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T 软件如何计算半导体的光电生成速率 _ 达索官方授权

先上公式:

CST 其中 P 是入射的光功率,η是量子效率(quantum yield),也叫量子产率、量子产额,其实就是一个光子能产生多少电子(假设电子和空穴一样多,都是载子),h 是普朗克常量 6.62607004E-34 J/s,v 是入射光频,hv 乘积就是光子能量,被 P 一除就是每秒光子数量,再乘量子效益,就是每秒载子数。W,L 和 D 是半导体的宽,高和长。所以 G 就是单位体积的载子产生速率(carrier generation rate)。
怎么在 CST 软件里面算这个值呢?公式里很多系数都需要手动添加定义,真正用到的仿出来的结果其实是 P,就是我们给各光频激励,然后得到半导体的吸收功率。那是不是需要计算半导体结构的所有吸收功率和体积呢?其实不用那么复杂,利用 power loss density/SAR 监视器就可以了,P/WLD 是功率密度,都算好了。所以方法就像计算人体的比吸收率一样,只是人体不是太阳能板,我们晒太阳之后不产电~~~

所以唯一需要设置的是材料密度,把公式里面剩下的量加进去,量子效率、频率、普朗克这三个,当然这个密度值已经不是材料实际密度了,是为了等效计算载子产生速率的修改值。而且和频率有关了,不同频率量子效率不同,我们就需要定义不同的密度值。

模型展示我们用自带案例,之前用这个案例写过光频传输线仿真:

中间材料是光导体硅材料,这次我们把密度改掉,这里假设我们研究的频率 1.55um 量子收益η为 80%,然后 THz 量级 e12 也加上去,这里没加频率,等下我们在后处理里面加。

而四周的二氧化硅我们用小很多的量子效率,因为基本不导电:

然后监视器加个 1.55um 的功率损耗:

然后加个 SAR 后处理,选计算点 SAR,定义激励功率,比如 1mW,就是光信号的功率。

最后用后处理再加上频率和 SAR,频率单位也是 THz,单位可改成 1/m^3/s,就是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电子数。
然后开始仿真就行了,这些后处理都是可以提前定义,然后仿真直接拿结果的,结果也是可以数据导出。



最后总结:
没啥好总结的...就是利用公式转换,半导体也能和 SAR 扯上关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