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能否带中国 AI 突破重围?
Photo by Ryan Loughlin on Unsplash
大模型开启新的 AI 时代之后,寻求机会的人们反而感受到一种更为强烈的撕裂感。
一方面,技术的革新让人感觉机会无处不在;另一方面,在庞大而混沌的创业机会面前,又感觉到无所适从。
技术创业成本和风险太高、应用创业门槛和壁垒不强。许多创业者、投资人就在夹缝中,一边看着 OpenAI 蒙眼狂奔,一边拿着项目寸步难行。
AI 时代,创业者和投资人应该如何寻找时代机会?阶段性成功的创业者和投资人们又有什么心得和故事?
2024 年,「自象限」推出系列专题“逐浪”,深度对话多位科技创业与一线投资人,期待从他们的故事和思考中,看见时代的涟漪。
©自象限原创
访谈丨罗辑
编辑丨程心
大模型时代,产品经理还有价值吗?
2023 年初,ChatGPT 上线短短两个月,活跃用户突破一亿,成为用户规模破亿速度最快的应用。
当时我们曾提出过一个粗暴的观点,说产品经理已死。
原因有二,其一是因为大模型从实验室里走出来就已经相对成熟,自然语言的交互不需要太多界面。其二是,技术还在飞快迭代,新的应用很快会被新的技术颠覆掉。
后来事情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如我们所料,OpenAI 陆续发布的 GPTs 和 Sora 让无数基于大模型的应用胎死腹中,我们当时说《OpenAI正在杀死创业者》(点击查看)。
但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大模型技术固然炫酷,却很难在生活和工作中发挥实际价值。即技术和生产力之间,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
显然世界仍然需要产品经理,需要他们来让技术与应用场景结合,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只是这件事情并不容易,新的产品从技术路径到产品思维都与之前大有不同,如何在 AI 时代打造一款好的产品,不仅成为产品经理的问题,也成为无数企业和投资人孜孜以求的事情。
因此,「自象限」邀请到 AI 创业公司「波形智能」的 CPO 万磊,一起聊一聊他在 AI 产品方面的经验和思考。
▲「波形智能」CPO 万磊 受访者提供
万磊,连续创业者,前腾讯高级产品经理,参与过现象级软件「全民 K 歌」的产品打造,同时也是多个 AI 爆款产品的创始人。
万磊的思维特别活跃,从元宇宙到 Web 3,再到 AI 大模型,他一直活跃在创业一线。在与「自象限」接近 2 个小时的交流中,他提到的产品创意以及亲手打造的产品就多达数十个项,多次的创业经历和深厚的产品实践成为其如今打造 AI 产品的支撑。
其在「波形智能」一手打造的「蛙蛙写作 1.0」在上线 1 个月后月活达到 30 万,用户付费率达到 7%。2024 年 1 月,「波形智能」完成由蓝驰创投领投,西湖科创投、藕舫天使跟投的千万元级 Pre-A 轮融资,并发布垂类大模型 Weaver。
一、2024,技术与产品融合
自象限:2024 年,你认为大模型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什么样的公司在这一年会更具优势?
万磊:回顾去年的发展,上半年先进入大众视野的是基于 ChatGPT 的 AIGC 应用,多是基于智能问答衍生出的各类小软件,这批项目基本都是产品经理主导的,但因为 GPT 迭代太快,AI 训练的难度大幅度降低,这批项目的技术竞争力越来越没壁垒,竞品铺天盖地的出来,没跑出来什么好的软件。我的前几个项目就是这么“被迫”死掉的。
然后就是技术主导的“百模大战”和大量的 Agent 创业公司。这一波技术主导的项目比纯 AIGC 应用融资会顺利很多,当然后期大部分的大模型公司也死了,尤其是 GPTs 出来以后,大量粗浅的 Agent 创业公司也找不到方向,几百个大模型出来以后,大部分像空中楼阁一样找不到落地的应用场景,慢慢消失了。
到今年,大模型的理解能力和各种多模态技术的成熟度越来越高,还有越来越多的垂域大模型出现,各类 AI 应用去比多年多了很多。我认为今年这种趋势会更加明显,有自己产品落地形态的大模型公司才会活得比较好。对于用户来说以前看似摸不着头脑的大模型概念,今年会逐渐落地成 AI 应用不知不觉的走进大家的生活中
自象限:那在大模型时代做产品,与之前会有什么不同?
