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G,运营商能接受吗?
2 月份,我在巴塞罗那参加 MWC 2023 时有个发现。欧洲通信设备商大多在宣传和讨论 6G 相关技术,中国通信设备商却在重点展示 5.5G,或者叫做 5G-Advanced。
而全球各国的运营商则都普遍处在比较观望的状态里,两头考察,多样化尝试。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比较好解释,欧洲设备商在 5G 领域没有取得技术与专利优势,加大 5G 投资意味着专利费等成本持续激增,因此自然将目光放在更远的下一个赛点上,但中国设备商则在 5G 时代收获了优势,自然认为应该加大挖掘 5G 的力度,让自身的优势扩大化。
问题也就来了,对于运营商来说,大体上以十年为周期的移动通信代际更迭是发展的常态,而在 5G 周期当中,加入了“5.5”这样一个阶段,且势必将带来新的投资、新的建设工程,这真的能被接受吗?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运营商究竟在面临一道怎样的选择题?其利弊各有哪些?解决方案又是什么?
压力山大的运营商
这里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点产业背景。所谓 5G-Advanced,是指基于 5G 进行的技术演进升级。在 3GPP 于 2021 年 4 月举行的 PCG #46 次会议上,已经初步确定了以 5G-Advanced 作为 5G 网络演进的理念。从标准冻结方面来说,通信产业各将从 R18 开始逐步为 5G-Advanced 完善框架和充实内容。
因此,5G-Advanced 的共识性与必要性,在目前阶段可以说已经得到了认可。这里要补充说明的是,“5.5G”这个概念是华为提出的 5G 升级发展路径,并且推出了一系列实现 5.5G 的技术和产品,二者从概念上看有很大部分重叠,但并不完全一致。然而 5.5G 的提法相对清晰明了,我们在这里不妨先用 5.5G 来描述整个通信产业的 5G 升级方案。
对于运营商来说,升级 5.5G 毫无疑问压力是巨大的。其中首要压力来自成本压力,对于很多大规模投入移动网络建设的运营商来说,4G 网络的成本还有极大概率没有收回,5G 网络已经属于超前投资。以中国三大运营商来说,5G 带来的巨大成本开支,目前都还无法依靠网络带来的利润回本,如果此时再投资 5.5G 的设备采购与网络建设,运营商成本很可能呈现出一种叠加效应,甚至出现多张网一起透支的局面。
另一方面,由于 5G 已经商用多年,比如中国 5G 是在 2019 年开启商用的,网络建设已经趋向成熟。目前阶段 5G 网络的建设开支已经开始缩减,例如在 2022 年,中国移动预计资本开支 1852 亿元,其中 5G 相关资本开支约 1100 亿元,同比下降 3.5%;中国电信 2022 年资本开支为 930 亿元,其中 5G 网络投资 340 亿元,同比下降约 10.5%。
在运营商已经开始缩减开支的情况下,如果 5.5G 导致新一轮的开支增加,将本来处在收缩状态的开销重新拉大,这显然是与大部分运营商的发展规划不符的。
而运营商一旦重新拉大 5G 建设成本,势必会导致一部分投资分摊给最终用户。多年以来,4G 降速、强迫开 5G 套餐等舆论压力已经困扰着三大运营商,如果进一步升级 5.5G,如何应对舆论与营收的双重压力也是个问题。
还有一个因素也要考虑,在 5G 商业化之前,5GtoB 一直是运营商期待的新市场空间,并为之进行了大量准备。但目前来看,企业市场的 5G 方案确实呈现出多点开花的态势,但整体上来说更多是示范、案例性质,或者起到社会价值,难以形成规模化市场,从而导致带给运营商的真实营收不充沛。
这些问题的存在,让运营商升级 5.5G 时变得更加谨慎。这时也有一个问题必须提上议程:5.5G,给运营商带来的好处到底是什么?
