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为什么技术高管汇报一定要用数据说话?

  • 2024-12-19
    北京
  • 本文字数:1591 字

    阅读完需:约 5 分钟

为什么技术高管汇报一定要用数据说话?

莎士比亚曾说:“一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我们可以说:

一切不以数据为基础的技术汇报,都是耍流氓。

Linus 有句名言:“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思码逸公司帆布袋上一直印着:“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data.”按这种逻辑:

技术高管汇报没用数据说话就很 cheap……

这周 TGO 鲲鹏会北京家宴安排在德云社,让我想起郭德纲的段子:“科学家会武术,谁也挡不住!”借个押韵,我们还可以说:

技术高管会用数,谁也挡不住!

重要的事情说了三遍,下面我们讨论为什么。

告别“小作坊”,数据是管理升级的必备

首先,研发团队达到一定规模后,数据是管理升级必备的手段。如果老板们对软件工程存在误解,我们不妨类比制造业,在国产车崛起之前,中国企业学习丰田的精益管理多年,其核心之一就是通过数据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例如,软件工程中广为使用的“看板”(kanban)就借鉴自丰田的生产实践。数据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不仅是洞察问题的关键,更是持续改进的基础。类似地,做好软件工程,也同样需要数据驱动。简单认为靠自己和团队交流就能掌控局面,就像认为单靠“人治”能高效管理大规模工业生产一样,是脱离实际的幻象,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落后的思维方式。软件研发是一项极为庞杂的系统性工程,哪怕管理能力再卓越、记忆力再超群,也没有人能事无巨细地看到每一个细节。这些都需要依赖成熟的研发数据分析工具,下图是思码逸 DevInsight 产品中的迭代表现看板,可以清晰地回答这些问题:

  • 各个迭代的需求大部分等了多久才交付?

  • 各个迭代交付了多少需求?

  • 各个迭代花了多少带宽在新功能,多少带宽在修 bug?

  • 研发的负载中有多少同时在开发的需求?

  • 各个迭代发现的缺陷有多少?

管理动作“知易行难”,没有数据抓手难以贯彻执行

在任何有规模的组织中,落地管理动作都很难。“老大振臂一呼”就能“众人云集响应”,只是一种理想,而现实很骨感。没有数据抓手,管理动作全靠人盯恐怕很难落地。

我们服务的一家传媒集团,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研发部门花了一年多、大几百万上了一系列 DevOps 工具和流程,但各个新老项目真的把 CI/CD 跑起来了吗?别问,问就是都挺好。最后,客户通过数据看板追踪全集团各个项目的 DevOps 成熟度,实现了以“小”(数据接入成本)搏“大”(推动 CI/CD 实际使用)。

下图展示了思码逸 DevInsight 中 CI/CD 指标的看板,评级按照信通院《研发运营一体化( DevOps )能力成熟度模型》标准划分——说起来,很多评级企业就是用我们的产品达到标准在度量方面的要求。

数据乃技术高管的“生存之道”

最后,讲数也是技术高管“生存”的需要。想象你的下一个管理层年终总结会,技术团队不能干讲这一年都做了什么吧?大多数老板听不懂,且他们原本就不爱听“动作”,而想要看到“成果”——不只用形容词包装的成果。极易形成反差的是,业务、销售、市场、财务、HR,都能摆数据、讲道理,侃侃而谈。我们研发如果不做数字化,怎样才能在汇报时不落下风呢?

下图是某券商 IT 部门采用的度量方案,指标不多,但简洁有力,当年即可落地,加上组织和行业基准线对比,用客观数据呈现出团队优势、改进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分分钟成为会上最靓的仔。


当然,整研发数据并没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很多管理者还停留在“安排个人把各工具里的数导出来看看”的误解中——让我来猜下你会看到什么:各路数字或有或无、忽高忽低,项目团队一锅粥,历史信息也看不到;负责度量的同学背了口大锅,单 Jira 取出 changelog 就够喝一壶了,老板还不理解;一线开发行为飘逸,指标异常多,看哪都不靠谱,看谁都有问题……哎,路上的确坑不少,好在填坑办法多。不用担心,我们后续一一拆解。关注我的“研发效能进化论”专栏,不走错路,少走弯路。


作者:任晶磊,思码逸创始人兼 CEO。思码逸(北京思码逸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8 年,旗下产品 DevInsight 为企业研发团队提供专业的研发效能度量分析平台及配套解决方案。

用户头像

数据分析驱动研发效能 2022-04-12 加入

思码逸研发效能分析平台,致力于帮助研发团队解决效率、质量和人才三大痛点,提升研发效率与软件工程质量,助力每一位开发者创造更多价值。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为什么技术高管汇报一定要用数据说话?_程序员_思码逸研发效能_InfoQ写作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