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合成数据:解锁通用人工智能的“关键之钥”?

作者:Baihai IDP
  • 2024-06-26
    湖南
  • 本文字数:4444 字

    阅读完需:约 15 分钟

合成数据:解锁通用人工智能的“关键之钥”?

编者按: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数据的支持。然而,现有可用的高质量数据资源已日渐接近枯竭边缘。如何解决训练数据短缺的问题,是当前人工智能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

本期文章探讨了一种经实践可行的解决方案 —— 合成数据(Synthetic Data)。如 AlphaZero、Sora 等已初步证实了合成数据具备的巨大潜力。对于语言模型来说,虽然要生成高质量的合成文本存在一定难度,但通过优化现有数据、从多模态数据中学习等策略,或许能够大幅降低对新数据的需求量。

如果合成数据真的能解决训练数据匮乏的难题,其影响必将是极其深远的。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可能产生的影响:如互联网行业可能会被重塑、反垄断审查可能进一步加强、公共数据资源会获得更多投资等。不过现在做出这些预测或许还为时尚早,我们需要保持冷静,耐心观察合成数据这一技术在未来会取得何种突破性进展。

本文直指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一大瓶颈 —— “高质量数据的日益枯竭”,并提出了一种有争议但值得探索的解决方案,极具启发意义。我们后续会持续关注这一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敬请期待!


作者 | Nabeel S. Qureshi


编译 | 岳扬



大语言模型是在海量数据上完成训练的,数据集规模堪比众多图书馆的藏书总和。然而,如果有一天我们用尽了所有可用的数据,该怎么办呢?图片来源:Twitter[1]

01 数据不够用?

现代大语言模型(LLMs)的一个关键事实可概括总结为:数据为王。人工智能模型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训练所用的数据集;其他细节(诸如模型架构等),只是为数据集提供计算能力的一种手段。拥有一份干净的、高品质的数据集,其价值不可估量。[1]


数据的重要地位在人工智能行业的商业实践(AI business practice)中可见一斑。OpenAI 近期宣布与 Axel Springer、Elsevier、美联社及其它内容出版商和媒体巨头达成数据合作;《纽约时报》(NYT)最近起诉 OpenAI,要求停用利用 NYT 数据训练的 GPT 模型。与此同时,苹果公司正以超过五千万美元的价格,寻求与内容出版商(publishers)的数据合作。在当前的边际效益(译者注:边际效益(Marginal Benefit)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的是在增加一单位的某种投入(如生产中的劳动力、原材料或者服务中的员工时间)时,所获得的额外收益或价值的增加。)下,模型从更多数据中获取的利益远超单纯扩大模型规模带来的收益。


训练语料库(training corpora)的扩容速度令人咋舌。世界上首个现代 LLM 是在维基百科这一知识宝库上训练完成的。GPT-3 在 3000 亿个 tokens(包括单词、词根或标点等)上进行训练,而 GPT-4 的训练数据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 13 万亿个 tokens 。自动驾驶汽车是在数千小时的视频录像资料中学习、掌握驾驶技巧的;在编程辅助方面,OpenAI 的 Copilot,依托的是来自 Github 上数百万行人类编写的代码。


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下去吗?2022 年发表在 arXiv[2] 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我们正逼近耗尽高质量数据的边缘,这一转折点预计会在 2023 年至 2027 年间到来。 (这里所谓的“高质量数据”,涵盖了维基百科(Wikipedia)、新闻(news)、代码(code)、科学文献(scientific papers)、书籍(books)、社交媒体对话内容(social media conversations)、精选网页(filtered web pages)以及用户原创内容(如 Reddit 上的内容)。)


研究估计,这些高质量数据的存量约为 9e12 个单词,并且每年以 4 %到 5 %的速度增长。 9e12 具体有多大?举个例子,莎士比亚全集的字数约为 90 万(即 9e5),相比之下,9e12 这个数量足足是莎翁作品字数总和的 1000 万倍之巨。


据粗略估计,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级人工智能(human-level AI),所需数据量可能是当前数据量的 5 到 6 个数量级之上,换言之,至少需要 10 万至 100 万倍的数据量扩充。


