时日也必然可以达到这样的境地。

发布于: 刚刚阅读数: 6
用户头像

凌晞

关注

一枝有思想有深度的芦苇 2011-02-27 加入

一名有文化素养的IT从业者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卓越工作的4个特征_项目管理_凌晞_InfoQ写作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