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读书笔记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作者:Flyman
  • 2025-01-18
    上海
  • 本文字数:2004 字

    阅读完需:约 7 分钟

读书笔记-《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背景

心理咨询不是“看病”,很少有人主动去做心理咨询,而是被身边人认为是“病”了,而推进去看“心理医生”。

我觉得“心理医生”应该改成“心理咨询师”,避免“医生”字眼让患者听而却步。

蛤蟆先生的心理咨询历程

第一次心理咨询

问题

  • 心理咨询必须是自发的感觉需要做,而不是说“为了 XXX 而来做心理咨询”,要为自己的咨询担起责任来

  • 心理咨询师和咨询的人应该是合作的关系,而不是对抗

表现

蛤蟆不常做三思后的决定。他要不就在冲昏头脑时做决定,以致追悔莫及,就好比以前他就有过一次,一眼相中别人的汽车,居然就不管不顾开走了。要不,他就照旁人说的去做,那个“旁人”通常是獾,结果就是让自己感到无比悲惨。他倒是挺愿意去问明智的河鼠,“鼠儿,你觉得我该怎么做?”因为这么一问,责任就从他的肩头卸下了


  1. 三思而行

  2. 不能无脑听别人

  3. 不要把责任转移

成果

  • 陈述了咨询原则(苍鹭陈述而蛤蟆并没有完全理解)

  • 确定了咨询时间(每周二上午十点)

第二次心理咨询

问题

虽然他对苍鹭的感觉一言难尽,但终于可以见到咨询师了,这让他倍感宽慰。他又感到焦虑,想着这次咨询中可能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表现

和许多人一样,他从未有意识地用这样的方式来看待过自己的情绪,所以很难用语言来形容,更别提对别人说了。


  • 在“情绪温度计”的 1~2 之间做记号(有过自杀念头)

  • 之前的悲惨经历-从监狱逃出后的行为(记录在《柳林风声》)

  • 河鼠的指责

  • 獾的指责

  • 蛤蟆只是低声下气的求指责他的人原谅

成果

确定了蛤蟆目前的状态-‘儿童自我状态’

第三次心理咨询

问题

  • 习惯了咨询

  • 得到苍鹭全身心的关注

表现

只要蛤蟆找到了词汇来形容自己的所思所想,苍鹭就会倾听并理解他。苍鹭没能理解时会如实相告,蛤蟆就必须搜寻其他的词句来更准确地表达意思。


至关重要,这种模式能够让被咨询者准确表达所想所感(有时候把问题描述出来,能够让被咨询者更深入的探索和审视自我,这是人们一般不会做的),也能让倾听者更好的理解被咨询者。


“‘儿童自我状态’,是由我们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你一定知道在刚出生时,我们只具备几种最基本的情感。幼年时,这些基本情感逐渐发展演变成更微妙、更复杂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成为自我的核心,融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定义了我们一生的行为。正因为这样,某些特定的情形和场景会激发我们的基本行为模式,让我们自动做出反应,所以我们会和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和感受。具体的情形和场景因人而异。”


成果

  • 深入探讨了“儿童的情感”和“儿童的状态”

  • 以“作业”的实例让蛤蟆贴身体会到“儿童状态”

第四次心理咨询

问题

  • 不太好的童年回忆(愤怒却无力)


也许这就是我变得爱炫耀的原因。他们对我的所作所为从没有满意过或被打动过,所以我就放任自己用浮夸和愚蠢的行为来博得他们的关注。

表现

对父母的感受

为适应父母自己表现的行为(安抚、道歉而没有愤怒)

成果

  • 探讨蛤蟆童年经历,童年的“适应型行为”指导了当下的所作所为

第五次心理咨询

愤怒的表现

  • 发火,带有攻击性

  • 撒泼怄气

咨询间的插曲-1

獾让蛤蟆主动辞去校董的职位,让蛤蟆很【焦虑】。

第六次心理咨询

问题

獾让蛤蟆主动辞去校董的职位,蛤蟆很生气。

成果

深入分析了“父母自我状态”,判定了獾属于“挑剔型父母”状态的人。

为什么蛤蟆没有父母自我状态?蛤蟆为什么要做自我批评?

咨询间的插曲-2

遇到河鼠和鼹鼠,共进午餐并且分享了獾让蛤蟆辞去校董的事情,蛤蟆的做法让河鼠和鼹鼠感到意外(【更会倾听了】、【反抗老獾】和【失去了以往的光彩】)。

第七次心理咨询

  • 父母状态

  • 挑剔和教育别人

  • 成人状态

  • 理性分析

  • 学习

  • 儿童状态

  • 情绪化

三种状态交叉出现的我们的生活,但是问题在于蛤蟆还无法自由的控制自己的状态,特别容易情绪化而把自己引入到【儿童状态】或者【父母状态】。

第八次心理咨询

蛤蟆像苍鹭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受访者像咨询师分享自己的故事,我觉得应该是咨询师想要引导的最终目标,只有经过这个阶段咨询师才能更好的帮助受访者。


同时对于受访者来说,把自己的事情分享给别人,也是强制自己思考过往、分析自己的历史行为,发现自己问题的一个过程。

第九次心理咨询

蛤蟆思考了分享自己故事给自己带来的变化。

咨询过程中,苍鹭的引导进入一个新的层次--分析“人生的游戏”,不过蛤蟆很难理解。

第十次心理咨询

在苍鹭的引导下,蛤蟆仔细审视了这几个状态,并且能够学以致用,“挑战”了苍鹭。

这也是苍鹭像看到的,一旦蛤蟆走到这一步,表示蛤蟆的问题基本已经被解决,他们之间不再是“受访者”和“咨询师”的关系,而是一种更平等的关系。

第十一次心理咨询(面谈)

蛤蟆已经能够正常生活了,苍鹭和蛤蟆针对之前的十次咨询,做了总结,并分析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1. “我好,你也好”是个长期的过程,要靠行为和态度持续地对自己和别人展示出来

  2. 十次咨询,都是苍鹭在引导蛤蟆进行自我剖析和自我回答,从依赖苍鹭走到自主独立

  3. 人类的智商世界发展的越来越快,但是情商世界仍然进步缓慢,很多人仍然无法管理自己的情绪

  4. 在咨询中,苍鹭也在不断学习

总结


发布于: 刚刚阅读数: 5
用户头像

Flyman

关注

还未添加个人签名 2015-11-06 加入

还未添加个人简介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读书笔记-《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_读书笔记_Flyman_InfoQ写作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