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T 圆极化贴片天线阵列 --- 时域 T-solver, 分组激励法 By zone(Grouping)

CST 的阵列天线可以使用时域求解器,比如 FIT 或 TLM,同时激励(simultaneous)或分别激励(sequence)均可。但是时域的一大问题就是端口较多的时候,分别激励端口耗时较长,效率不高,所以这里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划区法(simulation by zones)。该方法可以提高仿真效率,因为是属于分别激励方法的估算版本(Group Sequential Excitation),优势就是分别激励的优势 --- 可将任何激励或波束的形成都放到后处理。
比如如下的大型天线阵列,我们可假设相同颜色的天线由于位置近似,属于一个 group 分组,其结果可复制粘贴,这样我们只需要计算 9 个单元天线作为参考就可以了(9 个颜色)。

这期我们用自带的天线阵列案例,演示如何使用时域分组激励法。

跟上期一样的阵列天线案例,这里的 Array 任务是频域 DDM,我们不看,但是可利用。我们可以复制该任务,然后将复制的 Full Array 任务删除,然后将复制的 Array 任务重命名:

可将 Array 任务 disable 掉,然后点击新复制的 Array 任务,进入 Group View,可将目前是空白的:

选择一些单元,点击 Group Elements 进行分组:






我们这样分 5 组之后,用 Create Full Array Simulation Project 生成三维仿真任务:

选择时域求解器:

弹出的对话框选择 Group Sequential excitation ,这个就是本期要演示的分组激励法。另外两个方法就是它上面的两个选项。

进入 Array 任务下面新生成的三维任务,我们先查看求解器,ExcitationList 里面可见是 5 个端口激励而已:


由于该案例是给频域 DDM 设置的,初始带宽很窄,不适合时域仿真,我们可以改成宽带:

查看对应的激励信号:

这里还有个小技巧,既然我们只仿真 5 个参考天线单元,我们可以将全部单元的本地加密的网格去掉,然后只加密参考单元的网格,这样仿真效率比较高。

仿真结束后,可见 3.6GHz 的远场:

将 Phi=90 的切面和我们上期 DDM 的结果放在一起对比:

S 参数放在一起对比:

最后介绍其他的时域分组法仿真阵列天线的案例,这里主要问题就是怎么分组合适,分的越细,仿真端口越多,时间越长,副瓣的精确度越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