时不我待的 5G 升级
不久之前的 3 月 8 日,中国联通联合华为完成了基于 5G-Advanced 技术下行 10Gbps 峰值速率技术实验,标志着 5G-Advaned 技术正式进入了万兆阶段。
“万兆”就是 5.5G 为何具有必要性的关键。宽泛来说,目前的 5G 网络速率基本维持在 1Gbs,也就是千兆水平,如果保持 3G、4G 时代的升级频率,下一次移动网络升级要等到 6G 时代,也就是 2030 年年后完成商用。那么就会暴露出一个基本问题:接下来多年的数字化、智能化创新,会呈现出网络条件跟不上的情况。
无论是最近爆火的生成式 AI,还是 XR 设备、自动驾驶汽车,以及大量的产业智能化场景,都显示出更强的实时化需求,尤其是对无线网络环境下上行速率要求,这种要求是很难在已商用 5G 网络下被充分满足的。于是本着一切数字化创新都网络先行的经典逻辑,移动网络,甚至固定网络,都需要在 5G 时代做出进一步的升级调整,而十倍带宽,也就是进入万兆时代,相对来说就是比较妥善的升级目标,能够满足 AIGC、元宇宙、自动驾驶这些领域快速进入商用所需要的网络环境。5.5G,对应的核心价值就是不用等到 6G,就能够进入万兆时代。
在十倍带宽提升这个大的目标下,5.5G 还会带来一系列具体的网络特性与价值。根据 3GPP 发布的 5G-Advaned 昌吉,本次网络升级还具有这样几个特征:
1.上行超宽带(UL Centric Broadband Communication,UCBC):大幅提升现有通信网络的上行传输性能,例如实现高清视频上传、机器视觉等业务。
2.宽带实时交互(Real-time Broadband Communication,RTBC):支持更大带宽和低时延通信,强化沉浸式互动的移动数据传输能力。
3.通信感知融合(Harmonized Communication and Sensing,HCS):将移动通信和感知业务相融合,赋予无线通信网络新的感知业务能力。
这些特性,既补充了 5G 网络的不足,比如大上行、极低时延,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比如将感知网络业务并入 5GtoB 发展。
除了具体的技术价值之外,5.5G 毫无疑问是需要放在大的政策与经济环境中进行考虑的。
以中国为例,目前国家正处在数字中国建设加速,积极进行核心科技投资,尤其是科技基础设施投资的阶段。《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就指出,要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一是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加快 5G 网络与千兆光网协同建设,深入推进 IPv6 规模部署和应用,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大力推进北斗规模应用。
对于运营商来说,可谓目标明确、任务清晰。但事实上,5G 商用化的网络建设已经进入放缓、冷却的阶段,但 6G 又目标太远,与数字中国浪潮紧密相关,价值与共,并且能够有效将移动网络、全光网、IPv6 等几个风口融合起来的,就是 5.5G 的建设机遇。
于是我们能看到,中国三大运营商的整体态势,是依旧选择顶住压力,开启 5.5G 的产业加速与商用准备进程。目前积极探索元宇宙、自动驾驶、行业智能化、感知网络等新业务的发展空间,最优情况是让 5.5G 的建设与使用保持同频。
如今,中国的 5G 用户已经超过 10 亿,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整体而言是有支持、有依靠,也有机会的,只是在面向 5.5G 时,运营商需要一份更加精巧、多元的行动方案。
更待巧思的行动方案
5.5G 投资有必要性,同时其成本压力也确实存在。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考验运营商的投资技巧与战略能力,只有更快、更高效地将 5.5G 投资分散出去,产生效益,才能最大化避免出现多张网同时“吸血”的尴尬。
目前来看,有几个行动方法已经较为成熟:
1.以网养网:万兆网络的必要性来自于应用对网络的需求升级。那么积极拓展业务边界,寻找网络升级方案的供需节点,就变得十分重要。目前来看,5GtoB 虽然市场规模化不足,但示范性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在一些产业也形成了规模化应用的趋势。在 5.5G 建设的过程里,运营商或许需要更加积极投身到业务侧,形成以业务养网络,以网络养网络的发展格局。
目前来看,5G+工厂、工业互联网等场景,对网络的超低时延有升级需求;自动驾驶与远程驾驶,对超级上行有新的渴望。而将 XR 设备接入无线网络,从而实现设备不插线,随时享有大规模算力,是一个在 C 端等待挖掘的机遇。
2.平滑演进:在进行 5.5G 投资建设中,运营商或许可以更加谨慎考虑使用成熟的技术与解决方案,争取能够实现旧有设备的平滑升级,已有网络被最大化利用,从而避免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另外,5.5G 必须与节能减排结合、“双碳”目标结合起来,这不仅是因为政策导向,更重要的是节能可以有效降低运营商的成本。移动网络有 80%以上的成本都来自电费,如果 5.5G 可以实现节能减排方面极大优化,那么运营商的成本压力将大幅下降。
3.产业协同:为了积极消化 5.5G 投资,运营商还可以积极拓展自身的业务范畴,让自身成为 5.5G 的第一受益人。比如,让 5.5G 与固网、云计算、数字化服务等产业板块协作起来,形成多点开花的营收格局,也是未来运营商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不久之前三大运营商发布的财报中可以看到,对云计算市场的重视强度越来越高,将移动网络与云计算结合,形成云网一体为企业服务的发展格局,这也是 5.5G 时代运营商的新机遇。
总体而言,5.5G 还处在压力与机会并列,抵触与期待共存的发展阶段。究竟以怎样的态度、强度来接受 5.5G,已经成为了运营商在未来几年发展中的一道必答题。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脑极体】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fc6d4b65ae2346f026850ee4d】。
本文遵守【CC-BY 4.0】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