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供应商不提供 API 接口?教你四步破解集成难题
API 开放需求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异构系统之间的连接是信息化阶段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应用 API,企业能够实现不同系统、平台和应用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功能调用,从而形成端到端的业务流程协同。然而,很多企业在集成第三方供应商的业务系统时,经常会遇到供应商不提供 API 接口的困境。作为企业的 IT 管理者,我们必须理解供应商的立场,并采取合适的技术措施来应对这种挑战。本文将从供应商心态、集成技术措施、以及如何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角度,分四步来破解这个问题。
第一步:理解供应商的心态与利益考量
在解决集成问题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供应商的系统是否具备 API 接口,可以从宣传材料、白皮书、其他案例中去了解供应商系统在其他项目中是否有对接案例,然后再从商业和技术角度理解供应商为什么不愿意提供 API 接口?常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数据安全与保护
许多供应商特别是 SaaS 供应商对数据安全非常敏感,担心开放过多 API 会导致数据泄露或未经授权的访问。特别是在处理敏感数据时,API 被视为一个潜在的安全漏洞,API 也会被其他调用方乱用。
系统稳定性与负载考虑
开放 API 意味着供应商的系统将被外部调用,可能会导致系统负载增加。如果供应商的业务系统在 API 限制和稳定性防护这块做得不好,业务系统可能无法承受大量 API 请求,进而影响服务质量如:消费方高频调用可能就会拖垮系统。
商业利益与锁定效应
供应商有时希望通过限制数据的流通或系统的开放性,增加客户对其产品的依赖。这是一种锁定效应,即通过不提供 API,客户只能通过供应商的指定途径获取服务或数据,减少客户流失的可能性,在有些细分行业这种情况特别常见。
项目已经验收没有维保
项目已经验收而且已不在维保范围内时,供应商的产品如果之前没有提供 API 接口的情况下很难再让供应商再提供出高质量的 API 接口出来,即使提供出来了也涉及到联调测试也需要他们进行配合,所以最好是在系统验收之前让供应商提供必要的 API 接口出来并经验验证测试后再验收。
理解这些因素后,作为 IT 管理者,我们可以尝试从供应商的角度出发,提出更具吸引力的解决方案。例如,保障合理使用 API 接口的措施,通过 API 网关来实现负载和限制管理机制,同时让供应商意识到通过 API 与其他业务系统进行集成能充分发挥软件的价值让企业更有信心来长期使用这个业务系统,对于拒不提供 API 接口的供应商如果业务系统本身已经老旧或者非核心业务时可以考虑更换供应商。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技术集成方法
面对没有 API 接口的情况,我们可以借助多种技术手段来破解这一难题。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集成技术措施:
1.寻找专业集成开发平台(iPaaS)
如果供应商的系统是市面上比较主流的系统则可以通过寻找他的合作伙伴或者第三方的集成平台 iPaaS 提供商来进行集成,这些集成商因为在大量的集成类项目中已完成了对这些软件的集成适配,所以他们可以更为轻松地来集成这部分的系统,一般通过安装相应的链接器即可以集成。
2.寻找外部合作实施厂商
对于像 SAP、金蝶、用友、OA、Oracle 等厂商有大量的第三方实施厂商可以进行二次开发和对接,他们对业务系统相当熟悉并不输原厂的实施人员的能力,可以用更低的价格寻找这种团队进行合作并一次性把所有需要的 API 接口全部发布出来。
3.直接数据库对接
很多情况下,也可以直接访问业务系统的数据库表或视图以读取数据,但前提是对业务系统的数据结构有充分了解。通常,数据库对接更适合用于数据读取类的集成。然而,当涉及数据写入操作时,单个业务操作往往涉及多个数据库表,非专业开发人员很难掌握其中的复杂逻辑。这不仅增加了操作的难度,也提高了出错的风险。因此,建议在进行数据库对接时,企业应考虑建立标准化的数据接口和集成策略,以降低对业务系统内部逻辑的依赖。
3. 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
RPA 技术可以通过模拟人类操作,自动完成在第三方系统中的重复性任务。如果供应商有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但没有 API,RPA 可以帮助自动登录、操作和数据输入输出。RPA 的优势是可以减少人工参与,提升效率。RPA 相对页面爬取更为可靠,但仍然存在供应商系统更新或页面变化导致脚本失效的问题。
4.SDK(二次开发)
有些供应商可能虽然不提供 API,但提供 SDK 和一部分源码可以自行通过 SDK 的集成来开放 API 接口,这种模式一般需要供应商提供配套使用的 SDK 开发包并进行相应的培训才可以,适合于有开发力量的企业。
5.数据包识别集成
对于前后端分离的业务系统或 client/server 的业务系统已经找不到供应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 TCP/IP 抓包来识别底层的通讯报文并模拟发送相同的数据包来实现相应的业务操作。
第三步:建立供应商关系与长期合作机制
技术方案可以帮助解决短期的集成问题,但从长期来看,构建一个稳固的供应商关系,推动 API 的开放是更加理想的路径。为此,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展示双赢的价值
在与供应商沟通时,应强调开放 API 可以为双方带来的好处。通过 API,客户可以更方便地接入供应商的系统,增强用户黏性。此外,供应商还可以通过 API 服务,提供额外的功能或收费项目,开辟新的商业机会。
2. 保证数据安全
