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产品经理的三大底层思维
不同的职场岗位分工下,随着业务的发展会形成一定的思考模式,这些思考模式一般是针对岗位所面临的常见问题,而总结出来的分析和解决思路。比如商业分析中的用于宏观市场分析的 PEST(Policy Environment Society Technology)思维模型,比如网络通信领域中的 OSI 五层参考模型等。
数据产品经理岗位也有很多思维模型,这里聊聊最核心的三大底层思维:产品思维,数据思维,商业思维。
产品思维
这是产品经理最基础的一种思维方式,主要以用户为对象,深入挖掘用户的真正意图。可以拆解为几个关键字:场景,用户群,痛点。简单来说就是,什么样的场景下,哪一类人群,遇到了什么样的痛点。这是一种需求分析中最为常用的思维方式。产品思维方面有个比较经典的快马故事。
100 多年前,福特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先生到处跑去问客户:“您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更好的交通工具?”几乎所有人的答案都是:“我要一匹更快的马”。很多人听到这个答案,于是立马跑到马场去选马配种,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但是福特先生却没有立马往马场跑,而是接着往下问。
福特:“你为什么需要一匹更快的马?”
客户:“因为可以跑得更快!”
福特:“你为什么需要跑得更快?”
客户:“因为这样我就可以更早的到达目的地。”
福特:“所以,你要一匹更快的马的真正用意是?”
客户:“用更短的时间、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如上,客户有时候可能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真正的诉求是什么,而作为产品经理,就是要用产品思维,去层层发问和分析客户表面需求下的真正意图。以下从小需求场景和平台搭建场景的具体应用来进一步讨论。
小需求场景:比如业务方新提出了在已有报表中新添加一个维度的需求。这时候作为产品就需要了解,添加这个维度的目的是要分析什么?要分析哪一类人群?这个维度对分析真的有用吗?有没有其他满足的方式?等等,经过这么一轮分析之后,很有可能业务方的需求不成立,或者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能更快的满足。这种思维特别是针对做业务分析方向的数据产品经理,可以快速的在海量业务方的需求中,快速的过滤出有价值的需求。
平台搭建场景:此场景下产品思维就更加有用,这类平台的搭建往往比较“重资产”,也就是说平台的搭建需要协作的团队很多,时间相对较长,如果前期没有理清楚老板或业务方的真正需求,则后期就会面临比较大的被动。使用产品思维理可以清楚平台的使用用户是谁,什么场景下会使用,用这个平台核心用来做哪方面的分析等等。这些理清楚之后再开启后续的设计与研发流程,就会让整个项目跑起来比较顺畅。
数据思维
数据思维是将数据作为思考和决策基础的思考方式,主要围绕数据的生命周期,可以拆解为这几个问题:数据从哪里来,如果进行处理,如何挖掘价值。以下介绍数据思维在不同的公司场景下的数据思维具体应用。
中大型公司场景
数据从哪里来:以自有业务系统或各种端(比如客户端)的数据采集为主。
如何进行处理:通常以搭建企业级数据平台为主,设计到数据建模,平台搭建,数据标准化治理等内容。
如何挖掘价值:基于场景和主题的分析报告,数据看板,数据指标,用户画像,模型构建等。
比如一家在线零售企业想要提高其销售额和客户满意度。可以采用数据思维来分析其客户的购物行为和偏好,以制定更有效的销售策略。
收集大量的数据,例如客户的购买历史、浏览历史、搜索历史等。
基于平台化的数据平台搭建,完成数据的清洗和建模,分析这些数据了解客户的购买偏好、购买频率、购买时间等,以及客户对于不同类别产品的兴趣和需求。
使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来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通过算法可以识别出潜在的购买群体和产品趋势,并预测客户的未来购买行为和需求。
基于这些分析和预测,该在线零售企业可以实施更有针对性的销售策略。例如向客户发送个性化的推荐邮件和广告,展示与客户购买历史和兴趣相关的产品,并提供优惠券和促销活动来刺激购买。同时也在网站上增加了搜索和过滤功能,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购物需求和偏好。
数据服务公司场景
数据从哪里来:第三方合作,爬虫,项目过程中的数据沉淀,数据生产过程中的数据沉淀。
如何进行处理:通常基于数据集市层的数据输出,搭建底层的数据仓库。
如何挖掘价值:围绕数据 API 的搭建和 API 的管理(比如鉴权、统计等)。
比如一家专注于空间地理信息方面数据的公司,提供基于位置提供客流信息和用户画像信息的数据服务,基本的流程有:
构建基于人群流动的数据集,基于位置的标准化的数据集。
围绕业务数据输出内容,比如根据自定义位置获得对应的人群访问热力数据,搭建数据集市层输出数据
通过统一的数据服务管理平台维护 API 的基本信息和迭代信息,同时通过数据的安全校验,调用统计管理封装之后,对外提供数据查询服务。
商业思维
现在几乎全社会都在重视数据和讨论数据,笔者觉得可以从两个视角来谈,商业问题,商业价值。
商业问题:数据可以解决什么?
