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 vs. Agent:定义 | 区别 | 主流 Agent 智能体工具盘点

AI 人工智能爆火之后,一方面各种 AI 工具不断涌现,与此同时,各种新的术语和概念层出不穷,诸如 Agent、MCP、LLM、AIGC、多模态、RAG 等,这些概念是进一步探索更广阔 AI 世界的基石。因此对于想进入 AI 行业,或是了解前沿技术的人来说,了解各个 AI 术语的含义、彼此间的区别,是入门 AI 必修的第一课。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会重点介绍 AI 领域当前两个炙手可热的概念术语——MCP 和 Agent,并为大家分享 MCP 和 Agent 的区别,以及具有代表性的 Agent 智能体工具、支持 MCP 协议的 AI 工具,助你彻底弄懂 AI 领域必知的两大概念。

MCP 是什么意思?
MCP,是 Model Context Protocol 的缩写,即模型上下文协议,它是一个开源标准,用于将 AI 应用程序连接到外部系统。基于 MCP 协议,各大 AI 应用程序可以连接到数据源(例如本地文件、数据库),工具(例如搜索引擎、计算器)和工作流(例如专门的提示),使它们能够访问关键信息并执行任务。
单纯看上面的 MCP 定义,可能还不够直观清晰,我们可以采用“类比”的方式来理解,将 MCP 视为 AI 应用程序的 USB-C 端口。正如 USB-C 提供了一种连接电子设备的标准化方式,MCP 提供了一种将 AI 应用程序连接到外部系统的标准化方式。
下图是一张辅助理解 MCP 架构的示意图,MCP 相当于电脑的拓展坞,可以将 AI 应用与外部的 MCP server 连接起来。

Agent 是什么意思?
Agent,中文译为“智能体”或“代理”,其核心是基于大语言模型和可调用的各种工具,构建一个能够感知环境、进行自主决策并执行动作的智能实体,更易于理解的说法是,你可以把 Agent 想象成一个高度自主的数字化助理。
Agent 不仅仅是执行预设指令的程序,更具备一定程度的“思考”能力。一个 Agent 能够理解你的目标,然后独立地规划步骤、调用工具、整合资源,最终完成你所下达的各种任务。这种自主性,是 Agent 区别于传统软件的关键所在。它代表着一种从“人机交互”到“人机协同”的范式转变,让机器从被动的工具,进化为主动的合作伙伴。
MCP 和 Agent 的区别
弄清楚 MCP 和 Agent 的区别,是理解当前 AI 技术发展方向的关键。两者虽然紧密相关,但扮演的角色截然不同。最核心的区别在于:Agent 是一个“行动者”,而 MCP 是赋能 Agent 行动的“规则”。
试想这么一个场景,你希望你的 AI 助手帮你预订一张明天下午去上海的机票。在这个任务中,AI 助手就是一个 Agent。它需要理解你的意图,然后查询航班信息、选择合适的座位、填写个人信息并最终完成支付。这一系列操作,都需要 Agent 与外部的订票系统进行交互。而 MCP,就是确保 Agent 能够顺利与订票系统进行沟通的协议。
① 概念层面:“实体”VS.“协议”
Agent 智能体是一个真实存在的软件实体。它拥有自己的大脑(通常由大语言模型驱动),能够感知环境、进行决策并执行任务。你可以把它看作一个虚拟的机器人,能够自主地完成你交办的各种工作。
MCP 则是一种技术标准和规范,它本身并不是一个实体,而是一套游戏规则。这套规则定义了 Agent 如何与外部世界进行信息交换和互动。Agent 通过遵循 MCP 协议,才能够听懂外部工具的语言,并调用它们的功能。
② 功能定位:“决策者”VS.“连接器”
Agent 的核心功能是“决策”和“执行”。它需要根据预设的目标,自主地进行思考、规划,并调用各种工具来完成任务。
MCP 的功能定位则是“连接”和“通信”。它不关心 Agent 具体要做什么决策,只关心 Agent 如何与外部工具建立连接,以及如何安全、高效地传输数据。MCP 为 Agent 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接口,让 Agent 可以即插即用地使用各种外部工具。
③ MCP 和 Agent 两者的相关性
如果说 Agent 是高速公路上飞驰的汽车,那么 MCP 就是这条高速公路本身。没有高速公路,汽车寸步难行;没有 MCP,Agent 也无法与外部世界进行有效的交互。
5 个具有代表性的 Agent 智能体工具
在了解 Agent 的基本概念后,我们再来看看目前市面上有哪些值得关注的 Agent 智能体工具。
① boardmix AI 智能体
boardmix AI 是一个典型的 AI Agent 工具,它创造性地将 Agent 的能力与在线协作白板结合在一起。在 boardmix 的无限画布上,你可以选中任意元素,通过 AI 图元菜单随时召唤 AI Agent,让它帮你完成各种任务。比如,你可以让它根据一个主题,快速生成一份详细的思维导图;或者让它根据你的草图,自动绘制出标准的流程图。
boardmix AI 上架了近百款办公、学习和绘图常用的智能体工具,涵盖办公提效、分析报告(思维模型)、AI 写作、AI 绘画、角色对话等,其中的“分析报告”类别包括数十款可一键生成各类可视化图形的 AI 智能体——商业模式画布、用户旅程图、波士顿矩阵、鱼骨图、精益画布、平衡计分卡、SMART 分析、SWOT 分析、波特五力模型、用户画像、亲和图、价值链、六顶思考帽、5Why 分析、AARRR 模型等,免去繁琐的手绘过程,绘图效率猛涨!

