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T 软件优化超表面 --- 偏振片 - 线圆极化转换,天线阵任务,远场算轴比 AR
本期我们继续看线极化转圆极化。本案例是个三层结构,比单层的偏振片有更宽的频率和更少的反射。我们将利用 CST 的天线阵列任务中的单元任务,加上优化器优化,使偏振片在多个入射角、多个频率,S11 反射都够小,AR 都够圆。
具体优化目标是在 6-10GHz, 多个角度,满足:
S11<-10dB 和 AR<3dB
模型参数化如图,这里我们固定介质材料,只优化尺寸:


隐藏掉基板介质是这样的:

由于网格随尺寸变化,为了确保优化结果有效,需要很好的加密网格。首先是全局加密:


然后对金属微带线本地加密,比如用 meshstep 等于线宽除以 3,这样保证随时都有三个网格;或者用边缘加密比 0.2,这样边缘 20%都有网格等等方法。这里我们用 linewidth/3。

重点是介绍天线阵列任务和优化器。在电路原理图中,使用 Array task,然后 unit cell 仿真,频域求解器。因为我们只需要单元仿真,所以阵列的单元个数无所谓。

然后设置扫描角度,这里为了方便就扫四个角度:
Theta=0,Phi=0 (垂直入射)
Theta=45,Phi=0,45,90
远场观察 6-10GHz 五个频点,然后进入单元子任务,进入参数扫描,调整(添加)扫描角(系统参数),确保包括了刚才我们要扫的四个角:


边界为 unit cell,Z 方向各加 25mm 背景,然后 Floquet 端口要确保是 45 度极化,并且与扫描角无关,这样才能使偏振片工作,我们还能看不同角度的入射。



频域求解器,从 Zmin 激励,已有本地加密,为了加速,我们不用自适应
网格(也可使用)。

更新天线阵任务开始仿真:

仿真结束查看结果:


反射 S11 是二维平面,远场是四个扫描点:


下面我们后处理一下这些结果,然后使用优化器。

远场提取 Theta=45 度的轴比(三个角度的最大值):


远场提取 Theta=0 度的轴比:

根据帮助,远场轴比公式:

再提取所有频点 S11 二维图的最大值:



作为起始结果,我们将轴比和反射放在一起观察,可见目前 S11 都还满足要求,垂直入射的轴比都不错,唯一有问题的是 45 度角有的方向轴比较差。

天线阵列任务中添加优化任务:

将单元任务拖拽进优化任务中,并将单元任务的参数与主项目的参数联系起来,这样我们用优化器才能控制子任务的参数。当然局限就是主项目的参数也随之改变,那么为什么不在主项目中直接优化参数呢?因为我们想利用天线阵列任务的扫描角功能。

优化器设置,这里我们就用 CMA Evolution 算法,比较大的范围内自动优化全部参数:

目标添加之前三个后处理的结果,AR<3dB,S11<-10dB:

属性中限制计算次数,适当提高 sigma 避免局部极值:

开始优化。结束后查看结果:

S11 仍表现良好:

垂直入射仍满足圆极化:

45 度入射的 AR 虽没能满足 3dB,但显著改善:


优化前后:

小结:
1. 本案例旨在介绍天线阵列任务和优化器,可利用其扫描角功能优化一些单元结构,比如超表面。本文最后结果没有完全达到优化目标,并不表示该设计不可达到。
2. 本案例网格设置只是一组设置方法的介绍,并没有最优化。
3. 本案例是离散的频率,只是展示优化流程和远场如何获取轴比 AR。宽频的 AR 也可从 S 参数获得,以后再介绍。
4. CST 自带若干优化算法,若需更先进的优化器或 DOE 分析,请了解 SIMULIA 的 Isight 软件或达索平台的 Process Composser。以后有机会再介绍本案例在达索平台上优化。
CST对一种用于中型无人机 433MHz 通信的宽带共形贴片天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