供应商不提供 API 接口的一大原因是担心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性。作为 IT 管理者,我们可以提供合理的安全保障机制,如 OAuth 认证、IP 白名单、限流措施、加密传输等,向供应商证明开放 API 不会对其系统造成风险。
3. 提出合作开发 API 的建议
如果供应商内部缺乏开发 API 的能力或资源,可以主动提出合作开发 API 的方案。通过合作开发,IT 管理者可以在保证符合技术需求的前提下,帮助供应商建设适配的 API 接口,甚至可以通过合作分摊开发成本。
第四步:建立标准 API 管理规范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 API 沉淀和复用
API 的管理不仅是应对供应商不提供接口的问题,更是企业内部长期数据集成和系统互通的关键。解决了短期的集成难题后,IT 管理者应当主动推动企业内部建立标准化的 API 管理规范,以便实现 API 的沉淀和复用,提升未来集成效率并增强系统的灵活性。
1. 建立 API 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API 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涵盖从设计、开发、测试、发布到维护的全流程。企业应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制定明确的 API 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需求分析与设计
在 API 开发的初期,确保充分了解业务需求,设计合理的接口规范,包括路径设计、请求方式(GET、POST 等)、参数定义、错误处理、权限管理等。
开发与测试
使用标准的开发框架和工具进行 API 的开发,并在开发完成后进行充分的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确保 API 的功能、性能、安全性都达到预期。
发布与文档管理
每个发布的 API 都应附带详细的文档说明,便于后续开发者理解和使用。同时,API 文档应保持实时更新,记录 API 版本的变化,确保 API 消费者可以获取到最新的信息。
监控与维护
发布后的 API 需要通过监控工具进行实时监控,包括响应时间、调用量、错误率等关键指标,便于在问题发生时能够及时响应和解决。
2. 标准化的 API 设计原则
为了保证 API 的质量和一致性,企业应制定 API 设计的标准和规范。常见的 API 设计原则包括:
RESTful 设计规范
基于 REST 架构风格的 API 设计强调资源的表述和操作,遵循 HTTP 协议的标准请求方式,并通过统一的资源路径和状态码来实现资源的增删改查操作。
版本控制
API 的版本管理是保证接口长期稳定的重要手段。API 管理者应为每个重大功能或结构变更提供版本号,确保新的 API 版本不影响现有的用户。
安全与认证
在开放 API 时,认证和授权机制尤为重要。使用 OAuth2.0 等标准的认证方式,确保每个 API 调用者都有明确的权限控制,避免数据泄露和非法操作。
3. API 复用与微服务架构结合
在 API 开发过程中,复用性是衡量 API 设计的重要标准之一。通过有效的 API 沉淀和复用,企业可以在未来的集成项目中大幅降低重复开发的成本,提升系统的互通性。要实现 API 的复用,企业可以借助以下策略:
构建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架构将系统划分为多个独立服务,每个服务通过 API 对外提供功能和数据。通过微服务架构,企业可以更灵活地部署和扩展服务,同时保证 API 的复用性。
API 网关与服务治理
API 网关可以作为所有 API 调用的统一入口,帮助企业实现服务路由、权限认证、流量控制、负载均衡等功能。在服务治理层面,通过自动化工具管理 API 的版本、依赖、性能等,确保 API 的长期稳定运行。
4. API 资产化并构建统一的 API 开放门户
通过对 API 的标准化管理和沉淀,企业可以将 API 视作数字化资产并构建一个统一的 API 管理门户对所有 API 进行统一管理和共享。
API 目录与共享机制
在企业内部建立 API 目录,记录每个 API 的功能、使用场景、依赖关系等信息。通过共享机制,其他团队或部门可以方便地找到并复用现有的 API,减少重复开发。
API 的持续优化与迭代
API 的使用环境是动态变化的,随着业务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API 需要不断优化和迭代。企业应制定 API 优化计划,定期审查 API 的性能、设计和安全性,确保 API 可以随着企业业务的变化而进行演进。
最后建议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API 是系统集成和数据交换的核心纽带。然而,当面对第三方供应商不提供 API 接口的情况时,作为 IT 管理者,我们需要在理解供应商需求的基础上,采取灵活的技术措施和商业策略来破解集成难题。
API 不仅仅是应对短期集成需求的工具,它是企业长期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通过建立标准化的 API 管理规范,API 管理者可以有计划地进行 API 的沉淀和复用,最终形成企业级的 API 资产库。这不仅提升了集成效率,也为未来的业务扩展和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
从短期的集成问题到长期的 API 治理与优化,IT 管理者在整个过程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技术手段、标准化管理、以及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企业可以有效破解 API 集成难题,实现系统的互通和业务的高效运营
RestCloud 具备 300+个应用链接器,积累了丰富的集成经验。这使我们在业务系统集成方面具备了深厚的专业知识,能够为企业提供最佳的集成实践。通过优化和标准化集成流程,我们帮助客户实现高效的数据流动与系统互操作性,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成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