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能到“致用”,安第斯大模型与潘塔纳尔系统的一次会师
为 2023 年的手机行业找一个关键词,“大模型”应该有很大概率当选。
国内手机厂商都纷纷宣布将大模型应用于手机。基于大模型的 AI 能力,成为手机市场新的价值增长点,也将主流厂商推向新的起跑线。
但这些复杂的算法和功能来到移动设备,用户体验真的被改变了吗?好像很多发布会上炫酷的案例展示,新鲜感过了之后,就被用户无限期搁置了。
从智能到“致用”,并不仅仅是推出一个大模型就够了。让用户感知到技术及实际体验,是一件看似简单但又困难的事情。
在 2023 OPPO 开发者大会(ODC23)上,我看到了别具一格的手机大模型实践。
11 月 16 日,ColorOS 14 在自研智慧跨端系统潘塔纳尔、AndesGPT、ColorOS 超算平台三大技术加持下,进一步打破数据与服务的壁垒,带来以人为中心的智慧流畅新体验。
打个比方,潘塔纳尔系统是一片万物互融的原野,将大模型这朵“高岭之花”栽种在上面,用 ColorOS 超算平台的算力“灌溉”,让不一样的手机智慧体验破土而出。
不追求炫技,更聚焦落地,让 OPPO 在抢滩大模型的热潮中,显得独树一帜。为什么说,潘塔纳尔与 AndesGPT 在 ColorOS 14 的深度协同,是一次与众不同的大模型落地实践呢?
大模型从高山到平原,需要哪些先决条件
OPPO 推出大模型的不同之处,是在 ColorOS 14 上,将潘塔纳尔系统与 AndesGPT 首次深度协同。
其中,OPPO 自主训练的安第斯大模型(AndesGPT),基于千亿参数的对话增强语言模型,具备知识、记忆、创作与工具能力的智能体。而潘塔纳尔,名字源于世界上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那里生物多样性丰富,代表着潘塔纳尔系统,作为 OPPO 实现万物互融的软件基座,可以解决多设备、不同系统和服务之间分散的问题。
二者在 ColorOS 14 上会师,对大模型落地有什么意义?
首先,万物互联时代,全球每个人都会拥有多台设备,这就需要连接。然而,设备之间并不仅仅连接,将应用场景圈禁在自家生态中,反而造成用户体验割裂。潘塔纳尔在去年发布带来了智慧跨端和泛在服务两项体验革新,在一年的时间里,打通了人、设备、系统和服务的关系,让“万物互联”走向“万物互融”。
然后,从 Smart(智能)到 Intelligence(智慧),仍有一道鸿沟需要被打破,而跨过去正需要安第斯大模型(AndesGPT)。AndesGPT 有着“端云协同”的技术架构,涵盖十亿至千亿以上多种不同参数规模的模型规格,能够根据不同场景智能调度。其中,在端侧,AndesGPT 采用 4 位量化技术,也是行业最优大模型端侧部署方案,响应更快安全性更好。大模型的到来,为各种数据和服务在同一个模型基座上调度,提供了可能,而这也让潘塔纳尔有了更智慧的基因,对用户意图的理解能够更精准。
接下来,是拓展 AI 服务的边界。那么,谁来整合协调多终端多设备,打通智能服务呢?潘塔纳尔支持把系统解构变成了一个个原子化服务,根据用户意图主动提醒与推荐,让智慧服务跨设备、跨系统地无缝流转。将膨胀的手机服务归一化分析,然后化繁为简,需要大模型+万物互融系统的合力。
大模型是帮人们解决具体问题的工具,而不应该是噱头,不断思考如何运用 AIGC 技术,为用户带来更智慧便捷的体验。
所以说,安第斯大模型与潘塔纳尔系统的深度协同,可以真正让大模型从“高岭之花”,绽放到用户身边,展现出技术落地的潜力。
那么,实际效果怎么样呢?
