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的妙用:留过往之痕,期未来之变
全文字数:3224 字
阅读时间:约 7 分钟
提到笔记,我就想起了那些静静躺在手机便签里的一条条记录,它们无声无息默默记录着我的所思所想。
我的记性比较差。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有一些想法我就会立马记下来。
通常我用的是手机系统自带的便签应用。好处是不必额外多下软件,即开即用,而且手机自带的云备份也不易丢失笔记。但是换机的时候就非常痛苦了,对于不同品牌的手机自带的应用不能直接导入到新手机,只能一条条粘贴笔记。数量太多的时候就干脆放弃一些不重要的笔记,只保留最核心的部分。
在经历迁移笔记的麻烦后,我开始寻找一些能够跨平台的笔记软件。最开始,我想到的是一些在线文档,比如:石墨文档、腾讯文档 、飞书文档等,但是这些在线文档类应用更多偏向正式文档的创建,不仅创建步骤较为繁琐,需要选择对应的模板,而且每个文档需要单独命名标题,不然容易混在一起,不太适合做笔记这样快速记录的场景。
后来,我发现了阿里云盘里面也有笔记的功能,而且支持多端同步。于是就尝试在这上面记录笔记,但是坚持了一段时间又不了了之,原因还是在于流程的繁琐。
由于阿里云盘的核心功能还是云盘,笔记只是其中的次要功能,所以藏在角落里不易发现,每次写笔记都得在功能模块中找到便签功能,点进去才能记笔记。往往这时候灵感早已荡然无存,仔细一想还是手机自带的便签应用方便。
最后,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老方法,有一些重要的笔记经常复制备份到阿里云盘上,似乎这件事就这么被放下了。
最近,在微信群里看到刘少楠、Light 发的新书《笔记的方法》,又让我有了重拾笔记的想法。刚好趁着这次机会,体验了少楠和白光的笔记产品——flomo,让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一、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什么是笔记?
在我看来,笔记就是一些细碎的念想,化作文字、图片等形式被记录下来。它的形态并非完整文章那般“大而全”,“小而美”才是笔记的特点。只要我们有想法就可以随时记录并保存下来,未来有需要的时候再翻阅。
我们总是担心笔记不知道要记什么东西?
其实很简单,你只需要行动起来记录就就行,如同呼吸一般自然,大脑中的想法随着手指的动作流淌出只言片语,不管是想做的事、哪里看到的有意思的语句、当下的情绪等等,这些都是笔记的素材。凡是所想皆为念想,我们在笔记中留过的痕迹,将会让未来的我们唤醒当下的回忆。笔记的形式与长篇幅的文档相比更加自由随性,想到什么就可以记什么,完全不用在意自己写什么内容、调整什么格式。
笔记代表着过去的留痕,想要笔记在未来支援我们就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坚持、时不时地回看,加深自己的印象。
坚持长期做笔记需要有耐心。知易行难,但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每天随手记录几条,日积月累就会发现坚持的力量。随着习惯的养成,你已经离不开记笔记所带来的感受,就像攒钱一样,记笔记同样是在积累我们的经历与想法。
笔记记录得多了,我们会发现更多值得记录的东西。需求也会慢慢浮现,帮助我们探索适合自己的记录习惯,发掘笔记背后的价值所在。
当然,笔记多了有时候翻阅也会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寻找方式对笔记分类。flomo 中的【标签】功能就挺好用的,最多三级的标签分类以及单条笔记多个标签的方式让我能够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翻看的笔记。至于分类的方式每个人各不相同,书中提到的 I.A.R.P 方法按照【领域、项目、兴趣、临时笔记】的方式来进行多级分类可以给我们带来参考,但是我自己可能不太适用于这套方法。我的习惯一般是按照【来源、内容、领域】来分类,比如说我在 36Kr 上看到一篇关于【Apple Watch 双指互点两下】的信息,我会这样打标签:#36 氪/科技/苹果 #产品/AppleWatch #原理 #交互。每个人都可以尝试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分类方式,无限的个性化才是极简功能背后的逻辑。
只记不看也是无用,既然有记录就要时不时地回顾,回顾的频率同样可以由自己把控调整。我总是在需要的时候才会去翻看笔记,一些东西就很容易遗忘掉,哪怕是摘录的东西一时半会儿也会想不起从哪来。flomo 中的每日回顾可以选择每日回顾的笔记数量和指定标签内容,免去了我需要一条条自己翻阅的烦恼。
有些东西当初记的时候可能也就瞄了一眼,觉得还不错就先收藏记录下来。等之后回顾后才发现有了新的感悟,就可以在原先的笔记基础上进行编辑与重构,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遍当初的想法,如果只是呆板地摘录他人的话,当时或许还有印象残留,过几天就完全想不起来了。
