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效能治理:复杂性
原文参见本人博客:研发效能治理:复杂性
规模化之后无法逃避研发效能问题
在 上篇文章 中提到,研发效能是在一定的规模下才会出现的话题。这在我过往的经历中也得到了验证。
在我经历的项目中,有些小型项目预算较少,团队规模小,架构复杂度较低,沟通链路很短,遇到的问题也相对简单,研发效能这个词在这样的项目上显得有些大,有些远。从根本上来说,团队并没有因为效能低而感觉到“痛”,大部分问题都可以通过沟通后快速解决。
我曾经也尝试过创业,很小的团队,能参与其中的都是个中好手,都能在某个领域快速解决问题,各负责一摊,也很少谈及效能的问题。
然而,在一些大型的项目上,动辄上百号人,即便是一条简单的标准,如果希望所有的人都遵守,也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做沟通。不同小团队之间的业务存在多样性,有时很难建立统一的标准,这就依赖小团队的领导者能够根据团队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快速的做出变化。这本身就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每个人看待事情的方式不一样。
很多大型企业在占领市场后,会大规模扩张,但经历了规模性扩张之后,大多数都会成立效能部门,解决规模化之后的各种问题。规模化必定会带来组织结构的变化,拆分更小的团队或更多的职能部门,以提高单个团队或部门的效率,避免知识过载。但团队和部门之间的边界很难切分得非常清楚,这些中间的灰色地带往往带来大量的效能损失。
研发效能的复杂性
研发效能治理这个话题很大,从上面也可以看出,这种复杂性来源于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又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因此,谈研发效能治理很难几句话说得清楚,这也是众多企业专门成立效能部门的原因,研发效能治理是个系统性问题,必须从多个角度同时入手,寻求解决方案。
研发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仅包含技术层面的复杂性,还包含组织和人员层面的复杂性。不同的项目和团队可能具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开发流程和管理方式,这就使得研发效能治理需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研发效能治理还需要考虑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利益。比如,团队成员可能关注的是技术实现的质量和效率,而项目经理则更关注项目进度和成本控制,高管则可能更关注项目的商业价值和创新性。因此,在治理研发效能的过程中,需要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需求和利益,以达到整体的最优化。
研发效能治理还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比如,一个良好的团队文化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沟通,从而提高研发效能。而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则可能导致研发效能下降。因此,在治理研发效能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制定更加有效的治理策略。
研发效能的关键因素
研发效能治理的复杂性主要在于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并需要综合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需求和利益,以达到整体的最优化,这些因素包含:
团队文化:讨论团队文化如何影响研发效能,以及如何培养一种文化,以促进研发效能的提高。
流程和团队协作:讨论如何优化开发流程以提高研发效能,团队协作如何确保流程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技术。
规范和实践:探讨如何通过规范和实践,如代码审查、测试、持续集成等,来提高研发效能。
目标和度量:探讨如何使用度量和数据分析来评估研发效能,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来优化开发过程和产品质量。
团队能力:探讨如何通过培训、技能转移、招聘等手段来提高团队能力,以提高研发效能。
技术架构:探讨如何设计和优化技术架构,以支持团队的开发和部署流程,从而提高研发效能。
工具和技术:探讨如何选择和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技术,如自动化测试、持续集成、DevOps 等,以提高研发效能。
知识储备和传递:探讨如何高效的积累知识和传递知识,保证团队时刻拥有足够的信息做决策。
有效的管理和领导力: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管理和领导力,以支持团队的发展和成长,从而提高研发效能。
外部合作和交流:探讨如何与客户、合作伙伴和其他团队进行有效的合作和交流,以提高研发效能。
总结
研发效能治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看待。在制定研发效能治理策略时,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并采用一种更加灵活的方法。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研发效能策略,而不是采用一种通用的方法。
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采用一种综合性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以确保研发团队能够发挥其最大的潜力并取得成功。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码猿外】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03b7b4c751a14fb46bfb5bd5c】。
本文遵守【CC BY-NC-ND】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