万磊:最大的不同自然是技术。之前我们纯做应用,不太需要太顾虑技术的实现瓶颈。无论是游戏还是社交软件,技术能做到什么程度我们心里还是比较清楚的,所以在功能设计上,只要是对用户有帮助的强需求,基本都能实现,强调从用户触发,寻找真实痛点,基本上很难遇到技术无法实现的诉求。更多时间都是在周旋研发的优先级问题。
自象限:所以技术稳定的时候,是产品主导一切;现在技术还在发展,技术主导产品就会更多,那这会成为当前产品经理的挑战吗?
万磊:也不能说谁主导谁的逻辑,更多的是配合方式。做 AI 产品经理会很不一样,当你做一个功能之前首先要和技术算法充分讨论,这个模型训练出这样内容能不能实现, 算力成本有多大,目前的文生图、对嘴型、声音克隆接口能做到什么程度,分别生成的时间需要多久。
AI 技术的迭代速度太快了,可能今天做不了的东西,明天就会有一个技术突破点帮你解决了,产品要随时去获取新技术的迭代变化。用户有时候对 AI 有盲目的幻想,预期和实际实现往往都有差距。所以对于产品经理来说,要从从技术实现来反推自己的产品功能应该怎么设计,对 AI 技术本身要非常了解。这对传统的产品经理来说,会有一些不同需要适应。
自象限:那你觉得,现在做大模型产品,产品经理最大挑战会是什么?
万磊:一个是对前沿技术的理解和持续学习的能力,要求会更高,甚至是必要条件。比如像 OpenAI 每次的技术发布会,产品也需要全程看完并消化。其次在一些传统的垂直领域思考 AI 落地方案,挑战会大很多。因为没有什么可以 copy 的案例,如何把各种各样的 AI 技术赋能到某个垂类行业,你自己可能就是最早一批去思考这个分支要怎么结合 AI 往前走的人。以往我们做社交也好,游戏也好,可以有很多竞品分析的环节,从多种已有的模式选一个最合适的,现在没有这种流程了,你可能就是第一个产品。
自象限:现在很多人都在探讨 AI 原生应用,觉得所有产品都应该被 AI 重构一遍,你如何思考这个问题?
万磊:我觉得“AI 原生”快被炒成一个噱头了,好像不是 AI 原生就会低人一等一样。
我记得有个大厂搞了个应用商店,号称有 100 个原生应用。但实际上你去看,它很多都是老应用加了一个 AI 功能,然后就说是 AI 原生,那肯定是不合理的。但现在市场就爱用这个东西标榜自己,觉得蹭上就会很厉害。其实不是,我觉得这有点走极端。
不是说原生应用就牛,我甚至觉得都不需要区分这个概念。现在的路径,一定是在传统的需求里去结合 AI,然后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效率。就像蒸汽时代不会一下把马车颠覆了一样,我们原来的那些应用,它的需求本身是真实存在的,不可能因为 AI 出现就不存在了。
所以很难说一个什么 AI 应用就把这些都颠覆掉,AI 只能在原来非常好的,稳定的需求上面去做一些结合,比如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信息获取速度等等。
自象限:我理解 AI 就是老房子翻新,一块砖一块砖去替换掉原来的建材,直到它成为一座全新的房子,而不是现在就推到重建。
万磊:对,它有点像每个人可能需要花七年的时间把自己的细胞更新一遍,我感觉 AI 技术和现有产品结合也会是这个过程。
自象限:2024 年,AI 应用会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万磊:去年真正留下来的产品其实不多,且大部分都是基于单一技术的应用,比如换脸,或者一对一的声纹复刻,因为去年的技术形态也比较单一。今年随着多模态技术的成熟,综合性的应用可能会更多。
自象限:这种应用最有可能出现在哪些场景?
万磊:最出圈的有可能还是出现在偏社交的领域,比如虚拟陪伴。因为 AI 大模型最神奇的一点,就是它可以像人一样跟你交流,甚至跟你进行情感沟通。
我之前做的相亲软件,头几句话都是 AI 生成的,大模型可能会让未来更夸张一些,什么文生图、文生视频、声纹复刻都可以塞到同一个产品里面去,会有一些新的东西出来。基本上各行各业的传统软件都会有 AI 介入。
二、如何做好一款 AI 产品
自象限:如何才能做出一款好的 AI 产品?