记忆的最好方式就是在实践经历中利用笔记,实践才是最好的老师。知行合一,唯有实践后才会发现当初的一些想法可能并不完善,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去整理、迭代自己原先的笔记,意识到当初的思维盲区与缺陷。我们可以把实践的过程、结果、复盘记录下来,让自己未来有机会回顾当初的成果与不足之处,让自己更好地进步。
当我们最开始零散的输出外化于行成为笔记,之后复盘输入回来帮助我们更好地内化于心,形成良性循环帮助我们无限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看似一条条笔记零散无用,但当点连成线、线连成面的时候,它们犹如群星一般闪耀,照亮未来前行的道路。
二、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
人是万物的尺度,虽然这带着主观唯心主义,但是我们眼中的世界和别人眼中的世界确实会有些许不同。
每个人对于世界的看法不同,由此产生的认识也会不同,而在笔记上我们就可以真实地记录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与看法。
我们可以持续不断地对周遭的一切提出问题,让自己不断解决困惑,从而得到成长,并且把成长变强的过程持续不断地记录在笔记中。
我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所以也不必把收到的所有讯息都记录在笔记中。不然不仅会劳神费心,最后得到的笔记也是杂乱无用。
我们需要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主动拿着问题去搜集信息,打破信息茧房,不让自己困在舒适圈中。只有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才能让我们不断扩展自己的能力圈,成为更优秀的人。
对他人的言论要时刻保持审慎与怀疑的态度,并非一切都是正确的。多听实践者的经历,提高自身认知能力。唯有经过自己大脑思考,深知其背后的原理,用自己的言语描述下来才是能为己用的知识。
将眼中的世界用笔记的方式描述下来,成为独属于自己的宝藏。
三、理清思绪,重新认识自己
情绪是一种无形但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事物,它如同潮汐一般也会高低涨幅,既有周期性又有混沌性。我们无法完全掌控情绪,但我们能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情绪,发觉自身处于的状态,记录情绪笔记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不管是高兴还是难过的时候,我会尝试将情绪具象化写在笔记中。比如:当我工作难受,想逃离职场的时候,我会记录当下的情绪。
当初做产品的时候评审经常被研发怼,虽然知道自己的需求有一些纰漏,但是内心的情绪无法摆脱。此时就可以在笔记中尽情发泄,给自己的情绪找出口。
当过后回头看才会发现当初的问题及困难点出现在哪里,比如没有搞清楚埋点背后是为了发掘用户的行为,为更好地迭代产品和运营提供依据,而非一股脑地全部埋点。学会查漏补缺后,不经意间会感谢自己一路走来,变得更加强大。
当我迷茫时同样可以做记录,当初大学毕业时在选择就业、考公、考研这三条道路上也有过纠结,当我列清楚所有的利弊后,我能够清晰地发现自己想选的道路究竟是什么。自己的数学和英语优势不足,对科研的兴趣也不大,我更想尝试职业道路,去赚钱、去实现自己的产品梦,最终踏上了就业的道路。
虽然现在回过头看有些许遗憾,没能一直走在产品的职业规划上,半路就被裁员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最终回到了老家。但当时我已经尽力做到最好了,如果当初的我选择,没有经历过多种工作经历,我可能也无法成为现在的自己。
感谢笔记让自己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想清楚自己到底是谁、到底想要做什么。笔记的妙用就是留下曾经的痕迹,指引我们在未来发生改变。
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性,只要开始去做就不会迷茫徘徊、后悔在过去式中。保持探索,无限进步。
等等,先别走!
如果还没体验过 flomo 的小伙伴可以通过邀请链接体验一下 PRO 会员:https://v.flomoapp.com/register/?NDIwMzM1
如果已经注册过的小伙伴可以在注册后 3 天内输入邀请码获得 PRO 会员:NDIwMzM1
愿大家的想法川流不息!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少油少糖八分饱】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f42366bcf2d4c957b1a7dd075】。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