ColorOS 14 的三个瞬间,大模型的落地缩影
一项新技术的落地,是与用户习惯、用户需求紧密结合,产生许多让用户为之惊叹的体验高点。
就像我们提起计算摄影,并不会马上想到异构芯片、图形算法这些词,而是想到高画质手游、随手拍人像、智能抠图、手机拍月亮等,与以往不同的产品化体验。大模型的落地,离不开这些体验高点。
在我手中,ColorOS 14 有三个瞬间,感受到了大模型手机跟传统智能机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瞬间,化繁为简的流体云。
基于潘塔纳尔系统带来的泛在服务,可以在通勤、外卖、差旅等生活高频场景,推出主动、贴心与高效的智能提醒与推荐服务。在 AIGC 的深度协作下,让潘塔纳尔系统的意图感知能力、人机交互等方面得到了提升,从而有了潘塔纳尔的进化。ColorOS 14 上,泛在服务带来了全新交互方式——流体云。
面对复杂场景时,流体云能够基于服务的轻重缓急,实现有节奏的信息流转,在不打扰情形下让用户实时掌握关键服务信息。将手机交互的繁琐步骤,通过智能识别,进行归一化管理。
比如当我在微信中收到一个出差通知,用传统交互方式,需要进行这些操作:复制主题、打开提醒 APP、粘贴主题、设置时间、开启提醒、再复制地址、打开地图 APP、粘贴地址、搜索路线……如果出差期间有多个日程安排,就得多次重复上述操作。
然而 ColorOS 14 的流体云,只需要一步:复制信息,就会弹出对应的服务,一键直达。
如果你觉得文本智能识别比较简单,那么 ColorOS 14 的一站式出游服务,对复杂场景的意图识别,可能会让你跟我一样发出“哇,出游还能这样”的感叹。
旅行中所需要的各种服务和应用,比如汇率、天气、打车软件、航班信息等,泛在服务会根据不同的服务状态,不同信息的优先级以不同形态呈现在状态栏,无需切换应用就能一眼获知重要信息。
直觉交互,贴心无感,让服务随着用户的真实需求而流动,正是 ColorOS 14 智慧互融体验。
第二个瞬间,苹果 Windows 安卓跨生态互联。
移动办公是我的工作日常,而我的移动终端设备,有 iOS、Windows、安卓等多个系统。好处是不被任一生态捆绑,头痛的是手机信息、文件、应用的跨系统传输非常不便,将微信变成了文件传输工具,十分占内存,云盘传输速率不够高,十分影响办公效率。
ColorOS 14 在跨系统跨终端的移动办公上,带来了许多创新功能。比如,ColorOS 14 集成微软 Phone Link 功能,手机无需下载任何应用即可与 Windows 电脑实现无缝互联,轻松在 PC 上打开手机应用、接打电话、收发短信、传输文件,而手机上接收到文件,采集内容材料以及通话录音记录,都可以通过 PhoneLink 快速传输到连接的三方 PC。
文件随心开功能,突破性地兼容 Apple 办公专用软件 Keynote、Pages、Number,首次在 Android 设备上实现预览 Apple 文件的体验。
几乎不需要投入学习成本,不需要捆绑某个生态,这种移动办公体验,确实前所未有的友好。
第三个瞬间,更懂人话的语音助手。
你有没有这种体验,父母拿到手机不会用,总是需要你反复教学,有的功能你也不知道,还需要去查。这时候真恨不得有位小秘书,能帮你担任父母的用机助手,可传统的语音助手,被调侃是人工智障,基本听不懂用户说什么,或者连接到信息网站当中,根本无法将所需要的信息自动整合并送到眼前。
在 AndesGPT 的赋能下,小布助手的智慧体验也得到了大幅提升。遇到用机难题时,不需要自己查询解决办法,直接询问新小布,它便会告诉原因并且直接给具体解决办法,大幅减少操作流程,高效解决一系列手机个性化设置问题。
比如当我询问怎么提升手机充电速度时,小布在理解了我的意图后,会给出相应的手机设置建议。
目前,小布助手支持通过「对话」解决 400 多项日常高频使用的复杂设置,解答手机各类功能和设置疑惑,还能提供对话式的内容创作服务,日程管理、通话摘要也能轻松完成。
小白用户也能成为「资深手机达人」,父母再也不用唠叨我教他们用手机不够耐心了。
当然,这几个瞬间,是我个人日常中的高频用机场景。ColorOS 14 还新增了许多智慧互融体验,比如在最高频使用的通话场景,集成通话转录功能,通话过程中能够通过大模型能力,自动提炼关键信息,避免通话中关键信息遗漏。
总的来说,潘塔纳尔系统和 AndesGPT 技术的深度融合,赋能 ColorOS 14 带来了许多心动的瞬间。当用户发出一句“哇,原来手机还能这样”的感叹,说明大模型的体验高点,真的进入到了手机中。
从智能到“致用”,ColorOS 着眼于长程的用户体验赛道
安第斯大模型在 ColorOS 14 落地,仅仅在一个原点。
智能机和功能机迭代的时候,初期还是一片群魔乱舞。当大屏成为标配,屏幕的分辨率和画质像素就成为下一个赛点;当移动应用不可或缺,人们就开始关注哪些手机在应用多开时更流程、更不易卡顿。类似的情形,也一定会发生在大模型手机上。
对的路不怕远,是 OPPO 发展的精神内核。回顾 ColorOS 的 10 年,潘塔纳尔智慧跨端系统、ColorOS 超算平台、AndesGPT 大模型这些技术赋能下所带来的产品体验,或许都源自于 OPPO ColorOS 在用户体验上的思考。
1. 聚焦实用。摒弃口号和噱头,ColorOS 坚持科技是帮人们解决具体问题的工具,加速 AIGC 大模型的产品化和端侧落地。
2. 以人为本。让技术和机器围绕人的需求流淌,ColorOS 独特的人因设计思路,基于大模型打造体验高点,具备差异化优势。
3. 基础深厚。未来,AndesGPT 和潘塔纳尔系统也将继续深度融合,带来更多富有想象力的创新体验,具有难以追赶的价值。
一个个手机大模型相继推出,也证明了通用 AI 对于整个移动智能终端产业的吸引力和诱惑。相比于技术炫技,推动大模型进入实用阶段的 ColorOS,显示出新的力量正在积聚。
从智能到“致用”,将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中,成为手机大模型的主旋律。而一开始就着眼于长程赛道的 ColorOS,已经抢跑。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脑极体】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422a66422fa95d765424d0030】。
本文遵守【CC-BY 4.0】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