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技术:AI 之后的新增长极|小奇说

大家好呀,我是小奇!
最近“机器人”又火出圈了!因为英伟达 CEO 黄仁勋在 2025 年度股东大会上,反复提到了一个关键词——机器人技术,还说它将成为继 AI 之后的下一个增长极!这可把我这个“首席好奇官”的好奇心彻底点燃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偏偏是机器人呢?它究竟能给英伟达,乃至我们整个科技行业带来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能思考也能干活”的智能体。
机器人技术:当“大脑”遇上“手脚”
如果说 AI 是“大脑的延伸”,那机器人就是“手脚的延伸”。这一点,我们身边的机械臂、扫地机器人等已经充分证明了。它们让机器“能干活”,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生活便利性。
而现在,英伟达想让目标更进一步,把 AI 的智慧赋予机器人的身体,让它们不再是简单的执行工具,而是能够感知、理解、决策并行动的智能实体。这就像给一个拥有超强计算能力的大脑,配备了一副灵活敏捷的身体,让它能够真正地走进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
这不就是我们一直期待的,能真正融入我们生活、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智能伙伴吗?
自动驾驶:机器人技术的首个主要商业化应用
英伟达之所以如此看重机器人技术,是因为他们看到了 AI 落地的关键突破口。而机器人,正是 AI 从虚拟走向现实、从“思考”走向“行动”的最佳载体。
那么,机器人技术的首个主要商业化应用是什么呢?答案是自动驾驶汽车。你没听错,像 Robotaxi 这种“会自己开车的智能体”,本质上就是一种移动的机器人!目前,像百度“萝卜快跑”、特斯拉 Robotaxi 等项目,都已经上路了,这正是自动驾驶作为机器人技术应用落地的一个良好开端。
为持续推进自动驾驶项目,英伟达专门打造了一个名叫 Drive 的平台。这可不仅仅是一块芯片那么简单,而是一整套包含软件系统和仿真环境的综合性平台。听说连奔驰都在使用这套系统开发自己的自动驾驶车辆呢!这就像你购买了一套复杂的工具,不仅提供了核心部件,还附带了使用说明和配套设备,为开发提供了便利。
除此之外,这次大会上线了人形机器人 AI 模型——Cosmos!这是一个通用的“大脑模型”,可以适配到不同形态的人形机器人身上。就好比你有一个通用遥控器,不管是家里老式的电视机,还是最新款的投影仪,都能轻松控制。可见,英伟达的“野心”已经不止于芯片了。
不止“卖铲子”:英伟达的“全栈布局”
作为全球市值第一的芯片巨头,英伟达一直都是科技行业的风向标。过去,我们可能更多地把英伟达看作是一家“卖铲子”的公司,其生产的 GPU 芯片是 AI 训练模型不可或缺的“工具”。但现在,英伟达不止要提供算力工具 ,还要深入到机器人技术的全链条,从底层芯片到顶层应用,它都要分一杯羹。这下真从“卖铲子”转变为“建矿场”了。
看来,英伟达这是要转型 AI 了?
不全是,英伟达并没有孤注一掷地押宝在某个单一领域,而是采取了“全栈布局”的策略,几乎覆盖了从底层芯片(如 Blackwell 架构)、中间件平台(CUDA 生态系统),到顶层应用(数字孪生、Drive 自动驾驶平台)的全链路,深入到软件、平台、生态等各个环节,预备构建完整的解决方案,从而推动“AI 基础设施+机器人技术”的双引擎发展。
小奇有话说
总而言之,英伟达的这次股东大会,向我们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机器人技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科幻概念,它正在无限接近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当然,任何一项颠覆性的技术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全球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以及 AI 伦理和安全方面的争议等,不仅是英伟达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行业内共同面临的挑战。小奇也期待着难点攻克的那天能够走出屏幕和你见面~
对于今天的话题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一起探讨吧!咱们下期“小奇说”不见不散哦!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奇点云】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3045dd9596731efa9b5470e47】。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