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速度与激情
说起《速度与激情》系列
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剧中出现的炫酷车技
还是他的经典台词“For Family”呢?

看过“速 9”之后
说实话我对“速 10”有些担忧
毕竟开着跑车上太空都能被他们想出来
这天都上了,“速 10”不得来个地心探险
开着钻探机入个地试试?

事实还真没有
他们只是坐着被远程劫持的卡车
载着炸弹去炸梵蒂冈和 Aldeadávila 大坝了
……

正因如此,看过“速 10”之后
除去被眼花缭乱的壮观场景深深折服的同时
我也对未来驾驶多了一些隐忧

远程操控:车也会被“黑”?
最让人的担忧的
是黑客把我们的汽车
变成小朋友手中的遥控赛车
在数字化时代下
人们利用 5G 高带宽、低延时的特性
隔着屏幕就能获得对车辆的远程控制能力

如果黑客入侵车辆系统
可以通过 WiFi、蓝牙以及自动驾驶的云端数据
从而取得车辆的控制权
在看到电影中但丁黑进了卡车的驾驶程序
准备炸梵蒂冈的场景后
我开始对自动驾驶的数据以及网络安全充满担忧
感知系统:不够清明的双眼
即使普通人难以遇到电影中的黑客危机
但自动驾驶的硬件也会让人忧心
比如在雨、雪等恶劣天气里
许多基于视觉的感知系统
包括雷达和摄像头
在雨、雪等恶略天气中也常会出现感知失灵的情况
导致车祸的发生
感知系统作为车辆自动驾驶系统中的关键系统
却是引发多起自动驾驶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

对抗攻击:自动驾驶的隐忧
自动驾驶应用的种种识别算法
对于大家来说相对陌生
但你一定听说过特斯拉车主的“见鬼梗”
驾驶特斯拉在墓地周边时
感知系统会通过雷达成像提醒车主周围都是“人”

感知系统的识别算法
与人眼理解世界的逻辑不同
图像上的小小改变
就可能对算法的识别能力形成“攻击”
一点不起眼的污渍
一张小小的贴纸
都可能让自动驾驶汽车“指墓为人”
更可怕的,是有可能造成
指示牌文字识别错误
以及在高速驾驶中无法识别远处障碍物等
如果因为识别失误
直接撞上障碍物
不仅自动驾驶汽车能够“见鬼”
也能让车主“见鬼”
面向未来,自动驾驶路在何方?
在自动驾驶的级别界定中
L2 过度至 L3 可以称之为自动驾驶系统的分水岭
它代表着驾驶主体从人转为驾驶系统的过程
然而驾驶主体的转移也会引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自动驾驶事故的法律责任如何判定
目前我国也只是在某些城市的特定道路上
进行自动驾驶车辆的试点
相关法律还未发布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国内自动驾驶系统的发展

防止入侵,提升系统安全
面对自动驾驶系统入侵
厂商们在车辆生产时
就需要对车辆的基础设施中加入安全能力
比如数据安全加密、通讯信道加密
以及加入车辆入侵检测系统
并且在云端对系统持续进行安全升级

交叉印证,擦亮双眼
面对极端天气等情况造成的感知系统失灵
目前通过远红外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声纳
等多传感器融合感知
在感知层面进行交叉印证
是解决这类情况比较有效的方式

模型升级,算法加持
如今 AI 发展如此迅猛
自动驾驶系统更需要紧跟人工智能发展脉搏
不断在算法、数据层面助力模型升级
从而提升自动驾驶系统的主动安全能力

法理与技术并行
前一段时间就由于生成式 AI 的发展速度与伦理问题
以及法律规范的发展速度无法对等
导致许多 AI 领域的专家呼吁
所有 AI 实验室停止训练
比 GPT-4 更加强大的 AI 系统至少六个月
自动驾驶系统的发展也是一样
在技术研发的同时
我们更要加强对相关法律
以及社会层面问题的同步研究
才能确保技术在安全的范围内发展

伴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高速发展
以及人们对未来驾驶的无限憧憬
我们未来的驾驶方式只会更加多样
充满了驾驶的速度与激情
但驾驶安全则是我们永恒的命题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脑极体】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d4cae129b440021f63791a0a6】。
本文遵守【CC-BY 4.0】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