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 全球 70+ 种方言精调:解码多语言大模型的"地道"表达

当一位德国用户用巴伐利亚方言询问阿尔卑斯登山路线,或俄罗斯用户用鞑靼方言了解伏尔加河历史,AI 能否给出精准回应?
某全球科技巨头与澳鹏 Appen 的合作突破了这一边界——通过 25 万轮跨语言对话训练,让大模型真正理解了从阿拉伯方言到马拉地语等 70 余种语言变体的文化密码。这不仅关乎词汇转换,更是对"语言基因"的解码工程。一起走进本期案例故事。
目标
全球某领先科技企业面临多语言大模型(LLM)的优化需求——旨在突破大模型"表面流畅"的瓶颈,重点提升中文、阿拉伯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等 30+种语言及 70+种方言变体(如粤语、瑞士德语、拉美西班牙语等)的生成质量。
通过收集人类对 AI 回答的偏好排序,构建具有文化适应性的监督微调数据集,使模型输出同时满足四大标准:语境相关性、逻辑连贯性、事实准确性、表达自然度,显著提升模型在方言场景下的表现力。
挑战
这项语言工程面临三重核心挑战:
人才稀缺性招募如高棉语、马拉地语等小语种的专业人才,需同时满足:母语级语言能力+大模型训练知识+文化背景认知,这类复合型人才在全球范围内都十分稀缺。
文化适配性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区可能存在较大的表达差异,需要精确的本地化校准,确保模型输出不仅符合语法规范,还能反映出不同地区的文化认知习惯。
规模化质量控制
在海量数据处理过程中,既要保证 25 万轮对话评价的质量标准统一,又要兼顾各语言独特的修辞习惯,对流程设计提出较高要求;当模型输出存在缺陷时,还需生成符合监督微调要求的优化版本。
解决
澳鹏 Appen 以四步构建结构化解决方案:
专家团队构建组建覆盖所有目标方言的母语专家网络,成员需通过语言能力测试与大模型知识考核,确保能生成符合跨文化语境的对话素材。
多维度模型评估体系与 5 种不同的模型配置进行多轮对话,建立包含连贯性、事实准确性、流畅度、指令遵循度四个核心指标的评估框架,通过系统化排序识别模型在各方言中的表现差异。
监督微调数据准备将优化后的回答转化为标准训练数据,经由语言学家二次校验,确保数据质量满足监督微调要求。
平台化质量管理通过澳鹏 Appen 平台实现工作流标准化,内置质量验证机制与测试题库,保障多语言数据处理的一致性。
成果
澳鹏 Appen 结构化调优方案显著提升了客户大模型在多语言及方言方面的表现:
• 累计交付 25 万组对话数据,模型语言覆盖从最初的 5 个语种 10+方言扩展到 30+个语种 70+方言;
• 模型输出获得文化适配性与语言准确性的双重提升,用户满意度显著提高;
• 通过人类偏好排序结合监督微调,打造能够理解全球语言密码的"AI 语言学家"。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澳鹏Appen】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28aea462c1c995577afb0462a】。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