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设备端语音处理技术解析

作者:qife
  • 2025-08-03
    福建
  • 本文字数:627 字

    阅读完需:约 2 分钟

设备端语音处理技术解析

系统架构

设备端自动语音识别(ASR)模型接收语音信号后,输出按概率排序的识别假设集合。这些假设以格(lattice)结构表示——图中的边代表识别词汇及其转移概率。


相比云端 ASR 需要传输音频片段,设备端仅需向云端发送识别格,由强大的神经语言模型重新排序假设。识别格需在用户结束说话后才能发送,因为后续词汇可能显著改变假设概率。


端点检测模型(end-pointer)决定用户何时结束发言。设备端运行两种端点检测器:


  1. 快速推测型端点检测器(比最终检测器快 200 毫秒),可提前启动自然语言理解(NLU)等下游处理

  2. 高精度最终端点检测器,在快速检测器误判时发送修正指令

上下文感知机制

设备端 ASR 需支持动态上下文感知,例如:


  • 提升通讯录联系人名称的识别权重

  • 加强用户自定义设备名称的识别概率


采用基于多头注意力机制的上下文偏置技术,与 ASR 子网络联合训练:

模型训练创新

  1. 端到端 RNN-T 模型:直接映射语音到文本序列,显著减少内存占用

  2. 师生训练法:让小模型学习大模型输出模式

  3. 量化感知训练:训练时约束权重分布,实现 8 位量化存储

  4. 动态稀疏化:逐步将低权重归零,减少 70%计算量

  5. 分支编码器:根据输入复杂度动态选择处理网络

硬件协同设计

专研神经边缘处理器支持:


  • 8 位及以下量化运算加速

  • 零值计算自动跳过机制

  • 矩阵压缩存储格式解码电路

技术成效

  • 模型体积压缩至云端版 1%

  • 用户感知延迟降低 200ms

  • 带宽消耗减少 90%


该技术已应用于车载等弱网环境,未来将拓展至多语言动态切换场景。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 公众号(办公 AI 智能小助手)公众号二维码


办公AI智能小助手


用户头像

qife

关注

还未添加个人签名 2021-05-19 加入

还未添加个人简介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设备端语音处理技术解析_语音识别_qife_InfoQ写作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