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保二级与三级的深度剖析:差异究竟在哪?

定级标准
等保二级:适用于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的场景。这类信息系统包括地市级以上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的一般信息系统,或小的局域网,以及非涉及秘密、敏感信息的办公系统等。
等保三级:适用于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的场景。这类信息系统包含大量敏感数据或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重要影响的应用程序和服务,如地级市以上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内部重要信息系统,重要领域、重要部门跨省、跨市或全国联网运营的信息系统,以及各部委官网等。
测评周期
等保二级:不强制要求每年测评,但需定期找测评机构测评或进行系统自测。
等保三级:明确要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等级测评,确保安全性保持在较高水平。
监管力度
等保二级:属于一般系统,指导保护级,监管相对宽松。
等保三级:属于重要系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监督保护级,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和保护,相关部门会进行细致的安全检查和评估。
防护能力
等保二级:要求防护系统免受外来小型组织、少量资源威胁源的恶意攻击,以及一般自然灾难造成的损害;能够发现重要安全漏洞和事件,并在遭受攻击后恢复部分功能。
等保三级:要求在统一安全策略下,防护系统免受外来有组织团体、较为丰富资源威胁源的恶意攻击,以及较为严重自然灾难造成的主要资源损害;能够迅速发现并响应安全事件,确保在遭受攻击后较快恢复绝大部分功能。
具体安全防护措施
等保二级:需满足基本安全要求,如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等。
等保三级: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包括:
访问控制:所有用户必须经过身份验证才能访问系统资源,定期审查权限设置。
数据加密:对存储和传输中的敏感信息采用强加密算法保护。
入侵检测与防御:部署先进的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
备份与应急响应:建立完善的备份机制和详细的应急响应计划。
测评内容与工作量
等保二级:测评内容相对较少,要求相对宽松,测评工作量较小。
等保三级:要求更为严格,设备要求更为苛刻,测评内容更为全面和细致,测评工作量相对较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