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技术翻译之我见——标准、实操与收益

作者:刘华Kenneth
  • 2022-10-23
    广东
  • 本文字数:1866 字

    阅读完需:约 6 分钟

技术翻译之我见——标准、实操与收益

 作为《图数据库实战》的译者之一,分享一下技术翻译的一些心得。


前段时间,和叶伟民 Billy、高俊宁 Raymond、周一行一起聊了一下技术翻译那些事儿。这里把我对技术翻译的一些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和叶伟民 Billy 去年合作翻译了《图数据库实战》,现在也在合作翻译另一本关于 AI 方面的书。也算是踏入了技术翻译圈。



01 翻译是一次二次创作


虽然技术翻译不同于文学翻译,必须把原文的意思完整、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


但有些时候,原文作者会引用一些谚语,这些谚语对于原语言和文化有意义,对于中文读者就没有意思了。


所以需要充分理解语境和语义,作一些本地化的发挥。


当然,对于技术类书籍,这样的情况不多,但也是有的。


在英语中,有些语句很长,特别是很喜欢通过 which 和 that 构成长句,这样的句子直译起来很别扭,我会根据理解用中文重新表达出来。


另外,有些很小的细节也特别困扰人。比如在《图数据库实战》中,会有 question 和 problem 这两个词,它们都能被直译成“问题”,但此问题非彼问题


这些看起来非常简单的词语,却很难在中文找到与原文一致的确切表达,我们在 question 到底应该被翻译成“问题”还是“疑问”,很难拿捏。有些时候,要通过结合上下文进行定夺,不能一概而论。


所以充分理解原文很重要。当然,翻译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过程,等于把被翻译的书完全吃透了一遍。


02 翻译与写书


我写过两本书(《猎豹行动:硝烟中的敏捷转型之旅》《软件交付那些事儿》),翻译过一本书,两种体验是挺不一样的。


写书是完全的自我创作过程,需要大量自己的灵感。


虽然在立项的过程中,书的大纲已经基本上有了,但这个骨架很多时候还是需要丰富的。


写书最怕的是虎头蛇尾,开始的时候思如涌泉,到了后面不知道怎么收尾,甚至需要凑字数,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作者写了好几年都无法交稿。


据说最惨痛的教训是,一个作者精耕了几年,交稿时,他所写的那个技术已经下架了,没有出版意义了。


所以写书是一种对出版社的有风险的承诺,在立项那一刻,能否完成是未知数。但一般出版社给的时间比较宽裕,主动权反而更多在作者身上。


翻译不会有内容焦虑。但是交稿时间有严格要求,而且不宽裕。对于做业余翻译的来说,时间上会有一些挑战。


技术书籍的翻译,不光是要翻译意思,自己要对内容,通常是一种新的技术,要有充分的理解,这也是一个有挑战的学习过程。当然,好处是顺手把这项新技术给学了。


总体上,翻译和写书不同的是,它是一定能完成的任务,只是不同的水平和投入会产生质量的差别。


03 敏捷翻译?


我们只花了三个月完成了《图数据库实战》近 17 万字的初稿,应该算是很快的。我们用了一点敏捷的原则。


首先,要确定每个周末都要投入时间进去;


其次,通过头两周“测速”,看看一个周末能完成多少进度,进而可以推算要多少个周末能完成;


最后,这样就可以做出一个计划,按照推算,可以在交稿前四周完成,后面就有可以继续完善的空间了。


有了这样的计划,就可以继续套用“先完成再完美”的原则:


前半段的目标是完成,尽快地完成,一直闷头翻,对于一些难翻的部分先标记跳过,达到可以交稿的最低要求;


后半段的目标是完善,重新阅读和调整,啃掉前面标记难翻的部分。


04 技术翻译的收益


作为非职业的选手,写书的机会可遇不可求,灵感也不是时时有。


但翻译的机会则多的是,几乎所有英语不错的技术人都能参与。


我和我的外籍老板聊天时,他不是很明白为什么会有技术翻译这个行当。我解释了两点:


  1. 大部分中国的技术人员不会啃英文原版书,不是每个人都有英语阅读能力,就算有,也没那个兴趣和精力;

  2. 英文原版书非常贵,中文翻译版是英文原版价格的 1/3 到 1/2,对中国读者更友好。


对于中国这么一个大市场,技术翻译的机会还是非常多的。


所以,对 IT 从业人员来说,有这样的机会,愿意投入的,都应该参与,这是在工作以外,提升自己在整个业内知名度的一个途径,也是为自己带来更多机会的一种背书。


一起卷起来吧!


觉得文章不错,顺手点个“点赞”或转发给朋友们吧。


分割线 卡通

相关阅读:


什么是敏捷?——从《功勋》中首颗卫星的故事说起


“现场”与体验是最好的管理


2021年发布过的文章集合,让你一次看过瘾


关于作者




刘华(Kenneth)

  • 著有书籍《猎豹行动:硝烟中的敏捷转型之旅》《软件交付那些事儿》

  • 《图数据库实战》中文译者之一。

  • 世界 500 强银行 DevOps 与云平台中国区总监

  • 敏捷、精益、DevOps 专家

  • 公众号“敏于思 捷于行”博主

  • 精通极限编程、Scrum、看板方法、测试驱动开发、持续集成、行为驱动开发、DevOps 工具栈、Docker、Kubernetes

  • 曾在 QCon、GDevOps、DevOpsDays Meetup、中国软件技术大会、ArchSummit、Top 100 等论坛发表主题演讲

  • 阿里云、谷歌云认证架构师

发布于: 2022-10-23阅读数: 32
用户头像

刘华Kenneth

关注

敏捷、精益、DevOps专家 2017-10-19 加入

著有书籍《猎豹行动:硝烟中的敏捷转型之旅》《软件交付那些事儿》;《图数据库实战》译者之一;敏捷、精益、DevOps专家;公众号“敏于思 捷于行”博主;曾在国内多个大型论坛发表过主题演讲;就职于世界500强银行。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技术翻译之我见——标准、实操与收益_翻译_刘华Kenneth_InfoQ写作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