万磊:我觉得首先得判断什么是真需求,什么是伪需求。
前两年区块链 NFT 火的时候,我做了一个算是国内比较早的数字藏品的社交平台,期望国内的数藏玩家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分享自己的藏品、购买经验、或者进行转卖销售等等。
NFT 刚火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个强需求。但后来才发现,国内玩数藏的人很少需要跨平台交流,也不需要分享和交换数藏。他们把数字藏品当金融产品去炒,一群人只盯着一个数藏品牌。盘子炒热以后就撤退去主攻另外一个新盘,这样持续往复,他们用得最多的就是 QQ 群或者 QQ 频道。QQ 已经满足了交流分享的能力了,不需要再新造一个跨平台的数藏社交工具。
自象限:产品设计上会有什么考虑,现在大多数 AI 产品都是以对话方式进行的,这是最直接的交互方式,产品在这方面有什么思考空间吗?
万磊:以写作软件为例,目前常见交互方主要是对话框输入框,或者从 Notion 那边学过来的交互方式,把对话框放进文档里,输出的内容直接呈现在编辑区域,然后做一些快捷按钮。
这种交互面向宽泛的内容创作没有问题,但如果面向专业写作者就会存在问题。因为 AI 生成的内容并不一定有效,生成的内容取决于指令的内容,这里变量非常大。内容直接侵入到编辑区域,如果作者不满意,还要不停的删除重新提问生成。
所以我在蛙蛙写作的小说工具上就放弃了常见的这种交互方案,根据具体的需求写作场景进行设计。
比如我给文章单独开了一个侧边栏,AI 生成的内容不会直接出现在文章里,而是先出现在侧边栏,用户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选择,修改,确定了之后再放到正文区域。
我们也会做一些按钮,因为很多人不知道怎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 AI,我们会和用户做深入的沟通交流,把一些高频的设定词做成按钮,可以进行快捷交互。
比如我们设计的“划词修改”的功能,现在很多 AI 产品要是对内容不满意,就需要全部重头再来,但用户很多时候可能只想要调整其中某一句话。划词功能就可以选中这一句,然后让 AI 进行定向修改,比如增加感情描写,扩写剧情等等。
自象限:所以写作类产品的整体逻辑还是定位在工具属性,采用的副驾驶逻辑。
万磊:对,我觉得目前 AI 写作的核心逻辑还是做好辅助,而不是直接代替你输出成品。
三、现在是产品经理的好时代吗?
自象限:你觉得现在是产品经理最好的时代吗?
万磊:我觉得相对来说没有以前好了。
我的定义是对比的,2015 年前后,产品经理就是 CEO 的角色,他会统筹所有的东西,包括产品功能、研发、运营等等。那个时候产品经理也不多,从 0 到 1 做项目的机会也非常多。
但是现在不是了,现在大厂产品经理的岗位已经非常细分了,一个人可能只做一个很小的功能,比如评论功能,可能会有一个人专门给评论做排序策略,一个人专门给评论做点赞和内容引导。
这样的结果就是,大家越来越螺丝钉了,对于一个产品经理的综合锻炼就没有前几年那么好了。
其次现在是一个非常重视技术的年代,以前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你有一个 idea 你就能做一个软件,做一个网站,因为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稳定他,所以当时 idea 最重要。
但现在不一样了,尤其是做 AI 模型,它跟技术绑定的关系会非常紧密,技术直接决定了你能不能这么想,能不能这么做。我们经常听到说 AI 会取代研发,人人都可以做一个应用,目前来看,卡脖子的还是技术本身。
现在职场环境也没以前好了,互联网在下行,许多公司都在裁员,同时面临的竞争也很激烈,每个高校最优秀的学生都会去竞争这个岗位,还有很多跨界转型的产品经理拥有更强的综合能力,所以对于纯产品来说,它竞争力压力是越来越大的。
自象限:那对于成熟的产品经理来说,现在是创业的好时候吗?
万磊:去年不是,今年我觉得也不是。
我其实不太好说这个话,因为我自己就在创业。但其实从外部环境来看,包括我接触过的许多投资人也都和我说,今年(2023)创业的你们可能是最惨的一年,各方面都不太好。去年身边很多创业的朋友都回大厂工作了,节奏太快,技术各种爆炸,很多 idea 或者技术门槛可能一夜之间就被超越了。
但如果真的要创业的话,那就要做 AI 的事情。我觉得 AI 真正的爆发可能在明年或者后年的时候,我们现在可以先一只脚踏进来,打打基础。
*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推荐阅读:
如果你想爆料、投稿、转载、合作、交流
↓ 欢迎添加临时小秘书 ↓
微信号:zxx-gly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自象限】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8806e1efd0ec356231e66d5e5】。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