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真实复盘!LLM 应用开发面试高频坑与加分话术,遇到直接抄

作者:王中阳Go
  • 2025-11-11
    北京
  • 本文字数:2574 字

    阅读完需:约 8 分钟

真实复盘!LLM应用开发面试高频坑与加分话术,遇到直接抄

整理了一场真实的 LLM 大模型应用开发面试复盘!聚焦 RAG 架构、技术选型、流式输出和工程优化这些核心模块,下面直接上错误示范和高分话术,帮你避开雷区、答出亮点。

Q1:如何设计一个基于 RAG 的 AI 面试系统?

面试考察点

这道题核心考察你对 LLM RAG 全链路架构的理解(从文档处理到检索生成),以及能否在垂类场景下做出合理的检索优化,而不是只会堆砌概念。

真实错误示范

“我们用 Go Zero 开发,有 PDF 上传、RAG 知识库、Redis 和向量数据库。PDF 来了就切块存进去,用户提问时去向量库搜相似内容,然后让 AI 生成答案。”

问题拆解(大白话)

这个回答听起来组件都全,但犯了三个面试大忌:


  1. “黑盒”操作:没说清文档怎么切块、向量怎么生成的(用哪个模型?),显得没实操过。

  2. 缺乏优化意识:检索策略呢?是简单相似度搜索还是用了重排序?准确率怎么保证?

  3. 没提 LLM 技术栈:整个回答没出现一个像 LangChain、Embedding 模型名这类关键词,听起来像传统架构,不像 LLM 应用。

面试高分话术(可直接复制)

在我们的 AI 面试官项目中,用 LangChain 搭的 RAG 框架,核心设计是这样的:


  • 文档处理层:PDF 上传后,先用LangChainRecursiveCharacterTextSplitter按 1000 字符分块,重叠 200 字符防止信息割裂。关键来了——选用 bge-large-zh 模型生成文本向量,这个模型在中文语义匹配上效果拔群。

  • 检索优化层:向量数据库选的PGVector(兼顾关系型和向量查询)。单纯余弦相似度不够,我们加了两步检索:先粗筛 Top 10 片段,再用bge-reranker模型做精排,确保召回内容最相关。

  • 生成层:把精排后的 Top 3 片段和用户问题组合成 Prompt,喂给GPT-4。Prompt 里明确指令“你是一名专业的面试官,请基于以下知识库内容...”,有效约束 AI 胡说。

  • 结果:这套方案让问答准确率从拍脑袋的 60%提到了 85%+,而且因为检索准,AI 生成答案的幻觉率大幅下降。

延伸加分技巧

面试官要追问“检索效果还能怎么优化?”,你可以甩出进阶方案: “我们测试过用 HyDE 技术,先让 LLM 根据问题生成一个‘理想答案’,再用这个答案的向量去检索,能显著提升语义匹配的泛化能力,尤其适合开放式问题。” 这一下就显出你的技术视野了。

Q2:为什么用 Server-Sent Events 而不是 WebSocket 做流式输出?

面试考察点

考察你对 LLM 应用特有交互模式的理解,以及技术选型的权衡能力(场景驱动,而非技术炫技)。

真实错误示范

“SSE 能让 AI 一个字一个字输出,体验更流畅。WebSocket 太复杂了,我们没选。”

问题拆解(大白话)

这回答只说了表面现象(体验好),没戳中核心优势。在 LLM 面试里,你得说清 SSE 在协议层面如何解决 LLM 输出慢、易超时的工程痛点,而不是只提“简单”。

面试高分话术(可直接复制)

这是典型的场景决定技术选型。我们的 AI 面试场景是典型的服务器单向推送(LLM 生成内容推给前端),不需要双向通信。


选 SSE 核心基于三点:


  1. 协议优势:SSE 基于 HTTP/1.1,天生是长连接单向推送。LLM 生成一个 token 就能立即发走,不像传统 REST API 要等全部生成完,极大降低了超时风险。OpenAI 的 API 响应慢是常态,SSE 能扛住这种延迟。

  2. 开发维护成本:SSE 客户端用标准EventSource就行,服务端用Gohttp.Flusher实时刷数据,代码量比 WebSocket 少一半,还没心跳保活这些麻烦事。

  3. LLM 场景契合度:我们对接 OpenAI API,它返回的就是 SSE 流。我们服务端直接透传,避免了解包再组装的性能损耗,延迟更低。


总结就一句话:对于 LLM 这种“我问你答”的单项流,SSE 是性价比最高的方案,把复杂度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前端。

延伸加分技巧

加一句对未来的思考: “如果后续要升级到多轮、强交互的 AI Agent(比如面试中能实时打断、追问),我们会评估换用 WebSocket,因为那时双向通信成了核心需求。” 这体现了你的架构前瞻性。

Q3:项目里怎么用依赖注入?微服务间用 GRPC 怎么保证兼容性?