值得一提的是,boardmix AI 还支持多 Agent 协作,你可以切换使用不同角色的 Agent,比如“市场分析师”、“产品经理”、“文案策划”等,让它们在同一个白板上协同工作。
② AutoGen
AutoGen 是微软的多代理对话框架,使用事件驱动架构处理复杂的协作任务。自 2023 年 9 月发布以来,它在 GitHub 上已获得超过 45000 个 Star,并在 GAIA 基准测试中优于单代理解决方案,例如 Novo Nordisk 公司将其用于数据科学工作流。
多代理对话:协调多个 AI 代理进行协作式问题解决
事件驱动架构:处理代理之间的复杂交互
丰富文档:全面的教程和迁移指南
LLM 集成:支持多种大语言模型
可扩展工作流:专为复杂企业任务设计
教育工具:在学术和培训环境中广受欢迎

③ CrewAI
CrewAI 协调角色扮演型 AI 代理,用于协作任务,注重简洁性和最小设置需求。于 2024 年初推出,它在 GitHub 上已获得超过 32000 个 Star,每月下载量接近 100 万,广泛应用于客户服务和营销自动化领域。
基于角色的代理:为每个代理分配特定职责
简单实现:代理设置所需代码极少
独立于 LangChain:无需复杂框架依赖
协作工作流:代理协同完成共享目标
广泛采用:在客户服务和营销领域广受欢迎
快速部署:多代理系统可快速搭建

④ OpenAI Agents SDK
OpenAI Agents SDK 是一个轻量级 Python 框架,于 2025 年 3 月发布,专注于创建多代理工作流,具备全面的追踪和防护机制。它在 GitHub 上拥有超过 11000 个 Star,支持超过 100 种不同的 LLM,具有提供商无关的兼容性。
轻量设计:多代理工作流开销极小
全面追踪:详细的监控与调试功能
内置防护机制:安全机制与行为控制
学习曲线低:适合 Python 开发者
OpenAI 集成:与 OpenAI 服务无缝连接
⑤ LangGraph
LangGraph 是 LangChain 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专业框架,专注于构建可控、有状态的代理,并支持流式传输。
它在 GitHub 上拥有超过 14000 个 Star,每月下载量达 420 万次,显示出较高的企业采用率,例如 Klarna 公司将其客户支持解决时间缩短了 80%。
有状态代理编排:在长时间交互中保持上下文
多代理支持:处理单代理、多代理、层级和顺序工作流
LangSmith 集成:内置监控与性能追踪
人工介入工作流:包括审批步骤和人工干预点
流式能力:实时响应生成,提升用户体验
长期记忆:跨会话和对话保持上下文

哪些 Agent 智能体工具支持 MCP 协议?
既然 MCP 协议如此重要,那么目前有哪些主流的 Agent 工具已经开始拥抱这个标准了呢?
GitHub Copilot:作为全球最大的代码托管平台,GitHub 推出的编码智能体 Copilot 也已经宣布支持 MCP 协议。这意味着,开发者未来可以通过 MCP,将各种自定义的工具和服务集成到 Copilot 中。
Manus:Manus 是一款通用的 Agent 工具,上线之初在科技圈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目前已对所有用户开放。在近期的更新中,Manus 上线了“连接器”功能,支持通过 MCP 连接多款外部应用,让智能体与用户之前在用的产品实现数据交互等操作。

Haystack:Haystack 是一个流行的开源搜索框架,它也通过发布 MCP Tool 模块,实现了对 MCP 协议的支持。这使得基于 Haystack 构建的 Agent,可以方便地调用各种符合 MCP 标准的外部工具。
LightAgent:这是一个新兴的 Agent 框架,其特点之一就是创新性地支持 MCP 协议。它希望通过 MCP,实现对跨部门、跨分支机构的 Agent 集群的统一管理和监控。
Spring AI:Spring 是 Java 生态中举足轻重的开发框架。其 AI 项目 Spring AI 也已经宣布将原生支持 MCP 协议。这无疑将极大地推动 MCP 在企业级 Java 应用中的普及。
写在最后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你对 MCP 和 Agent 这两个 AI 领域的关键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Agent 代表了 AI 应用的发展方向,它让 AI 从一个被动的工具,变成了一个主动的合作伙伴。而 MCP 协议,则为 Agent 的腾飞提供了基础,它通过标准化的连接,正在构建一个万物互联的智能生态。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我们可能不需要深入了解 MCP 和 Agent 的底层技术细节,但理解它们的核心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 AI 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在工作和生活中,更有效地利用这些强大的 AI 工具。
以上就是本次想和各位分享的所有内容,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朋友。如果你有其他疑问,或是想进一步了解的内容,欢迎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交流探讨。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职场工具箱】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37895732720dfc57432b6fe3d】。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