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中实践的微服务设计模式
最近在读《微服务架构设计模式》,开始的时候我非常的好奇,因为在我印象中,设计模式是常说的那 23 种设计模式,而微服务的设计模式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也留给大家,在文末我会附上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本次文章的内容主要是工作中对微服务设计模式的应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事务发件箱模式
事务发件箱模式:将消息保存在数据库 “发件箱”表 作为事务的一部分
policy 为处理投保的微服务,以投保事务为例:
如上图所示,在投保过程中有 4 步操作(注意持久化结算任务(Task)A 的操作),这个过程便是事务发件箱模式的体现,为什么说它是事务发件箱模式呢?
Task 表中持久化的消息任务最终会被发送到 MQ 中,所以它是发件箱
持久化 Task 记录的操作被包含在事务中,所以称它为事务发件箱
Task 记录中保存的消息体是通过另一个服务 service-job 轮询扫描初始化状态的任务,并将其发送到 MQ 的,发送成功后任务修改为完成状态,这种方式被称为事务性发件箱模式中的轮询发布数据模式。
这种设计模式有一个弊端:随着数据量不断增大,经常轮询数据库可能造成昂贵的开销。在我们的系统中采用了两种措施进行优化:
分库分表:以空间换时间,避免单表数据量过大造成的开销
将完成状态的任务进行“数据结转”的设计:任务先保存在 Task 表中,被执行完成后被归档到 TaskRecord 表中
此外还有一种更加高效但是开发稍复杂的方式:拖尾数据库日志模式。
拖尾数据库日志模式
数据库的每次更新都对应着一条数据库事务日志,通过事务日志挖掘器读取事务日志,并将每条与消息有关的记录发送给消息代理(开源框架可参考:Github: debezium,可以将 MySQL 的 binlog 读取到 Kafka 中),但是这种方法的弊端是需要在开发上做一些努力,因为需要监听数据库事务日志和调用数据库底层相关的 API。
相信“邮递员”
工程实践中,还有一种没有采用事务发件箱模式来保证数据一致性的方法:在事务中先持久化完成状态的任务,随后直接将消息发送给消息队列,如果消息发送失败,捕获异常并将任务修改成初始化状态,随后依赖 service-job 服务进行补偿:即将初始化状态的任务发送给 MQ。我们还是以投保的过程为例,如下代码所示:
这种设计模式默认认为 MQ 集群始终是高可用的,我将这种设计模式命名为相信“邮递员” 。在生产实践中,因为有 MQ 运维团队在保障 MQ 集群的高可用,所以这种设计模式也是比较稳定的。
在投退保流程中,涉及不同数据库的修改操作,如保单的持久化、保单状态的修改以及相关结算的推送,要保证这个过程中的数据一致性,那么便不能再依赖 ACID 本地事务,而是需要使用跨服务的 Saga 设计模式来维护数据一致性。下面我们来介绍两种,分别是协同式 Saga 和编排式 Saga。
Saga 通过使用异步消息来驱动一系列本地事务,来维护多个服务之间的数据一致性。
协同式 Saga
我们先带着 Saga 的概念来看一下投保的流程:
在这个过程中,Saga 的决策和执行顺序分布在 Saga 的每一个参与方中,并且通过消息交换的方式进行沟通,一个 Saga 的参与方执行完触发另一个 Saga 执行,保证数据一致性,这种方式被称为协同式 Saga。
这种设计模式的优劣如下:
优势:比较简单,服务间松耦合
弊端:比较难理解,因为它没有一个地方定义了 Saga 的执行流程,Saga 的处理逻辑分布在不同的服务中,需要根据代码触发的任务去整理整个流程
为什么没有采用 XA 来实现分布式事务?
XA 采用两阶段提交协议实现分布式事务,在事务中的所有参与者都成功时提交,有失败时便回滚。要使用该模式一方面要求所有的事务参与者(数据库或消息代理)满足 XA 标准,另一方面,它本质上是同步的进程间通讯,同步的通讯机制有一个弊端:它会降低分布式系统的可用性(假如分布式系统中每个服务的可用性为 99%,如果服务与服务之间是同步调用的方式:服务必须从另外一个服务获取响应后才能返回它的客户端调用,那么分布式系统的可用性为各个服务可用性的乘积,随着同步交互服务的增加,可用性会随之降低,最大化可用性的方式应该最小化系统间的同步操作量)。所以,一般互联网公司很少采用强一致性的设计,而是采用最终一致性设计(银行可能会使用到强一致性)。此外,XA 实现分布式事务需要依赖事务的协调者(如 Seata),实现起来相比于上述方式复杂。
编排式 Saga
Saga 的另一种实现方式是编排式,编排式 Saga 需要事务的协调者(DTM),全局事务发起人将整个全局事务的编排信息,包括每个步骤的正向操作和反向补偿操作定义好之后,提交给事务协调者(DTM),协调者按步骤异步执行 Saga 逻辑。
如果投保流程使用编排式 Saga 的话,投保成功的过程如下:
编排式 Saga 的事务定义执行步骤非常灵活,假如我们要在投保失败的情况下做取消结算的补偿逻辑的话,可以自行定义,图示如下:
这种设计模式的优劣如下:
优势:能够集中流程控制、易于扩展和服务间松耦合,如果服务之间的依赖关系复杂,且业务流程经常变动,使用编排式 Saga 是合适的
弊端:引入协调者增加了开发复杂性(扩展学习:DTM开源项目文档)
现在我们回到文章开篇的问题:微服务架构设计模式与我们常说的设计模式的区别是什么?
我们常说的设计模式是面向对象的设计模式,它的解决方案元素是类,而微服务设计模式是站在更高维度即系统架构层面的设计模式,它面向的对象是系统中各个服务,解决方案也由相互协作的服务构成的。
巨人的肩膀
《微服务架构设计模式》:第 1 - 4 章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京东科技开发者】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f4594e87bd2bbd82fd0af7d81】。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