优化产品和服务:通过搜集来的用户访问情况,了解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情况和反馈。比如 ToC 端产品,通过开发埋点和埋点系统,可以了解用户在不同页面中的用户访问量,通过用户的屏幕浏览坐标的搜集,绘制用户在产品页面中的访问热力,就可以分析出用户对产品的具体哪些设计感兴趣,进而优化产品。同样的也可以设计 NPS(Net Promoter Score 净值推荐),了解用户对产品的整体或产品的某些功能细节的评分,进而可以作为已上线内容的评价指标,或者指导后续产品的优化改进方向。
提升生产效率:这方面特别针对有流程化协作场景,比如汽车方面是一个比较讲究完整供应链的行业,从原材料→生产商→组装厂→4S 店,且每一步都存在一定的生产周期,了解每一个环节中的数据情况,就可以方便的看到运营流程的效率问题和成本问题,进而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优化运营成本和控制成本。同时如果流程优化达到一定程度,数据分析的过程甚至可以整合进生产流程中,实时的决策和控制生产的过程。
商业价值:数据如何变现?
营销与广告:这个可能是数据在应用和变现最大的一种方式,大的媒体平台或者第三方数据营销公司,都会提供完整的商业数据服务:用户洞察→人群圈选→广告与推广→效果分析。同样的商业变现的模式需要较强的数据和媒体资源的整合能力,但对于用户量及 MAU(Monthly Active User 月活跃用户),DAU(Daily Active User 日活跃用户)还可以的公司,是可以自建一套广告与营销的体系,主要是 DSP(Demand-Side Platform 需求方平台)和 SSP(Supply-Side Platform 供应方平台)的搭建以及媒体商务合作,具体的细节内容这里就不过多展开了。
数据服务:这部分一般有两种具体的商业模式,一种是一次性的商业数据合同,比如说有提供企业信息数据的公司,有提供用户访问点的数据公司。还有一种方式是数据 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的方式提供调用的服务方式,如近期大火的 OpenAI 公司,执行的就是一种 MaaS(Model as a Service)模型,将大模型 Chat-GPT 能力开放给全世界。
其实数据价值还有很多,比如决策支持,将数据结合 GIS 图层做面向 ToG 的地图可视化,将数据+大数据技术和 AI+业务需求打包的解决方案等等。
总的来说,数据的商业作用主要体现在效率和价值,即通过数据发现流程中的问题,并通过问题的解决达到提高生产运转效率的问题,或者就是通过数据本身和数据洞察来直接商业变现。
以上是作者认为的,作为数据产品经理需要具备的三大底层思维,如果你有新的想法,欢迎交流讨论。
本篇文章脑图结构: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Taylor】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a6130c6dff6527f57b1437bc5】。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