回顾一下,GPT-4 使用了 13 万亿个 tokens 。不过还有很多尚未充分开采的领域里潜藏着丰富的数据等待挖掘,比如音频与视频资料、非英语数据资料、电子邮件、短信、推特动态、未数字化的书籍,以及企业私有数据。通过这些渠道,我们或许能再获得比目前有用数据多 10 倍甚至 100 倍的数据,然而,要再获得多 10 万倍的数据却如同天方夜谭。


一句话,我们手中的数据还远远不够


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现有的不利因素可能让获取优质数据变得更加棘手:


  • 那些依赖用户来生成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 UGC)的网站,比如 Reddit、Stack Overflow、Twitter/X 等,纷纷关上了免费获取数据大门,对数据使用权开出了天价的的许可费。

  • 作家、艺术家,甚至像《纽约时报》这样的媒体巨头,都在维权路上高歌猛进,抗议其作品未经许可就被大语言模型拿去“学习”。

  • 有人担忧,互联网正逐渐被大语言模型生成的低质内容所淹没,这不仅可能引发模型的“drift”(译者注:在模型持续学习或微调的过程中,如果新增数据质量不高,可能引导模型产生不理想的变化。),还会直接拉低模型响应的质量。

02 合成数据:超级智能的新曙光?

基于前文的分析,我们或许会得出一个比较悲观的结论:我们目前拥有的数据不足以训练出超级智能(superintelligence)。然而,现在做出这样的判断未免操之过急。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可能就在于合成数据的创造——即机器为了自训练(self-training)而自主生成的数据。


尽管听上去像是天方夜谭,但事实上,一些前沿的现代 AI 系统都是通过合成数据训练出来的:


  • 专攻棋类的 AlphaZero[3] 就是使用合成数据训练出来的。具体而言,AlphaZero 通过与自身对战来生成数据,并从这些对局中汲取教训,不断优化策略。(这种数据之所以被称为合成数据,是因为它完全不需要借鉴真实人类的棋局记录。)

  • 再来看看 OpenAI 的最新成果之一 —— Sora[4],这款视频生成模型能够依据简单的文字指令,创造出长达 1 分钟的虚拟视频。它的训练很可能是基于电子游戏引擎(大概率是 Unreal Engine 5)生成的合成数据。也就是说,Sora 不仅通过 YouTube 视频或现实世界的电影来学习,游戏引擎构建的虚拟环境同样成为了它的学习素材。


所以,这项技术已在棋类博弈与视频生成应用中得到了证实;真正的问题在于它能否同样适用于文本处理。 在某些方面,制作供训练使用的高质量视频数据,比生成文字训练数据容易得多:只需一部 iPhone,就能拍摄视频捕捉现实生活的真实面貌。然而,要想让合成的文本数据成为有效的训练数据,它必须是高质量、有趣的,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是 "真实的"。


关键的一点是,创造有价值的合成数据,不仅仅就是从无到有的创作文本那么简单。比如,一份最新发表的论文[5](2024 年 1 月)指出,利用大语言模型改进抓取到的网络数据的表达方式,不仅能优化训练效果,还能提升训练效率。有时,仅通过筛选并移除数据集中质量最差的数据(这一过程称为“数据集剪枝”),就能大幅增强大语言模型的表现。有一项针对图像数据的研究更是惊人地发现,要达到模型的峰值性能(peak model performance),甚至需要舍弃数据集中高达 90%的非关键信息!


如今,我们已拥有能像孩童般从视频中观察与学习的大语言模型。当我们弄清楚如何获取更高质量的多模态数据(包括视频、音频、图像及文本)的技巧,我们可能会惊喜地发现,大语言模型填补其世界观缺失部分所需的训练数据量,远比原先设想的要少得多。

03 解决合成数据生成问题将带来的影响

  1. 攻克合成数据的生成这一难题将极大加速人工智能领域的进步:考虑到当前研究者们对合成数据开发的投入、解决这一问题的巨大动力以及这一难题在其他领域已取得的成功,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几个月至数年内合成数据的生成将取得重大进展,进一步推动 AI 技术的飞速发展。而这一方面的技术突破,很可能会被各大企业严密保护为商业机密。

