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区块链?| 社区征文
从第一代区块链系统比特币开始,区块链的概念逐渐走进大众视野;而后,随着以太坊、EOS 等系统的发展,区块链技术逐渐成熟。10 余年内,比特币、以太坊、EOS 在“币圈”和“链圈”的争论和冲突中“野蛮”发展,区块链也成为第 4 次工业革命浪潮最具代表性的技术之一。尽管如此,它们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仍然是神秘的。以比特币、以太坊、EOS 为代表的区块链技术究竟是什么?本书将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本文介绍区块链的定义、特点、发展和分类。
01、区块链的定义
区块链是什么?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从 3 方面阐述。
首先,以名称释义,品读领会区块链名词含义。区块链由英文单词 Blockchain 直译而来,表示由区块(Block)前后链接组织而成的链条(Chain),这种链式组织形式保证区块数据不能篡改。
其次,以记账为喻,具象描述区块链概貌特征。区块链可以理解为通过多参与方维护的分布式账本,账本每页都记录了账目信息(交易记录),个别参与方通过篡改账页做假账是行不通的。
最后,以官方作答,归纳阐明区块链技术定义。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指出,
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
这些技术将在后面一一解答。
02、区块链的特点
区块链是用于多参与方之间存储、计算和共享数据的“去信任”基础设施。“去信任”不是指“不信任”,相反,它是高度信任的,因为区块链底层技术保证了参与方真实可信,数据传输和访问安全可信。参与方能够在一个自带信任光环的环境下,实现跨多方协作与价值分享。这种“去信任”基础设施包含以下 4 个特点。
(1) 去中心。
也可以理解为多中心。不同于传统中心化系统,区块链无须依赖第三方机构或基础设施,区块链基于 P2P(Peer to Peer,点对点)网络、共识算法等技术,帮助分布式环境下的多参与方节点独立决策、一致处理和存储数据,提高系统容错性。
(2) 难篡改。
也可以理解为难造假。区块链基于块链式、密码学存储结构及共识算法等技术,使交易上链(交易存储于区块链)后具备安全可信、全网一致的特性,参与方难以篡改链上的数据,保障数据的公信力和可靠性。
(3) 可追溯。
也可以理解为难抵赖。区块链通过链式存储和时间戳记录等方式,确保数据可验证、可溯源。
(4) 便协作。
也可以理解为易共享。区块链基于数据多方流转特性及智能合约等技术,有利于实现跨多方协作、数据确权、价值共享及降本增效。
03、区块链的发展
2009 年,区块链第一代系统比特币诞生,“去信任”基础设施从理想变为现实;如今,区块链技术已发展 10 年有余,应用场景从雨后春笋到百花齐放般地落地。这期间,区块链主要经历了 3 次时代变革。
(1) 区块链 1.0 时代。
区块链 1.0 时代指数字货币时代。2008 年,Satoshi 在密码朋克思想和数字货币理念的影响下,发表了论文 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次年 1 月,比特币诞生,区块链 1.0 时代到来。作为一种数字货币系统,比特币引起了金融行业的关注,并逐渐迎来了金融科技的浪潮。比特币底层基于区块链技术,几乎没有任何人或机构能够篡改数字货币及相关交易记录,这种技术逐渐被大众关注。
(2) 区块链 2.0 时代。
区块链 2.0 时代指智能合约时代。2013 年,以太坊的概念首次被 Vitalik Buterin 提出,旨在构建新一代数字货币与去中心化应用平台;2014 年,以太坊进行了以太币预售。这期间,区块链 2.0 时代揭幕。以太坊的核心能力是以太币、智能合约及其分布式应用,它论证了数字货币的发展前景与经济价值,赋予金融等领域可编程特性,将分布式智能合约技术推向了新的高度。
(3) 区块链 3.0 时代。
区块链 3.0 时代指应用出圈时代。经历了比特币、以太坊等区块链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区块链从可编程金融过渡到了可编程社会,越来越多的分布式应用落地,不胜枚举的智能合约案例赋能,区块链 3.0 时代降临。区块链 3.0 时代的代表是 EOS,其诞生于 2018 年,最初由 Daniel Larimer 开发,由 Block.one 公司发布。截至 2022 年底,EOS 在 3.0 时代表现出色,凭借其高性能和可拓展性,有效保障了分布式智能合约应用的交互效率,适合于各行业下区块链生态的构建,有利于呈现企业跨多方协作、数据融合融通的业务价值。
04、区块链的分类
按照开放范围可将区块链分为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后两者统称为许可链。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如表 1-1 所示。
■ 表 1-1 区块链的分类及特点
企业实战中,公有链应用并不多,大部分采用许可链形式。当然,读者可根据不同区块链的特点、待上链业务场景和性质决定使用哪种区块链。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TiAmo】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c997e8fb1b730628e6b7679bb】。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