面试考察点

表面问架构,实则考察 LLM 应用工程化的规范性和团队协作意识,看你是不是“野路子”开发者。

真实错误示范

“依赖注入就是 new 个服务实例传进去。GRPC 的接口定义大家都遵守就行了。”

问题拆解(大白话)

第一个回答没把依赖注入和 LLM 应用的高频变动的特性联系起来。第二个回答暴露了团队开发可能存在的协作隐患——没提 Protobuf 文件如何统一管理,这是微服务通信的大忌。

面试高分话术(可直接复制)

  • 依赖注入:我们用的构造函数注入。比如AIService依赖VectorDBServiceLLMClient,都在初始化时注入。这么做最大好处是方便测试和迭代:LLM 模型从 GPT-3.5 换到 GPT-4,只需在工厂函数里改一行配置,核心业务逻辑完全不用动。这在模型快速迭代的背景下非常实用。

  • GRPC 兼容性:核心靠 Protobuf 文件中心化管理。所有微服务的接口和消息体都定义在统一的.proto文件里。

  • 向后兼容:字段修改严格遵循只增不减原则,新字段都是optional,旧服务不受影响。

  • 版本控制:Proto 文件随代码库走 Git 版本管理,每次更新都打 Tag,服务部署时对应特定版本,彻底避免“本地能跑,线上挂掉”的问题。

  • 语言无关:用 Protobuf 定义接口,Go 写的 MCB 服务(处理 PDF)和 Python 写的 AI 模型服务能无缝通信,这是选 GRPC 的核心原因。

延伸加分技巧

提一个团队协作的细节: “我们团队用 buf 工具做 Proto 文件的 lint 和版本管理,CI 流水线会自动检查提交的 Proto 变更是否破坏兼容性,从流程上杜绝问题。” 这比你空喊“我们注重规范”有说服力一百倍。

结尾:LLM 面试通用准备心法

看完具体问题,给你 3 个通用准备技巧,搞定任何 LLM 面试题:


  1. 按模块准备 STAR 话术:把 LLM 开发拆成基础选型、核心技术(RAG/Prompt/微调)、应用落地(Agent/多模态)、性能优化、工程部署 5 大块。每块准备 2-3 个你项目的真实案例,按“场景-技术栈-操作-量化结果”组织。比如被问优化,就答“用vLLM做推理加速,P99 延迟从 2 秒降到 800 毫秒”。

  2. 死磕术语精准化RAG 别说成“搜索引擎”,要说“检索增强生成”;微调别说“训练模型”,要说“用 QLoRA 在 A100 上对 Llama 3 进行指令微调”;Embedding 别说“转成向量”,要说“用 m3e 模型生成 768 维句向量”。

  3. 优化必谈量化:所有关于“怎么做得好”的问题,结尾必须带数据。不说“提升了效果”,要说“通过 Few-shot Prompt 优化,准确率提升了 15 个百分点”。数据是技术能力的唯一硬通货。

结语

本文完全根据这个 《AI面试官项目实战教程》 整理,文章中提到的都是项目中真实用到的:


AI 智能体,AI 编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信我,或者直接加我微信:wangzhongyang1993。


后面我还会更新更多跟 AI 相关的文章,欢迎关注我一起学习

发布于: 2 小时前阅读数: 12
用户头像

王中阳Go

关注

靠敲代码在北京买房的程序员 2022-10-09 加入

【微信】wangzhongyang1993【公众号】程序员升职加薪之旅【成就】InfoQ专家博主👍掘金签约作者👍B站&掘金&CSDN&思否等全平台账号:王中阳Go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真实复盘!LLM应用开发面试高频坑与加分话术,遇到直接抄_LLM_王中阳Go_InfoQ写作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