  2. 互联网行业或将重塑,减少对广告的依赖程度:传统上严重依赖广告收入的互联网企业,可能转向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聚焦于训练数据的生成、创造。如 Reddit 这家近期申请 IPO(S-1) 的互联网巨头,其收入的 10%(即约 6000 万美元)来源于数据销售,且预计这一比例将持续上升。互联网上的用户数据源源不断(包括 reviews、tweets、comments 等),获取这些新鲜数据将非常有价值。如果这一点正确,各大企业将竞相采取措施,收集更多高价值的人工生成数据,助力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

  3. 反垄断审查将趋严:独占如 Reddit、Elsevier 这类高价值数据源所引发的反垄断问题,预期将受到更为严格的审查。大型科技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财力和庞大的数据集,将进一步巩固其市场主导地位,加剧小规模企业参与竞争的难度。

  4. 开源项目可能会落后:监管部门需思考如何确保数据集的公平获取途径,可能会将数据集视作公共基础设施,或在特定条件下强制执行数据共享相关要求。构建更多高质量、经过筛选和整理的数据集,对学术界和开源社区维持竞争力尤为重要。各国政府也许会主动建立中央数据资源库,供所有大语言模型(LLM)开发者使用,从而帮助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不过短期内,开源项目开发者只能继续在 private labs (译者注:由私营企业或非公有实体运营的研究实验室,它们的工作成果、研发的技术和产生的数据往往被视为公司的知识产权,对外保密。)制作的优秀模型基础上对其进行微调,这意味着开源项目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可能落后于 private labs 。

  5. 数据被共享为公共资源:某些类型的数据具备公共属性,往往因投资不足而未得到充分开发。比如,一个汇集人类伦理道德偏好(human ethical preferences),通过对比分析形成的公共数据集,便是一个适宜公开资助或 AI 慈善项目投资的对象。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


在科幻小说《沙丘》中,迷幻剂 melange(小说中俗称“香料”),被誉为银河系中的无价之宝。基于以上种种,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不久前在推特上的言论[6]——“数据即是香料(data is the spice.)”——便显得极为意味深长。AI 实验室都对此心领神会,正紧锣密鼓地“捣鼓”数据。


【注释】有一篇由 OpenAI 研究员撰写的题目为《the ‘it’ in AI models is the dataset(AI 模型的核心在于数据集)》( https://nonint.com/2023/06/10/the-it-in-ai-models-is-the-dataset/ )的精彩博客文章,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


“AI 模型的行为特征并非取决于其架构设计、超参数设置或是优化器算法的选择。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数据集本身,除此之外别无他物。所有的架构、参数和优化方法,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更高效地处理数据,逼近数据集的真实表现。”


Thanks for reading!


Nabeel S. Qureshi is a Visiting Scholar at Mercatus. 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impacts of AI in the 21st century.


https://nabeelqu.co/


END

参考资料

[1]https://twitter.com/dieworkwear/status/1757203606221340858/photo/2


[2]https://arxiv.org/pdf/2211.04325.pdf


[3]https://en.wikipedia.org/wiki/AlphaZero


[4]https://openai.com/sora


[5]https://arxiv.org/pdf/2401.16380.pdf


[6]https://twitter.com/elonmusk/status/1727813282377957433


本文经原作者授权,由 Baihai IDP 编译。如需转载译文,请联系获取授权。


原文链接:


https://digitalspirits.substack.com/p/is-synthetic-data-the-key-to-agi

发布于: 刚刚阅读数: 5
用户头像

Baihai IDP

关注

AI训推云平台:GPUaaS, MLOPs, MaaS 2021-08-31 加入

IDP是AI训推云平台,旨在为企业和机构提供算力资源、模型构建与模型应用于一体的平台解决方案,帮助企业高效快速构建专属AI及大模型。 在这里见证IDP的蜕变成长,共探行业和AI技术的迭代发展!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合成数据:解锁通用人工智能的“关键之钥”?_AI_Baihai IDP_InfoQ写作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